高中思念故鄉作文選登
2025-01-30 18:09:09
【篇一:思念故鄉】
黃昏下,孤零零的身影佇立在城市的天橋中心,看著橋下來來往往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車輛,一股濃濃的思鄉之情漫上了心頭,思念的心情被西下的殘陽拉得好長、好遠。我曾經是那麼厭惡的故鄉,是因為它的貧窮,我曾經是那麼急切地想離開的故鄉,是因為它的落後。而今,我身在這繁華大都市裡,數著滿街的高樓大廈,心裡牽掛的卻全是故鄉,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細心回想故鄉的山山水水,才發現原來身在故鄉的日子裡從未曾留意過故鄉的一切,故鄉的美,故鄉的純,故鄉的真,我都視而不見。
歸去的落葉將呼喚著對風的依戀墮入塵土,泥土將它的淚水珍藏一地,在礦藏中孕育著新的生機。思念在等待中瘋長,故鄉的情在等待中蔓延。眼前飄浮著一浪一浪金黃色的波浪,那是麥苗成熟的風韻。低頭聆聽麥苗在土地裡粗重的喘息,聽風在莊稼地裡竊竊私語,村民們心裡充滿了欣慰和安謐。兒時和姐姐手拉著手在麥田邊打鳥,那是因為害怕煩人的麻雀偷去父母親勞動的成果。一聲鳴叫,小小的麻雀看見我逃之夭夭,我為逃走的麻雀而興奮地搖晃著姐姐的雙手,仿佛自己已成能幫助父母親或對父母有用的女兒。稚氣的小臉充滿著勝利和驕傲,惹笑了正要吹過的秋風,安慰了雄赳赳,氣昴昴立在地裡的麥苗。
故鄉的河流,靜靜地擁有她歲月的安謐,河邊上的小林子,安穩地望著對面的小河。白青青的河畔,傳來頻頻蛙鼓的聲音,蜻蜓在河中央輕輕飛舞,一腳下去,點醒了正在沉睡的河水。河面上成群結隊的野鴨,在河水裡歡快地嬉鬧。兒時的我早已脫悼穿在腳上的鞋子,進到小河的邊沿,等待送上門來的小魚。小魚像是在和我做著遊戲,明明是在河邊上的,可當我伸出手的一霎時,它早已逃到了小河的深處。我看見它在小河的深處偷偷探出圓圓的小腦袋,仿佛在得意洋洋地笑著我,我生氣地從岸邊撿起一塊土疙瘩,用力扔向小魚的身邊,可除了水面上濺起一朵水花,小魚早就遊得無影蹤了。我只好無精打採地回到了小河岸邊,嘆口氣,兩手空空地回了家。
我思念的故鄉,當我凝視窗外迷茫飄渺的雨絲,聽著優美、動人的樂曲,我的心被帶回了你的身邊。曾經觸摸到土地的靈魂,我知道,這時的我身處在地球東半部的黃土高坡上。在坡上的空地裡,我席地而坐,風從身邊吹過,吹走了我身上的塵埃,吹走了我全部的憂傷和歡樂。我開始靜靜地沉思,心靈便有了一種超俗的意念。身處在原地的時候,沒有細心體會,那是因為心早就被輕風吹向遠處,可現在回想起來,心靈深處一片的平靜。
我思念著的故鄉,如果我的心是故鄉放飛的一隻鴿子,那我溫暖的窩一定是你——我的故鄉。秋色如水,春光明媚,冬夜裡的星空,夏日裡的熾熱,都是我深深的思念。故鄉的一棵樹、一片土、一朵雲、一團霧、一陣風、一滴雨、都在我的眼前浮現。經過彎曲的小路,來到河邊的林子,我撿起了落在地上的一片黃葉。看著這片落葉,我把它順手藏在了歲月的抽屜裡,等待新生的機會。
城市的高樓裡藏不住歲月的痕跡,它遲早會走向別處,而我故鄉的抽屜裡深藏著的那片落葉,就有著歲月滑過的痕跡,它一直藏在我心靈的深處。
多少年已沒有看見過雪花飛舞的場面,深圳的天是不會下雪的。
