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增死前的念的那首詩是什麼意思 範增是個怎樣的人
2023-11-07 11:24:42 1
範增七十歲才被重用,七十歲有的人未必能夠活到那麼久。秦始皇叱吒天下,即使最後稱王也不過四、五十歲就去世了。我們知道古代人平均壽命可能就只有四十歲左右,而範增能夠在七十多歲還能有兼濟天下的夢想,正應了曹操的那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有幾個人能做到?
範增出生於公元前277年,居鄛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他是項羽必不缺少的謀士,範增的一生也是很具有戲劇性的,範增在史書上的記載不多,最出名的事跡就是鴻門宴。《史記·項羽本紀》載:「居巢人範增,年七十,索居家,好奇計。」範增是具有傳奇色彩人。跟隨項梁的時候,範增都已將近七十歲高齡了,這個時候的範增雄心壯志依舊不改,不得不讓人佩服。
範增的評論歷來不低,範增擁有長遠的政治眼光,初見項梁的時候,正是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之時,此時全國上下的反秦運動都處在低迷的狀態,範增將自己的見解告訴了項梁,分析了起義失敗的原因,認為秦滅六國,楚人的仇恨最深,因此抓住楚人仇恨秦國的這一點,就有很大的機會,陳勝、吳廣不能取得勝利的原因還有,他們沒有擁立楚王而自立,還沒有發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因此很難取得成功,接著拋出直接的方法,便是擁立流落在民間的楚懷王,然後建立政權,項梁欣然接受。
公元前208年,項梁為秦軍所殺,項梁死後楚懷王任命範增為末將,直到後來項羽弒君又斬殺了宋義,範增才正式成為了項羽手下的人。之後便是楚漢相爭的時期,劉邦、項羽約定誰先進入函谷關,誰就稱王。結果劉邦先入函谷關,此時的項羽也破關而入,與劉邦在鴻門相會,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一場鴻門盛宴就此拉開序幕。
表面上一團和氣的筵席,實際上暗藏殺機。好用奇計的範增,在設下這齣「鴻門宴」目的就是將劉邦引來此地,再將他殺掉,這可是解決劉邦的大好時機。範增這個人早就看出了劉邦不是個池中之物,項羽想要稱王,劉邦絕對是個大麻煩。一齣好戲即將上演,劉邦如約而至,雙方人馬陸續抵達筵席,正襟危坐,言語之間透露著一絲絲劍拔弩張,氣氛稍顯得沉重,空氣中傳來緊張的氣息。在刀光劍影、殺氣騰騰的作鴻門宴「上,範增多次向項羽遞眼色,項羽不是瞎子,自然看到了出於義氣,一直遲遲沒有動手,範增只好讓項莊出來舞劍,名其名曰助興,其實是做暗殺之事,但是被項伯和樊噲阻止,最後在張良的幫助下,成功逃離這場筵席。
鴻門宴」暗殺陰謀未遂,範增勃然大怒,隨後又被陳平使用反間計,使得項羽、範增互相懷疑,最後範增大怒而告老回鄉。曾屢勸項羽殺劉邦;羽不聽,反中劉邦反間計;削其權力,憤而離去,病死於途中。劉邦嘗言:「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項羽的失敗,都怪他不肯聽信範增之言。
範增再死前曾經念過一首詩:
」鳳兮
鳳兮鳳兮!翱翔於九天,天地何窈寮!
鳳兮鳳兮九天之翼,日月為之遮擋!
鳳兮將暮,鳳兮鳳兮歸何處!
鳳兮高潔兮,蕭蕭非梧不棲,天地狹小,必觸青山兮!
一尾垂天南,梧兮梧兮,
彼生何處兮!彼生何處兮!「
詩歌的基本上描述了他的一生,前半生生活困窘潦倒卻又狂放不羈,而後半生又無所依靠,不可不謂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