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劉圩歷史(淮安和泗陽一帶)
2023-11-02 07:04:26 1
劉須隨/口述 劉嶽/撰稿
在我們劉氏祖輩中,有個叫劉觀硯的太祖(具體年代不祥),是泗陽縣原葛集鄉劉圩人,他曾榮獲文武雙進士的光榮稱號。因家譜書上沒有記載,只是祖輩人代代口傳,出生年代已記不清了。
進士,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就是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進士是學歷,相當於現在的本科學歷。古代的進士,相當於現在的縣長或同級別的官。
封建時代,讀書人凡中進士,無異已入官籍,所謂躍登龍門,就因為他們從此屬天子門生,因而身價百倍。進士除少數出身寒門外,大多屬望族子弟,所謂望族是指有聲望的世家大族,書香門第,這些人家常常是名人輩出,名聲遐邇。
由於他佐政有功,深得皇上信任,因此皇上特賜他在老家門前豎起「劉」姓大旗,直到1944年以後才消失。從此葛集的劉圩「旗杆劉」遠近聞名,有姓劉的人聚到一起,首先問:「你是『旗杆劉』,還是其他劉?」「旗杆劉」人走到哪裡,外姓人都敬重三分。皇上還賜劉觀硯8字匾額:「學種明經,玉種膠牆」,掛在姓劉的祠堂裡,以示皇恩浩蕩。這8個字的意思是:學習這個種子,像四書五經一樣明亮,又像玉膠注的牆一樣堅實。主要是誇獎劉觀硯知識豐富紮實,出類拔萃,在皇上的宏圖偉業中,寫下了他忠君的篇章。可惜這個匾額在文革時,因拆祠堂蓋學校被毀。
據說,有一次,他回家探親,正好村莊上有一老人去世,大家都知道劉觀硯有才,就請他為逝者寫點悼念性文字,他知道逝者喜歡垂釣,而且喜歡和朋友遊山玩水、喝點小酒。大家都想看看劉觀硯才華和他的墨寶,急忙為劉觀硯磨好墨,鋪好紙,奉上筆。只見他拿著筆,面色凝重,筆走龍蛇,揮毫寫出四個「一」,圍觀者面面相覷,不懂其意,全把目光投向他。
就在大家冥思不解時,只見他行雲流水般寫道:一丈魚竿一寸鉤,一人獨坐一孤舟,一人單飲一杯酒,一人二目看春秋。大家這才舒了一口氣,隨之爆發出陣陣掌聲。字字遒勁有力,渾然天成,短短幾句話,畫面般地概括了逝者的一生和他從此在陰間過著寂寞的單調的生活。
不是龍飛鳳翔地,何孕帝王將相才。景與時遷,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故事,由於種種原因,如今只在部分老人中留下殘存的記憶,我們只能根據老人的記憶,簡略追尋歷史人物,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留給我們後世子孫作為家族榮耀的資本和勵志的經典。(責任編輯/劉厚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