大雪紛飛的日子,故鄉裡一片潔白。白了的屋頂,白了的樹枝,白了的山,白了地。站在白茫茫的世界裡,心裡也純潔了許多。風乍起,吹起門前放著的柴火,那隨風飄動的細枝,在寒風顯得瘦瘦。看門的大黃狗也懶得出窩,只探著腦袋,堅起尖尖的耳朵聽著門外的動靜。村子裡的人們不再做農活了,只在家裡悠閒地呆著。三三兩兩的莊稼漢子,約在一起打撲克。新媳婦們則聚在一起手裡拿著毛線編織毛衣或者繡著鞋墊,繡著鴛鴦枕套。頑皮的孩子在地下支一個竹筐,等待麻雀進去,好抓它。
秋風颯颯,落葉紛紛,我慢慢走在城市的街頭,思念如風一般飄向遠處。
故鄉的人是熱情的,每當從鄉親們的家門前走過,鄉親們總會熱情地和你打著招呼或拉你入屋叨叨家常。家裡沒有年輕勞動力的老人家,村子裡的小夥子總是義無反顧地幫他們照料地裡的莊稼,替他們把水缸裡的水挑得滿滿的。鄉親們用純樸的熱情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沒有任何的企圖,沒有任何的雜念,只憑著一股熱情的勁頭走向你的身邊。
夜晚下的大都市被遠處的霓虹燈籠罩得神神秘秘,到處充滿著暖味。三三兩兩喝醉酒的年輕人,搖搖晃晃地從眼前經過,還不忘對著你調侃一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孩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渾身上下充滿著活力。想起故鄉的夜。那裡星光燦爛,群星會聚,把整個藍天襯託得更加的清爽,更加的明亮。推開窗戶,月兒掛在柳梢的後邊,柳枝的影子斑斑駁駁地映在了圓月裡。有風吹過,月裡人影走動,於是,把滿腹的心事,悄悄向她訴說。
今晚月色正濃,趕緊許下願望,託清風、明月把我對故鄉的思念帶給生我養我的那片黃土地。
【篇二:思念家鄉】
望望天空,下著淅浙瀝瀝的小雨,我看著這一滴一滴雨珠,心中有種湧上來的衝動,匯成一句詩是李白的一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也許是因為離開家鄉太久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從兒時出世我有一大段時間都是在家鄉度過的所以我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的熟悉,那怕是把我的眼睛蒙上,我也能從村口走到我家。在離開家鄉的時候,我的心裡儘是難捨。每一次推開家裡那條布滿灰塵的家門時,心中總有一份喜悅,而每次離開家鄉時鎖門的時候手都在打抖。到了村口,還不忘記再回頭多看幾眼家鄉這美麗的景色。
家鄉有許多值得我留戀的東西。每天晚上想到家鄉總會夢見我從前在家鄉玩的情景,夢中總是出現著那幾副畫面,一副畫面是明亮的月光下,門前的小石桌前,坐著一個天真的頑童,和一位老奶奶,聽著奶奶講那一個又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可總是覺得十分好,回回都拍手叫好。還有在後園裡一個兒童用鋤頭的「頭」在理出一塊地來,準備種心愛的桃子…每當這時,我總是會被驚醒,一醒就再做那個夢,可卻做不到了,這時,我哭了,天那!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仄給我嗎?悵望灰天,在淚光中幻出故鄉的面影。
每當想起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就有點和王安石有同一種感覺似的。現在是冬天,冬風已經把我的家鄉「刷」白了,而我只有到過年才能回去呀!
