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弘揚長徵精神徵文1500字
2023-12-03 12:42:56 2
80年前,紅軍一路徵戰,一路與人民群眾締結下生死情誼,並因此一路攻堅克難、發展壯大,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光榮和悲壯的遠徵。長徵書寫的既是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也是軍民一心、患難與共的光輝篇章。
20xx弘揚長徵精神徵文1500字一:
曾幾何時,紅軍「嗒嗒」的馬蹄聲在這裡響起;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腳印;曾幾何時,這流偉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長徵的精神!這裡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這裡是獨具天險的瀘定橋;這裡是峰峰如劍,插入雲霄的婁山關;這裡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這裡是中國的搖籃!
二萬五千裡長徵,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徵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去過了大半個世紀。照現代社會這種急速更新換代的觀念,早已是好幾個時代過去了。按我們熟悉的某種號召「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再說下去,就成了梟鳴似的煩擾,不免令人生厭。然而長徵卻不同。人們總在不斷的言說、探究、拷問。我想或許是由於長徵所代表的一種精神吧――一種全人類永恆追求的精神――堅持到底。
「紅軍不怕遠徵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溫情!
信念支撐著紅軍由劣勢轉為優勢,支撐著紅軍走向了勝利。長徵的勝利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是必然的、永恆的。回顧歷史,歷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現在眼前。官渡之戰中曹操運用幾萬之眾大破袁紹十萬大軍;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不過數萬兵將卻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淝水之戰中謝石、謝玄率八萬之眾勇擊苻堅百萬雄師……然而這些只是憑軍事家的謀略,而且他們無法改變中國戰亂的歷史。唯有紅軍以數萬之眾在共產黨領導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勝衝破了蔣介石百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走向長徵的勝利!走向中國革命的勝利!
長徵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險自是我們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難以想見的。後有追兵,前途漫漫,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而我們的前輩卻穿著草鞋在雪化、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撒滿了長徵的每一個角落.作為英雄的後代,我們也試著學會堅強。
漫漫長徵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紅軍站起來,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萬五千裡長徵路,路有多長,紅軍灑下的汗水就有多長!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他們是豐碑!可歌可泣的事跡,可贊可嘆的信念,可敬可畏的軍魂!我能不被他們感動,不被他們震撼嗎?他們是永恆的,因為信念永存,長徵的精神永存!
昔日中國的女排姑娘們是何等的神勇,「五連冠」不知使多少中國人為之振奮。然而在一次次的勝利之後,在郎平等一些老隊員相繼退役後,中國的女排是何處境?或許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暢及則衰」在飽嘗了勝利和輝煌之後,中國女排開始了它從未有過的失敗。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間敗下陣來。頃刻間,舉國上下焦慮萬分,人們不禁懷疑起那支曾令他們無比自豪的強隊,究竟能走多遠?然而就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國女排,在議論和懷疑聲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終於又一次拿回了她們期待已久的「世界冠軍」。當五星紅旗在雅典的奧運會館開起時,中國的女排姑娘們含淚唱完了國歌。
歷史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長徵精神將伴隨著中華兒女不斷締造輝煌。
此時,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些長徵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恆的長徵精神。長徵為人類歷史寫下了最壯麗的一頁:永恆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遠的豐碑!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若要問在長徵精神中學到了什麼?我會回答,學到紅軍永存的信念!時間不會磨平記憶的稜角,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會滅;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勝利其實就在不遠處!因為:信念永存!
讓我們接受新的長徵。
20xx弘揚長徵精神徵文1500字二:
長徵,是一個傳奇。
作為這一偉大壯舉的主要領導者,毛澤東主席曾不無豪邁地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徵嗎?」
長徵的勝利,出乎包括蔣介石在內許多人的預料。蔣介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一場軍心渙散的潰退,忽然就變成了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最後只能發出「六載含辛茹苦,未竟全功」的哀鳴。
但更令許多人沒想到的是「在漫長的艱苦的徵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農民、學徒、奴隸、國民黨逃兵、工人、一切赤貧如洗的人們」,參加進來充實了紅軍的行列。還有很多的人們,即便知道幫助紅軍,「人要砍頭」、「石頭過刀」,但依然義無反顧……
如此慘烈的戰鬥、如此艱難的行程,還要面對國民黨高舉的屠刀,為什麼人們依然心向紅軍心向共產黨?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法寶呢?
