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為人節因為相傳女媧初創世
2025-07-17 05:49:10
在我國存在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許多的傳說。春節期間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說法,相傳女媧創世初定了春節,從春節初一開始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叫法,其中正月初七也被人們稱之為人節,當天的傳統風俗也頗有意義。
正月初七為人節
人日,又被人們一直都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平安。
民間初七吃七菜
正月初七,也就是人日的時候,這也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樣講究「人齊和吉利」,在老廣州心中,這個節日的重要性不亞於除夕、開年。按照古老習俗,這天早飯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所謂七菜羹,就是用七種蔬菜煮成的湯,人們盼望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現今人們基本上是吃七寶羹,其中五種一般是固定不變的:芹菜(「芹」諧音「勤」,指勤勞)、蒜(諧音「算」,指精打細算)、蔥(諧音「聰」,指聰慧)、芫荽(香菜,「芫」諧音「緣」,指緣分)、韭菜(「韭」諧「久」,指長長久久)、生菜(諧音」生財「,亦指生生猛猛)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寓意。
大年初七的講究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一天講究新的開端,很多商鋪會開張營業,人們也會出來逛街購物。加之差不多都拜完年了,都會紛紛和家人一起出來遊玩,走在外頭感受春天的氣息。古代有踏青的習俗,現代的人們出來走走也算是踏春了。注意這個過程中不要走回頭路,以示永遠前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