【篇三:思念故鄉】
秋風吹來,一片片枯黃了的葉子都紛紛落下。抬頭望望天空,夕陽也要落下了。
以前,自己總是要在夕陽落下之前趕回家,坐在窗戶前,看那清澈見底的小溪,看那和自己一樣急匆匆趕回家的小螞蟻……
我的家,就在離小溪不遠的地方,從家走5,6分鐘就到了,小溪旁邊總有一簇簇五顏六色的小野花,我喜歡把它們採集起來,放到家裡的小花瓶裡,可是不過幾天就枯萎了,每次小野花枯萎時,我的眼裡就會有幾顆淚珠打轉,然後把它們送到小溪上,漂走。緊接著,小溪上,有一架小橋,雖然每天都有來來往往的鄉親們,但是小橋沒有一天埋怨過,只是默默無聞的為我們獻出它的身軀。到了夜晚,一切都是那麼安靜。偶爾一陣風吹來,聽到「沙沙沙」的樹葉動響,風過後,有是一片安靜……>
想到這裡,發現自己真的離不開自己的家,離不開自己的家鄉。啊!家鄉,我在默默的思念你,你是否也在思念我?我一定還會看到,聽到你的一切一切。
【篇四:思念你——故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月亮的晚上想起。故鄉的面貌是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題記
總有一份情在心底燃燒,總有一顆心在心底跳動。此時,那日積月累,一直被壓抑在內心深處的思鄉情感,再也掩藏不住。
每每日落黃昏,風光無限時,我獨倚在門口的那棵樹旁,凝視著遠方……
「常回家看看……」便成了排遣內心對家鄉思念的方法。終於有一天,我踏上了歸鄉的路途。
「從別後,憶相逢,幾番魂夢與君同……」近了,近了!我的呼吸變得急促了!我的家鄉沉睡在那一片樹林之中。周圍水流潺潺,溪水如同靜淌的白練,是那麼空靈!我的心也隨之平靜了(YJBYS)。這難道不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麼?
離鄉這幾年,家鄉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獨不變的是濃濃的親情味!爺爺奶奶已經在路口翹首以盼。回想當初,剛離開這片土地時,他們是多麼的依依不捨!當時那揮淚作別的場面,至今還是記憶猶新!呵,真有趣!爺爺家養的那隻小雞竟肆無忌憚地朝我走來,圍著我打轉!我們都笑了,爺爺的笑聲依舊是那麼爽朗!
爺爺一個健步衝上來,奪過我手中的行李,另一隻大大的手緊緊牽著我的手。仿佛在他的眼裡,我依舊是那長不大的小孫兒。我眼裡噙這淚花……
回到家,奶奶嘴角掛著燦爛的微笑,忙前忙後,張羅著那一桌豐盛的午飯。她依舊用的是爐灶,我自告奮勇,說:「奶奶,我來幫您添柴吧!」她欣然應允了。她將香油倒入鍋中,頓時,一股久違的香味在空氣中瀰漫開,「真香呵!」我情不自禁地贊道。「呵呵,那當然!外面的東西哪有自個兒家裡的香!……」奶奶開始了她的「山海經」。可我覺得,奶奶就越發的親切,和藹了。煙從煙囪裡一圈圈飄出,凝滯在藍天白雲中。
很快,飯好了。我們圍聚在一起盡訴思親之苦。突然,爺爺轉過身去,從柜子裡小心翼翼地拿出那瓶珍藏已久的酒。要知道,就算過年,爺爺也難得喝上一杯。爺爺扯起那嗓門:「來,陪爺爺喝上幾杯……」我哭了,任淚水滂沱,我再也克制不住。爺爺高興地喝醉了,他酒後吐真言,每一句話,無一不使我揪心,使我感慨!
