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分的來歷和風俗
2023-12-05 08:15:06 1
1、春分的來歷: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2、春分的風俗:
(1)立春蛋,據說,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春分立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後來漸漸演變為一種祈求好運的傳統。
(2)拜神,春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後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3)粘雀子嘴,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關鍵詞: 關於 春分 來歷 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