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書法家趙秉文簡介 趙秉文是怎麼死的?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2023-12-09 06:18:11 5
趙秉文是金代著名的書法家和學者,生於公元1159年,去世於公元1232年,字周成,號閒閒居士,晚號閒閒老人。
趙秉文是磁州滏陽人,自幼聰穎好學,勤奮讀書,甚至徹夜學習已經成了他的習慣。大定二十五年,趙秉文進士及第,調安塞簿,後因為做的最好,遷為邯鄲令,又遷唐山。父親去世後,辭職回家守孝。
孝期過後,被起復為南京路轉運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升翰林文字,同知制誥。上書言論宰相,說他若是當政則應該罷免,宗室守貞卻是大才,可以大用。章宗因此召他詢問,回道有理而被任知大興府事。
趙秉文任職期間,秉公執法,從不徇私也不受賄,所以因此彈劾了不少的官員。有人上奏說,趙秉文上書太過狂妄了,應該給予懲罰。皇帝不想因為言論而責罰官員,趙秉文這才被赦免了。
泰和二年,趙秉文為戶部事,遷翰林修撰。同年十月又為寧邊州刺史,次年改平定州。在趙秉文前面為政的地方官員,用法非常嚴苛,每每到了即將赦免之時,就會用刑將盜賊蹉跎身亡,然後才又赦免。在這樣嚴苛的刑罰之下,不僅沒有減少奸盜,反而日益猖狂。
等到趙秉文當政的時候,以寬簡待人,三個月之後,盜賊反而沒了蹤跡。等到後來遇到饑荒之年,開倉庫鼓勵豪貴賑濟,活民無數。
大安初年,北方的蒙古軍隊南下,召秉文與待制趙資道論備邊策。趙秉文因為正確的分析了形勢,制定了對策,因而被拜為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俄轉翰林直學士。
貞佑四年,為翰林侍講學士;興定元年轉侍讀學士,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同修國史,知集賢院事。後來因為在興定二年的科舉考試中,將只是辭藻華麗而無實學的李獻能提為省試第一,而受到舉子作詩謗之,最後因此丟了官。
一直到興定五年,趙秉文才又被提為禮部尚書。哀宗繼位之後,改翰林學士,修國史兼益政院說書官。
正大九年,趙秉文去世,享年七十四歲,積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
趙秉文代表詩詞: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
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
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倚長松,聊拂石,坐看雲。
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
曾識閒閒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台去,華發散麒麟。
《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
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遊。
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