落日黃昏,晚霞飄蕩。我獨自徘徊在鄉間的小路上。路旁樹木林立,流水淙淙。林間的小鳥一唱一和。
夜幕漸臨,路口的那盞燈又亮了。我久久地佇立在原地,燈光灑在我身上,仿佛看見了我童年是在那嬉戲的背影,越來越清晰……抬頭仰望月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我閉上眼,想起城市的喧囂,冰冷的鋼筋水泥,一張張冷漠的面孔……總是千篇一律。
朦朧中,我重新睜開雙眼,仿佛聽到流水在哼唱,村莊在哼唱聲中酣甜入睡……
【篇五:思念家鄉的作文800字】
家鄉是一個水晶玻璃球,但它不是禁錮我的繩索,而是保留著我童年的回憶,甚至可以說是一本我未曾看過的古老而又破舊的書,但上面的土灰卻保留而深深地告訴了我們,它年少的青春,不曾白白流逝。
我曾討厭我的家鄉,那裡沒有零食,沒有電視,我認為我在那裡就是一位高貴的王,但那些和我同歲的鄉下土情孩子把事實一一殘酷的描繪,告訴了我,我不是王,他們也不是奴隸。
我也有過天真,不過童年上的素描上很早就在時光的摩擦下,把童年一一都磨滅了,美麗的時光在我的眼光下看到的並不是白色的曙光,而是黑色的厭惡。
不知道為什麼,我生在這個充滿了鄉村風情的地方,冥冥之中把我放在了這個土地上,而我卻有著驕傲的眼光,用不一樣的色彩描繪著我的家鄉。
小時候,我太過於自信,我討厭這個我土生土長的地方,因為那些小夥伴們老是喜歡拉著我去玩泥巴,有一次竟然把我的新衣服弄髒了,我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把那些孩子們嚇了一大跳,我覺得他們賠不起我的衣服,就不打算追究了,他們說要把我的衣服拿回家洗洗,我心裡有一副看好戲的樣子,就答應了。回家後,媽媽以為我把衣服弄丟了,就把我暴打了一頓。我在心裡決定,就算他們把我的衣服洗乾淨了,我也絕不原諒他們!
大半個月過去了,他們把我的衣服還給了我,可是因為他們不敢告訴父母,所以把衣服給我洗出了大半個洞。現在,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只是還沒有忘記那時的痛苦和憎恨,我恨的不只他們,還有家鄉,因為這個地方上,還存在著我恨的人。現在想想,那時的我真記仇。
最後一次回老家是外公死了的時候,我只是用一些淚水化成的珍珠送了外公一程,其他的,一點留戀也沒有。
命運有時就像一把鎖,那個看護人很笨,不該打開時,他卻打開了。命運有時又像一張網在不知不覺下圈住了我,在絕望包圍著我時,卻不知不覺地放開了。
我坐上了車,決定要走時,兒時的夥伴們都來找我了,那時的我會偽裝了,只是輕輕微笑了一下。那些孩子們都笑嘻嘻的,認為我原諒了他們,我其實還是有著怨恨,但看見了他們陽光般的笑容了後,不覺自己都把多年來的恨意解散了,一下子車就開了,我努力用後仰鏡看他們,我看到的不止有孩子的笑臉,還有家鄉下地上的成土飛揚。
如今,已是四年後了,我也很久都沒有回過老家,一直都活在城市裡,我不知為什麼,我一直都沒有忘記那一年的最後夥伴們的微笑,我也不知為什麼,我的仇恨就用微笑輕易化解了,這就是「家鄉的力量」嗎?不,不是,是我的朋友告訴了我友誼有著化解一切的力量。
【篇六:懷念故鄉的日子】
睡夢中突然驚醒,便再無法入睡。拉開窗簾,看夜色朦朧。月在混沌的夜空中徘徊著,帶著一絲淡淡的鄉愁,淡淡的思念。思緒便再也無法控制,飛向遙遠的故鄉。
老家是美麗的。村前村後都有池塘,每到盛夏時節,池塘裡便開滿了睡蓮。沒有人故意栽種,也許順著風,種子就飄來了吧。我喜歡手託著下巴,頭上帶著自己邊的柳條,一個人呆呆的坐在樹下,望著這一畔蓮花。偶爾吹來一陣風,混著水草和泥土的清香鋪面捲來,樹葉凌亂的沙沙聲和蟬不知疲憊的演唱,構成了夏日最美的畫面。
喜歡爬上房頂看落日。在那個時候每家都會有炊煙飄出來,絲絲縷縷,和著飯香,一起融入餘輝中。太陽便在層層疊疊的屋頂中無聲無息的落下。故鄉人家房前房後都是有樹的,每當這個時候,總會有成群的鳥兒歸來,大人喊在外面瘋玩了一天的孩子回家吃飯,村裡便熱鬧起來了。所有的一切都隴上了一層迷離的色彩。
