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六家倪瓚簡介 倪瓚是怎麼死的?
2023-12-07 18:01:46 2
倪瓚是元朝著名畫家,是「元六家」之一,繪畫技巧受董源、趙孟頫影響,擅長山水和墨竹題材,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
在以前說吳鎮的時候,就曾經提過,倪瓚出身富貴,所以有條件和士大夫一級的人交流來往。所以吳鎮是「元四家」中,對功名利祿最沒有追求的人,既沒有心也沒有行動。那麼這位出身富貴的倪瓚,身家背景到底如何呢?
倪瓚的雄厚身家源於他的祖父,倪瓚的祖父是當地的大地主,資產雄厚,聞名鄉裡。父親早早去世,留下兄弟三人,倪瓚是幼兒。倪瓚上面的兩個哥哥,都是道教的上層人物。長兄倪昭奎,曾「宣受常州路道錄」、「提點杭州路開元宮事」、「賜號元素神應崇道法師,為主持提點」、又「特賜真人號,為玄中文潔真人。因為元朝對道教十分推崇,道教上層人物有著種種特權,又不需要服勞役,所以另有生財之道。於是祖父的家產,最後落在了最年幼的倪瓚手中。
自幼失去父親的倪瓚,被長兄撫養長大,生活舒適,無憂無慮。在長兄的張羅下,倪瓚受王仁甫輔導,並沒有耽擱教育。
王仁甫也是一位」真人「,所以受家庭影響和教育,王仁甫養成了清高孤傲、潔身自好的性格。不僅這樣,在這種性格的影響下,他不問政治,不事生產,他自己都調侃自己叫」懶瓚「。
雖然家庭富裕,生活富貴,但是因為所受教育養成的性格,倪瓚並沒有染上紈絝之氣,反而對自己要求很高,勤學苦練,好讀書、據說倪瓚的家中有一座三層的藏書樓,倪瓚每天都在這裡讀書學習。
藏書樓中所藏書籍豐富,種類繁多,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餘卷。所以在研讀經史之外,倪瓚同時還對佛道兩教的書籍有所涉獵。又託福裡面藏有前朝歷代書畫名作,因此得以從前輩的書畫著作中得到啟示,從而提升自己的畫技。在眾多畫卷中,倪瓚尤其對董源《瀟湘圖》和李成《茂林遠岫圖》等鍾意,揣摹其神韻氣質。
除此之外,倪瓚還時常外出遊玩,每遇勝景都會描繪下來,積累實踐經驗。吸取前人繪法,博採眾長,同時勤奮聯繫,為倪瓚形成自己的繪畫特點打下基礎。
泰定五年,長兄倪昭奎、母親邵氏和老師王仁甫先後去世。親人的離世帶給倪瓚的不僅是精神上的打擊,還有物質上的消磨。長兄去世之後,原有的特權消失,倪瓚從特權階級變為一般的儒戶,最後家境日漸窘困。在這一時期,無論是畫作還是詩詞,倪瓚的作品中都透著一股憂傷和痛苦的情緒。
元天曆三年到至正十一年的二十年內,是倪瓚畫作的成熟時期。在這期間,倪瓚與許多和尚、道士、詩人、畫家相交,諸如張伯雨、黃公望等。
倪瓚四十八歲的時候,開始信仰道教,養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脫塵世逃避現實的思想。受這種思想轉變的影響,這時期倪瓚的作品都有種古樸蒼涼之感。
至正十三年後,倪瓚開始遊歷全國,到各地的名川大山中感悟繪畫,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因為受秀麗風光所感,倪瓚漸漸開始創造了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形成了新的藝術風格。
個性鮮明,筆墨奇峭簡拔,對明清山水畫影響巨大,最終成為元四大畫家。
倪瓚一直活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明初之時朱元璋還曾昭他到京城任職,被倪瓚婉拒。洪武七年,到江陰姻戚鄒氏家中借住之時,不幸身染脾疾,此後一病不起,同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