長徵勝利後不久,毛澤東主席在接受斯諾採訪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力量在數量上要比國民黨的軍隊少十倍或二十倍,他們在裝備上也勝過我們。他們的經濟資源超過我們好幾倍,他們還得到外界物資上的援助。可是,為什麼紅軍還能節節獲勝,它不僅能夠存在到今天,而且有增加它的力量?答案就是,紅軍和蘇維埃政府已在他們區域內的全體人民中,造成了一種磐石般的團結,因為蘇區中的每一個人,都準備為他的政府反抗壓迫者而戰,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志願的、自覺的,為著他本身的利益和他認為正確的信仰而戰。」
這段話,揭示出紅軍長徵勝利的法寶。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從成立之初起就把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密切同人民群眾聯繫、贏得人民群眾支持的根本出發點和有效舉措。長徵中,面對強大敵軍的重兵圍堵、險惡自然環境等困難,紅軍堅持做好群眾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由於長徵經過的地區大多是新區,長期受國民黨惡意宣傳影響,不少群眾對共產黨和紅軍不了解,甚至有懷疑、恐慌和仇恨心理,一聽說紅軍要來,紛紛跑出去躲避,時人稱之為「跑紅軍」。針對這一情況,紅軍加大了宣傳的力度。他們每到一處,就通過標語、口號、戲劇表演、群眾大會等形式,宣傳和揭露國民黨的反人民本質、揭示人民受苦受難的根源,啟發人民的革命意識、階級意識,號召人民團結起來,推翻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推翻一切壓迫人的反動勢力。如紅軍進入兩當縣城後,馬上就在東街小學召開師生大會,由紅軍戰士給大家講解紅軍北上的使命和紅軍的政策、紀律。會後,部分師生和紅軍一起上街發動群眾,使原先對紅軍抱有疑慮的群眾都返回了家園。「跑紅軍」從此變成了「過隊伍」。
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紅軍還通過各種形式把群眾組織起來,建立革命政府,開展土地革命,使人民群眾享受到革命的成果。1935年4月底,紅九軍團進駐宣威。入城後,「首先打開敵人的監牢,釋放了政治犯和無辜百姓,處決了一些酷吏,又沒收了由官僚資本經營的『宣合公司』等庫存的火腿以及幾家土豪劣紳的3000多擔谷和許多財物,大部分分給了貧苦群眾」。「在紅軍的影響下,甚至出現紅軍尚未到,名聲早就到的現象,常有被壓迫的農民派代表要求紅軍繞道到他們鄉裡去『解放』他們。」
長徵途中,紅軍先後多次出臺規定,要求各級嚴格執行群眾紀律。長徵開始時,總政治部發出指示:「堅決與脫離群眾,破壞群眾紀律的現象作鬥爭,不許絲毫損害工農群眾的利益。」1935年7月,總政治部發布《關於糧食問題的訓令》等文件,規定絕對禁止強買糧食、私人買糧食、群眾不在家不給錢等,保證紅軍在缺糧嚴重的情況下仍能嚴格遵守群眾紀律。紅軍到達毛爾蓋後,在寒冷天氣中寧可露宿在大樹旁、屋簷下,也不入室擾民;面對滿地即將成熟的青稞,寧可挖野菜、採蘑菇充飢,也不動群眾一棵莊稼。
為爭取少數民族群眾的支持,長徵途中,黨還頒布了《關於苗瑤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關於回民工作的指示》等民族政策,明確要求紅軍部隊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還按照彝族風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為兄弟。
也正因為此,長徵勝利後,斯諾等外國記者才會從普通紅軍官兵和群眾口中得到這樣的答案:「紅軍幫助窮人」「紅軍對人民很好,不搶不打,不象白軍」「紅軍紀律嚴明,公平買賣」「紅軍是真正抗日的隊伍」「紅軍打地主和白匪。這樣的軍隊哪個老百姓會不喜歡呢?」
人民群眾把紅軍當成自己的隊伍,湧現出無數熱血兒郎參加紅軍的動人場景,使紅軍在減員嚴重、損失巨大的情況下補充了兵員、壯大了力量。據統計,紅二、六軍團在黔西、大定、畢節期間,擴充了新戰士5000多名;四川雅安地區的天全、廬山、寶山、雅安、滎經、名山6縣有4000多人;甘孜藏區,僅巴底鄉就有270多人參加紅軍。
由於紅軍戰士入伍全憑自願,知道「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因而他們在革命中表現出了堅定的自覺,甘願為了解除被壓迫群眾的苦難而敢於面對任何困難,勇於奉獻自己的一切。飛奪滬定橋一戰中,紅軍、白軍兩支隊伍隔河你追我趕一天時間,但最後紅軍把精疲力盡的敵軍甩到後面去,冒著槍林彈雨奪取了滬定橋。這兩支隊伍一勝一敗,緣由很簡單,白軍休息的時間久、次數多,他們當兵只不過是為了有個飯碗,而紅軍的官兵為了勝利不怕犧牲!
當紅軍行軍、作戰遇到困難時,人民群眾也及時伸出寶貴的援手。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不僅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還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險灘。關鍵時刻,十幾名船工來了,奮不顧身把紅軍勇士們送到對岸。紅軍過草地時,藏族民眾不僅紛紛拿出糧食,當地一位六十多歲的藏族通司不畏艱險,帶領紅軍在水草地行軍四天四夜,終於開闢了一條可以讓紅軍大部隊通過的生命線。在長徵途中,群眾為紅軍籌款籌糧、送水做飯、掩護傷員、傳送消息等感人事跡數不勝數。
80年前,中國共產黨人心繫群眾、依靠群眾、組織群眾,從而喚起了廣大人民的覺醒和參與,贏得了人們的擁護和支持,最終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取得了長徵勝利。
長徵勝利後的80年間,我黨也正是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礎上,把各族人民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推翻了壓在中國人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又在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過程中,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舉世矚目成就。
80年後的今天,黨領導人民正在進行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徵。比起80年前那段遠徵,這條道路更長、更偉大、更艱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指出,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要形成同心圓,要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這既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揭示,進一步增強了我們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回顧長徵,緬懷先烈,就是要繼承紅軍的光榮傳統,弘揚長徵精神,就是要凝聚起中國力量,為新的長徵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