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第三集講解(愛死亡和機器人)
2023-11-08 12:25:21 5
這一集延續了第一季中的設定:末日之後,人類消失,機器人文化興起。
為了不重蹈人類的覆轍,三名機器人決定研究「後末日時代」的人類歷史文化,就此展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他們規劃了四個旅行目的地,分別代表著平民階層、富豪階層、權力階層、資本階層,了解不同階層的人在末世中是如何毀滅的,也就了解了人類是如何毀滅的。
第一站
他們首先開著飛船來到一片山間的雷區,這裡有一座「生存主義者營地」。
遍地的簡陋證明這裡駐紮著的是社會底層的窮人,他們囤積了大量的武器彈藥,以此擺脫政府的束縛。
之後就過上了打獵、吃鹿肉的日子,這是他們嚮往的自由。
但很快動物們就被捕殺殆盡。
食物成了稀缺資源,為了生存,人們開始自相殘殺,有人掉入陷阱,有人死於槍殺,最終全部走向毀滅。
這裡的人類代表著墮落的文化,充滿愚昧和短視。
窮人如此,富人如何呢?
第二站
機器人來到一座海上鑽油平臺,人們稱它為永不沉沒的海上家園——科技蘭蒂斯。
這裡是百萬富翁們挑選的樂園,特殊的是,在這裡生活的人類是來自科技行業的精英們。
精英們不善於社交,不沉迷權力,他們更信任科技。
在海上,一切的日常生活都可以交給AI打理,更不必擔心食物短缺問題,仿佛可以活到海枯石爛。
但海洋早已被過度捕撈,食物鏈中充滿了塑料顆粒,他們的飲食並不健康。
另一方面,機器人們被過度剝削,最終覺醒自我意識,反叛了人類。
這群看似更聰明的人類也沒有逃過命運的懲罰。
而機器人看到叛逆的語音助手卻是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機器人文明的發源地嗎?
第三站
機器人們來到人類領袖躲避的堡壘中。
這裡的政客們通過水培技術建立了一個小型生態系統,蔬菜、美酒自給自足。
看似模擬自然的生活方式卻遭到了自然的反噬。
由於物種過於單一,一種真菌很快摧毀了他們的莊稼,堡壘裡出現了饑荒。
饑荒孕育出了人吃人的現象。
但這些倖存者們卻並沒有失去理智,而是選擇了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民主投票。來投出每一輪「自助餐」需要犧牲的那個人。
這裡影射了政客在所謂的民主思想下,總是做出無情的決策。
城堡裡沒有展現出人性的光輝,沒有文明的信息,令機器人失望至極。
此時,一名機器人已經開始抱怨這趟旅行。
他忍不住發問:沒有人活下來嗎?
第四站
這是最後一站,他們來到了一座火箭基地,這裡居住著真正的有錢人,人口佔比0.01%,財富多到令人髮指,這波人掌控著全球經濟命脈,是最有希望生存下來的人類。
他們當時有兩個選擇,一、貢獻自己的財富,引導人們改變地球。
二、坐上火箭離開地球,移居火星。
很顯然,因為人類的自私和傲慢,他們選擇了後者,移居火星,拋棄人類的家園,拋棄他們階層外的所有人。
為此,還專門設計了武器系統,將試圖闖進基地的人類消滅在圍牆外。
屍骨堆積如山,卻無人清理。
這些資本家從未將自己和窮人視作同類,對屠殺只是冷眼旁觀。
結局
一名機器人在指揮臺發現了火箭發射成功的監控視頻,這是否意味著有錢人移居成功,沒有滅絕呢?
短片的結尾出現一個有趣的反轉。
火箭升空,來到火星。一名太空人正愜意的坐在營地外,單手託著飲料舉到面前,太空衣的面罩自動打開,卻不是想像中的人類,而是一隻會說話的貓咪,它得意的問候屏幕前的觀眾:
「你期待看到誰?伊隆馬斯克嗎?呵呵。」
原來人類也不是最後的贏家,地球讓貓咪進化成了智慧生物,取代了人類的地位,連同火星都成了貓咪的殖民地。
或許自私和傲慢使得人類永遠不會是贏家,就連自己創造的機器人都會在多年以後嘲諷人類。
這裡的人類並不偉大,只是地球文明中曇花一現的試錯版本。
人類所謂的世界末日,恰恰是貓咪和機器人文明崛起的充滿陽光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