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禁毒日國旗下講話
2023-12-09 08:52:36 3
「愛惜生命,遠離毒品」,讓我們的青春更健康、更亮麗,這是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際禁毒日國旗下講話,希望大家喜歡!
【1】國際禁毒日國旗下講話
毒品,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名詞,是惡魔的化身,它不知使多少人對生命絕望,使多少人丟失了性命。
早在明朝年間,荷蘭人把鴉片和菸草混合吸食的方法傳入中國內地,鴉片從此就傳播開來。中華民族就開始遭受毒害;二百多年前,英國佬把鴉片大量帶到中國,換走了我們的黃金白銀,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國恨。
目前,日趨嚴重的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災難。據聯合國的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額達5000億美元以上,毒品蔓延的範圍已擴展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種毒品的人數已高達2億多,其中17~35周歲的青壯年佔78%。但更多的是現在的初中生,高中生。據國家禁毒委員會統計,青少年佔全部吸毒人數的72.2%,同時搖頭丸等新型毒品的主要消費者就是青少年。而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億。
吸毒——主要對人體與身心的危害在於毒品作用於人體,使其體能形成新的平衡狀態。一旦停掉吸毒,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使人感到痛苦萬分。或由於痛苦難忍而自殺身亡。毒品進入人體後又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出現精神依賴性,並導致幻覺和思維障礙等一系列的精神障礙。吸毒不僅對人體與身心有嚴重的危害作用,還帶給社會與家庭傷痛。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就意味著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家破人亡的境地!並且對社會生產力有巨大的破壞性,它擾亂社會治安,帶給人們巨大的威脅。
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對事物認識,防範及判斷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在青少年吸毒者中,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況下吸毒成癮的。抱著「找一下吸毒的感覺」、「吸一口不要緊」,「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麼回事、「嘗嘗新鮮」等心態,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站在懸崖邊上抬腳往前走了一步一樣危險。同學們,誰要跟毒品做了朋友,就像把靈魂賣給了它。
毒品帶給人類的只會是毀滅。舊中國,我們曾受鴉片的泛濫,而被稱為「東亞病夫」,使民窮財盡、國勢險危。吸毒於國、於民、於己有百害而無一利!毒品摧毀的不但是人的肉體,也是人的意志。據國外有關部門統計,吸毒者多數短命,一般壽命不超過四十歲。
作為小學生,我希望大家要積極宣傳毒品的危害,自覺地與吸毒、販毒等不法行為作鬥爭,珍愛生命,終身遠離毒品、拒絕毒品!
「遠離毒品,關愛未來」,對每一個人而言,這決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無論是出於主觀還是客觀,有些路,永遠不能走;有的錯,永遠都不能犯!
同學們,我們從小不要被毒品所打敗,要抵抗住誘惑。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讓我們一同努力,對毒品說「不」,共創和諧綠色的家園、校園!
.謝謝大家!
【2】國際禁毒日國旗下講話
同學們,6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禁毒日。「毒品猛於虎」相信這句話大家聽說過了,
毒品的對人類的危害是十分惡劣的。大家從更小的時候就可能聽說過鴉片戰爭。當時有著大清帝國之稱的在清王朝,由於一些不安好心的外國人,把大量的鴉片運進了中國,並在中國大勢銷售,將當時的中國由一個具有相當國力的國家變成一個誰都可以侮辱的國家。當時官員抽鴉片,無心問政;老百姓抽鴉片,沒有錢就賣兒賣女。整個中國,民不聊生,死氣沉沉。
今天,毒品還在危害著人類。毒品已成現今困擾社會生活最大的禍患,多少人因此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喪失了工作能力,出賣了自己的良心,背棄了家人與朋友,甚至失去了活在世上的勇氣,更為嚴重的是有人就因這小小的藥丸獻上了年輕且無價的生命!雲南省藝術學校一名19歲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娛樂圈裡小有名氣。她第一次吸毒是因為胃疼,聽人說吸了馬上就不疼。第二次還想找點感覺,第三次就什麼都不想了。吃飯、穿衣都成了額外的負擔,更何況起早練功、晚上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排練廳犯了毒癮,人們才得出這樣的結論:海洛因扼殺了孔雀,***毒品埋葬了她的藝術青春。北京市某中學生何某從小到大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然而班上轉來的新同學,成績優秀,「威脅」了他第一名的地位,於是他自尊心受挫。在期末考試時,他孤注一擲,採取作弊的方式,結果名譽掃地,檢討、處分接踵而來。由於無法承受和面對這一切,他逃遁在毒品的虛幻夢境中,又演繹了一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現實中,青少年吸毒已成為一個觸目驚心的嚴重問題。請大家仔細地想想,你覺得這樣值嗎?有很多因吸毒或販賣毒品的人們,就用他們一個又一個的曲折而慘痛的經歷告訴我們,毒品的危害是多麼的巨大啊!!
「遠離毒品,關愛未來」,對每一個人而言,這決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無論是出於主觀還是客觀,有些路,永遠不能走;有的錯,永遠都不能犯!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我們行動起來,「愛惜生命,遠離毒品」,讓我們的青春更健康、更亮麗,這是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