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宦官王振?王振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3-12-07 08:32:56 3
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奸宦,在他之前因為吸取前朝宦官專政導致亡國的教訓,明太祖朱元璋一早就下了禁止宦官幹涉朝政的規矩。朱元璋不僅要求宦官不許幹涉朝政,甚至還禁止他們讀書識字。由此可見,明朝對宦官的限制多大。
王振專政,在於明英宗一朝。明英宗之前的明宣宗,即使有好幾個寵信的宦官,也只是給予他們恩寵,未曾讓他們涉足朝政。王政能成為明朝第一位專權的宦官,與明英宗對他無條件寵信有關,同時也與王振本人有關。
從某個方面來講,王振算是一個有大毅力的人。王振並不像大部分宦官那樣,自幼閹割入宮。早些年的時候,王振也是讀書習文,研讀四書五經的,甚至還當過教官。但是後來他自認為自己在科舉一路上,應該不會有所成就,於是自己閹割了自己,選擇了入宮。
那個時候,王振已經是成年人了。也不是窮苦無依,連生存都困難的情況。他選擇入宮,也許是為了博一個前程,也許是走另一個途徑,獲得權力。在佩服他能如此堅定的割掉子孫根的同時,也不禁佩服他對自己能成功的自信。
明朝宦官不許幹政,是有明確限制的。王振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接觸朝政,進而專權的。實際上,因為明英宗繼承皇位年幼的關係,朝政大權被太后把持,國事由「三楊」處理。在雙重的壓制下,王振根本無法接觸朝政。但是王振十分聰明,或者說是狡詐。
他並沒有表現出對權利的興趣,反而盡興伺候明英宗。在明英宗走向歧路的時候,甚至會出言勸誡。當然他做這些都不是沒有目的的,他後來當著太后和「三楊」的面,勸諫明英宗不要沉迷於享樂,一心只知道踢球玩耍,而應該將心思更多的放在國家上面。
王振這一番表演。直接刷爆他在太后和「三楊」面前的好感度。本來內閣是不允許太監進入的,後來三楊都讓王振進去了。
在太后察覺到王振插手朝政之後,對他進行警告。王振表面上一副受教,再也不敢的模樣。他也確確實實老實了一段時間,但是不久之後又開始涉權。當然這次他更加小心,並沒有直接幹預,而是通過結交大臣,培養親信,進一步獲得明英宗的寵信。在太后和「三楊」先後去世之後,才徹底掌握朝政。
馮夢龍評價王振:「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長。小人每拾君子之短,所以為小人;君子不棄小人之長,所以為君子。」
王振是一個十分貪婪的人,掌權之後打壓異己,收受賄賂,將國政玩弄於手掌之中。為了更徹底的掌控朝政,他一力提拔親信上臺。凡是賄賂親近他的大臣,都得以升遷。但凡稍微有點骨氣,不懼生死彈劾他,亦或是疏遠他的大臣,都受到他和其黨羽的排擠。最後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將人趕出朝廷。
王振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一點尤其表現在權錢上。明朝衰弱的同時,北方草原的瓦剌卻開始崛起,並且先後徵服控制韃靼、無良哈兩部,統一蒙古三部。
在瓦剌越來越強盛,軍事實力不斷增強的時候。王振不但沒有加強邊防,為了自己私利還收受也先賄賂,大肆進行走私貿易,將國家利益置於一邊。王振的所作所為,絕對擔得起「通敵賣國」的罪名。
王振用明朝國庫養大了瓦剌的胃口,同時又用明朝的鹽鐵武器,壯大了瓦剌的實力。在壯大自己腰包的同時,也將明朝推向末路,最終導致了明朝在土木堡的慘烈失敗。可以好不誇張的說,王振絕對算是土木堡之變和明英宗被俘的直接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