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大臣楊善的傳奇人生 楊善人物結局
2023-12-07 03:03:06 2
說實在話,明朝中期大臣楊善是一個挺傳奇的人物。自從科舉制度出現並逐漸完善之後,就成為國家選拔良才的重要途徑。雖說並不是絕對,但是在科舉道路上能走多遠,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你能在官場上能走多遠。不說別的,就說狀元的起點就是翰林院修撰,而榜眼和探花只能是編修。還有就是選為庶吉士的進士和未選庶吉士的進士,起點也是不同的。
楊善一生最傳奇的地方,在於以一個小小的秀才之位,坐到了二品大員的位置。在明朝官至高位的,很少有秀才的,都是進士。秀才在當時,差不多就是類似縣城主簿的位置,很少有能入朝為官,還官至二品的。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說服瓦剌放明英宗歸國。也正是他將明英宗迎回,才有了後來的奪門之變,英宗復位。
楊善是大興人氏,十七歲的時候中進士。因為在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守城有功而被升為典儀所引禮舍人。朱棣推翻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是為明成祖,開元永樂。永樂元年,楊善改鴻臚寺序班。
序班的職位雖小,但是卻能經常見到皇帝。而楊善每每都「音吐洪亮,工進止」,因此很受皇帝賞識,進位右寺丞。明仁宗繼位之後,提為本寺卿,宣德六年被彈劾下獄。正統六年,提為禮部左侍郎,兼管鴻臚事。
正統十四年,瓦剌來犯,奸宦王振鼓動明英宗御駕親徵。楊善作為隨行大臣隨軍,後至土木堡,明軍遭到瓦剌軍隊圍困,這次親徵以大敗告終。明英宗被俘虜,隨行許多大臣都被殺害,楊善則僥倖逃脫。
明代宗繼位之後,瓦剌軍隊進犯北京。楊善以左副都御史的職位,與都督王通提督京城守備。在北京軍民同心之下,瓦剌軍隊退走,北京得以保全。北京保衛戰勝利之後,楊善進右都御史。
景泰元年,當大家都快忘記明英宗的時候,唯有楊善還記著在瓦剌有一位太上皇。同年夏天,楊善與李實、羅綺出使瓦剌,商議罷兵之事。當時明代宗根本沒有迎回明英宗的想法,所給敕書無奉迎語。除了給也先之物,竟無其他所賜。
當時也先也知道明英宗已經沒有用了,於是想將人歸還。但是明朝這邊卻沒給個答案,還是楊善本人變賣自己的家產,湊了一定數量的金錢,前往迎接太上皇。
因為此前大敗明朝,瓦剌君臣對明朝都有輕視之心。在宴請明朝使者的宴席上,有瓦剌貴族直接問道:「土木之戰,明軍為什麼如此不經打?」楊善機智的回答:「當時善戰的軍官,正好被派往南徵。王司禮與御駕親徵之時,戰備也不齊全,這才讓你們得逞。如今南徵的將士已經歸還,而且還另有新訓官兵三十萬人,權勢善戰之兵。」接著又忽悠瓦剌人道:「悉教以神槍火器藥弩,百步外洞人馬腹立死。又用策士言,緣邊要害,隱鐵椎三尺,馬蹄踐輒穿。又刺客林立,夜度營幕若猿猱。」
在嚇唬了瓦剌一通之後,轉而又說道:「不過這些如今都沒什麼用了,因為明朝已經與瓦剌結成兄弟國了。」這樣一番來往辯駁,和議成功,同時也將明朝的損害降到最少。
等到回朝之後,朝中大臣見楊善不僅談好和議,而且超額完成任務將太上皇迎回,都十分驚奇。只有明景帝以不是最開始的旨意,而只給了他一些獎賞,遷左都御史。
景泰二年,加太子太保。六年請求退休,未得到允許。後來景泰八年,明英宗復位。作為最初將英宗迎回的功臣,楊善被封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興濟伯,歲祿千二百石,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
當時許多助英宗復位的功臣都得到大肆獎賞,楊善更是憑功「攜子四人行,至是並得官。又為從子、養子乞恩,得官者復十數人。氣勢烜赫,招權納賄。」不過幸好他死的早,沒有與石亨等人一樣結局。他在英宗復位的第二年去世,朝廷贈興濟侯,諡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