每當夜晚降臨,總喜歡和幾個夥伴們提著小燈籠在村子裡瘋跑。一閃一閃昏黃的燈在濃重的夜中忽隱忽現,像極了池塘邊的螢火蟲。那個時候多快樂,多天真啊…
後來五歲時隨父母來到了長垣。這裡的空氣總是帶著灰塵的味道,總是在喧囂。初來這裡的時候,還很好奇,久了,就茫然了。這是,我嚮往已久的地方麼?也是從五歲我開始住校,所以很少回老家。每當有假期,我就吵著回去。回去後自豪的像小夥伴們炫耀著我的學校多麼多麼好,看著小夥伴們羨慕的眼神,不免有些得意,但是悲涼。我喜歡這裡,但是不得不再回到長垣…。長大後,學業越來越重,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與夥伴們也越來越生疏。終於有一次,回去後不再記得以前親密無間的夥伴了,見面忘了微笑,忘了打招呼……
故鄉的一切都是回憶了吧,那些遠去的蓮花,炊煙,小燈籠,友誼,也都雲消霧散了吧……
想到這裡,我不禁抽噎了起來,故鄉,離我越來越遠了。
【篇七:思念家鄉】
夜晚,站在窗下望著天邊那輪明月,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句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許是因為離開故鄉太久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受。幼時,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哪怕把我的眼睛蒙上,我也能從村口走到我家。在離開家鄉的時候,我的心裡非常難過,到了村口,還不忘記回頭在多看幾眼家鄉的美麗的景色。>
家鄉有許多值得我留念的東西,總會夢見我在家鄉玩的情景,夢中常會出現一幅畫面:門前的小石桌上坐著一個頑皮、可愛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孩子聽著奶奶講那一個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儘管那時候還聽不太懂故事的內容,但是回回都拍手叫好。至今,當我想起以前每天纏著奶奶講故事的事情時,都會開心地笑起來。
記得那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回到了故鄉。家鄉的一切都沒有改變。故鄉的水還是那麼碧綠,那麼清澈;故鄉的山還是那麼秀麗,那麼挺拔。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我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就迫不及待的去找兒時的玩伴了。我們在一條清澈見底小溪裡捉小魚、小蝦還有小螃蟹。一個個光著小腳丫在河裡玩得不亦樂乎,忘了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快到黃昏了,夥伴們說:「我們去田地裡捉螞蚱吧?我們興高採烈的向田地裡跑去。田地裡,小夥伴們你爭我搶,比著誰捉的螞蚱又多又大。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
傍晚,我們一進村裡,就看見家家戶戶開始做晚飯了,迎面撲來了一陣陣菜香,這時,我們早已飢腸轆轆。媽媽在前向我們揮手,示意讓我回來吃晚飯,我和小夥伴們才依依不捨的分開。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我馬上又要回家了。我很思念,因為我有一個美麗的故鄉;我很思念,因為我有一個美麗的回憶:我很思念,因為我有一個快樂童年;我很快樂,因為我有一群天真的夥伴,我很快樂,因為我清澈如秋水般的思念;花兒朵朵綻放,草兒棵棵青綠,明天的明天,我還會有許多說不清的思念,下次再見吧,最親愛的故鄉。
【篇八:思念故鄉的優秀作文】
