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高僧圓寂火化,為何會留下大量「舍利子」?科學也無法解釋
2023-04-01 20:32:09
在中國,人死後被轉化為其他物體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劃時代的盤古。據《五運志》記載,盤古的「齒骨是金和石,精華是玉珠」。然而,盤古的年代離我們太遠了,無法證實它的真實性。相比之下,有實物證據的「伊斯蘭教法」更注重研究。
「伊斯蘭教法」經常出現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有不同的含義,現在它被廣泛用於特指高僧遺體火化後留下的珠晶。奇怪的是,這些遺物的形狀並不固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像瑪瑙,有的像水晶。
著名的「禪宗大師許雲」於1959年在江西信陵磯逝世,並獲得數百件五色文物。還有許多其他類似的例子,人們也非常尊重文物,但在許多佛教徒的眼中,文物只是身體中凝聚的一種物質元素。
因此,舍利弗並不像傳說中那麼神奇。佛教徒崇拜舍利弗主要是出於對高僧智慧和功德的尊重。然而,普通人只會在火化後留下骨灰。為什麼高僧可以留下他們的遺物?這個問題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
由於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解釋,每一種便利都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首先,佛教文物來源於佛教修行者的智慧,是通過美德來培養的。這主要是佛教的解釋,大多數人可能不明白。第二,舍利弗是一種石頭,在高僧死前一直潛伏在他們體內。
然而,有許多人反對這種說法。畢竟,如果身體裡有這麼多石頭,身體就會生病,但是高僧通常有一個平靜的身體,沒有異常的外表。第三,僧侶們長期食用素食,大量的礦物纖維素在體內積累,從而在火化後形成沉積晶體。
當然,這種說法也遭到了駁斥。僧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素食者,其他素食者死後也不缺乏火葬。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化身為莎麗。第四,許多物品,如寶石,在火化時被高僧佩戴。這些物品在高溫下與人體骨骼反應,最終形成晶狀體。
第五,舍利弗是人體骨骼在特定低溫下燃燒後的再結晶。溫度控制是舍利弗生產的重要條件。然而,沒有討論這個低溫應該有多低。在唐代的佛教經典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佛骨保存下來,椎體就不會斷裂。如果弟子舍利,椎體將會破碎。」
顯然,莎麗拉也分為不同的類型。對舍利的崇拜在佛教中非常普遍。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人到天竺歡迎高僧來中國。此後,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舍利成為一種精神對象,用來傳播教義。
隋朝時,隋文帝認為獨孤皇后死後會得到幸福。受獨孤皇后的影響,他修建了大量的寺廟塔和佛像,前後總共有113座塔。這種崇拜舍利的現象一直延續到今天,舍利已經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神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