故鄉是每一個人的伊甸園,它給了你生命的源頭,讓你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我1955年夏天考到天津讀中學。離開了家,才知道什麼叫想家。出門在外反把家鄉的千般好萬般妙都想起來了,卻已沒有退路。若半途而廢,將無顏見家鄉父老。特別是後來的「遣送回鄉」,變成一種嚴酷的政治懲罰,讓人形同罪犯。久而久之,一般人對故鄉的感情被異化,或被嚴重扭曲,一旦離開就很難再回去了。正由於此,至今60多年來,我做夢大多還是故鄉的情景,特別是做好夢的時候。當然,那背景和色彩是我童年時故鄉的樣子。不僅故鄉的形貌像刀刻般印在我腦子裡,就連我們家那幾塊好地的形狀和方位,我也記得清清楚楚……
我的老家是個大村子,南北狹長,村子中間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主街,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鋪街,每隔五天有集市。即便不是趕集的日子,一到晚上,羊雜碎湯、烤燒餅、豆腐腦、煎燜子的香味便從主街彌散開來,犒勞所有村民的鼻子。如果我表現得好,比如在全區會考中拿了第一,或者在秋涼草敗的時節還能給牲口割回一筐嫩草,老娘就會給我三分錢和一個巴掌大的棒麵餅子,讓我去主街上,或喝羊湯,或吃燜子,任由我意。現在想起來還覺得齒頰生香。
在村西有一片茂密的松樹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野豬林」。雖然沒碰到過野豬,卻不止一次見過拳頭般粗的大蛇。有人放羊時躲到林子裡乘涼,盤在樹上的巨蟒竟明目張胆地吸走了羊羔。村東有一片深水,人們稱它為「東坑」。據村裡的老人講,幾輩子沒見它幹過,大家都相信坑底一定有王八精。村北還有一片水域,那兒才是孩子們的樂園,夏天在裡面洗澡、摸魚捉蝦,冬天在冰上玩耍。只有在乾旱的年月,這片水域才會縮小成一個水坑,然而水面小了又容易「翻坑」,魚把水攪混,混水又把魚蝦嗆得動彈不得,魚蝦便將嘴伸到水面上喘氣,這時人們下坑就跟撿魚一樣。有一回我下窪割草回來,正趕上「翻坑」,把筐裡的草卸下來,下坑不一會兒就撈了大半筐的魚。
還有瓜地、果園、棗林、滿窪的莊稼、一年四季富於變化的色彩……如果世上有天堂,就該是自己的家鄉。有一年暑期因貪玩誤了回天津的火車,只好沿著南運河堤走到滄州站趕快車。河堤上下均是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清風習習,十分涼爽。古老的林帶從滄州一直鋪展到天津,於是我想好一個主意,來年暑假提前備好乾糧,豁出去兩三天時間,順著森林走回老家。可惜第二年全國「大躍進」,我也要勤工儉學,不能再回家了。隔了許多年才有機會還鄉,竟見識了真實版的「家鄉巨變」:滿眼光禿禿,護衛著南運河堤的千年老林消失了,我站在天津的站臺上似乎就能看到滄州城。南運河在我的記憶中是一條童話般的長河,如今竟然只剩下幹河床,裡邊長滿野草,中間還可以跑拖拉機。
我的村子也禿了、矮了、幹了,村頭道邊的大樹都沒了,幾個滋潤了我整個童年的大水坑也消失了……這讓我失去了方位感,我不知該從哪兒進村,甚至懷疑這兒不是我夢牽魂繞的老家。最恐怖的是,緊靠村子的西邊修了個飛機場,把村裡最好的一片土地變成白惶惶的跑道,像一刀砍掉了半個村子。自那次回家後,我的思鄉夢裡就有了一道抹不掉的傷痕。
在我的記憶裡,老家是很乾淨的,冬天一片潔白,到春天大雪融化後麥苗就開始泛綠,夏天蔥綠,秋天金黃……那個年代的人們沒有「垃圾」的概念,生活中也幾乎沒有垃圾。無論春夏秋冬,鄉村人都起得很早,而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將自己的庭院和大門外面打掃乾淨,把清掃出來的髒東西鏟到糞堆上漚肥。而今還沒進村子卻先看到垃圾,村外的樹枝上掛著絲絲縷縷、花花綠綠的髒東西,凡是溝溝坎坎的地方都堆積著跟城市裡的垃圾一樣的廢棄物……我無法相信村子裡怎麼能產生這麼多垃圾,抑或是沾了飛機場和滄州市的光?
這還是那個60多年來讓我魂牽夢縈的故鄉嗎?如今似乎只剩下村名沒變,其餘的都變了。蒼涼、麻木,無法觸摸到故鄉的心房,這讓我覺得自己的所有思戀都是一種愚蠢。讓我感到內心刺痛的還有家鄉人的變化,有熱情沒有親情,熱情中有太多客氣,客氣裡有拒絕、有算計。我有一個發了財的同鄉,跟我商量要回鄉投資,回報老家。我大喜,歡欣鼓舞地陪著他見老鄉,商談具體事宜。待到要真正付諸實現,始知連抬腳動步都是麻煩,已經談好的事情說變就變,一變就是多要錢,鄉裡鄉親既惱不得也氣不得,比他在別處上項目成本要高得多,效率也慢得多,而且估計最終難有好結果。同鄉便擦乾屁股,帶著絕望逃離了故鄉。
自那件事之後我也很少回老家了,這才知「家山萬裡夢依稀」不只是空間距離,更重要的是心理距離。「不是不歸歸不得,夢裡鄉關春復秋」。每到清明和除夕,夜深人靜之後,我便到一偏僻十字路口,給父母和蔣家的列祖列宗燒些紙錢,口中念叨一些不肖子孫道歉該說的話。有時話說得多了難免心生悲涼。今夕為何夕,何鄉說故鄉?其實故鄉就是爹娘,有爹娘在就有故鄉,無論故鄉變成什麼樣子。沒有爹娘了,故鄉就只能留在夢裡了。
但故鄉是一定要回去的。活著回不去,死了也得回去。西方人死後願意見上帝,中國人死後希望能認祖歸宗。我此生如果還有心願,那就是死後能躺在父母身邊。少年喪母后離家,累父親牽掛,長大後當兵未能盡孝,到有了盡孝的條件,父親又走了。這是我一輩子的心結。真希望死後能有另外一個世界,能讓我好好地陪伴父母。然而改革開放後農村重新分配土地,把有蔣家祖墳的那塊原本屬於我們家的地分給了一個外姓人,蔣家後人分得的地裡卻有別人家的祖墳。我不知道村裡為什麼非要這樣分地。如果我一直沒有離開過老家,不管那戶人家願不願意,我死後都得葬在蔣家墳圈子裡。現在可就難說了,要得到外人的同意,要看人家的臉色,要多方買好……
即便我不顧一切、千方百計地爭取百年後能回到故鄉,也會給我的孩子們帶來無窮的麻煩,他們若想看看我、給我掃墓,又會重新面對現代農村的潛規則……其實我心裡很清楚,故鄉要麼終生不離不棄,一旦離開,再回去就難了。有一天晚上讀向未神遊的詩:「生我的人死了,養我的人死了,埋葬了父親等於埋葬了故鄉!處處他鄉處處異鄉,從此我一個人背著故鄉,走啊走啊看不到前面的路,驀然回首也找不到來世的方向。」忽然,我的眼淚就下來了,情不自禁衝著故鄉的方向跪倒,腦袋磕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