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夭折始末
2023-11-06 22:20:17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國民黨政府為挽救日益惡化的經濟危機,於1948年8月在全國實行幣制改革,強行收繳金銀外幣,發行新貨幣金圓券。
受命於「危難」之時,
欲替黨國「補天」
王雲五是今天大多數人都非常陌生的歷史人物,然而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卻是一個有較大影響力的著名社會賢達,也是金圓券幣制改革策劃和推行的始作俑者。
抗戰結束不久,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休養生息的民意,很快就窮兵黷武發動了對中共解放區的全面內戰。然而這場不義之戰消耗了大量的金錢與物資,致使生產萎縮,物資匱乏,整個財政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無奈之下,國民黨政府只得自己想辦法「挖潛」補洞。1948年5月,經翁文灝等人推薦和蔣介石首肯,王雲五以「社會賢達」身份出任國民黨政府實行「憲政」後的第一屆行政院財政部長。
王雲五上任伊始,面對通貨膨脹不斷加劇的經濟形勢,決心抱著「替黨國補天」的思想,在全國進行新的幣制改革,取消流通已久的法幣,改為發行新貨幣——金圓券。經過精心準備,他親自秘密起草了一份《改革幣制平抑物價平衡國內及國際收支的聯合方案》。
王雲五的「補天」發明使早已焦頭爛額的蔣介石喜出望外,他在審核報告後認為:「王雲五所擬金圓券方案,設法挽救財政,收集金銀、外幣,管制物價,都是必要的措施。」8月19日,蔣介石親自主持召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專題研究幣制改革相關問題,並破例邀請不是國民黨員的王雲五到會做幣改方案的說明。當晚,蔣介石以總統名義發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明令在全國取消法幣實行金圓券幣制,限期兌換人民所有之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國幣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
強制推行幣改,
上海「鬧劇」四起
8月20日,王雲天以國民政府財政部長身份在南京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正式向外界公布實行金圓券幣制改革。
金圓券發行之初,普通老百姓在「違者沒收」或被投入監牢的高壓下,只好將所存金銀外幣向銀行兌換金圓券,而深知國民黨政府經濟危機底細的工商、金融大資本家就沒那麼乖順了,誰也不會把自己的財富白白送進國民黨政府的獅子口裡,便想方設法保住手中的金銀外匯不願兌換。於是,蔣介石在9月6日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紀念周上威逼他們必須馬上改變觀望態度。會議一結束,他馬上委派長子蔣經國為上海經濟管制特派員親臨督陣,以鐵的手腕確保幣改順利進行。
蔣經國為打好上海幣制改革這一仗,一上任就召見上海經濟界的李馥蓀、周化民、錢新之、戴銘禮等頭面人物,脅迫其申報金銀外幣的存量,限時送交中央銀行。為殺雞儆猴,蔣經國還把有孫科做後臺進行金融投機的上海林王公司經理王春哲以「囤積居奇」的罪名槍斃,並將申新紡織總經理榮鴻元、美豐證券總經理韋伯祥、中國水泥公司常務董事胡國梁等人以私逃外匯窩藏黃金罪名逮捕入獄。消息傳開,整個上海經濟界大為震動,不得不按蔣經國的要求就範。
就在金圓券剛剛強制推行之時,王雲五的財政部卻突然爆出了幣改洩密醜聞,於是有人聞訊便趕緊拋股套匯。此事頓時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幣改洩密一案使蔣介石大為惱火,他深恐此案會使金圓券信譽掃地,便急令國民黨監察院火速派人去上海協助蔣經國查明真相。在老蔣的催逼下,蔣經國組織專案組很快就查出了此案系蔣介石的舊友、上海青幫頭子杜月笙公子杜維屏的鴻興證券所為。9月2日,上海警備司令部正式逮捕了杜維屏以及巨額股票拋售套匯人李國蘭、楊淑瑤,他們交代是受李國蘭的丈夫時任財政部秘書陶啟明等人指使幹的。陶啟明很快被逮捕歸案,並供出是頂頭上司即財政部主任秘書徐百濟透露的。為平息輿論,蔣介石除了處分徐百濟等人,還將難逃干係的王雲五明令給予處分。這位「幣改功臣」出師未捷先失蹄,此時只好自認「倒黴」了。
幣改徹底失敗,
王雲五轉眼成「黨國罪人」
幣改法案公布後,蔣介石於21日發布命令,向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北全國各大區分別派出政府大員進行督導,通過鐵腕高壓手段,迫使國統區人民將自己所有的金銀外幣送交國民黨中央銀行兌換成金圓券。到9月底,國民黨政府在全國各地收兌金銀外幣即達1.6億美元。為加大收兌力度,9月30日,國民黨政府又決定將全國黃金美鈔的兌換期限再延長一個月,銀元兌換期限延長兩個月。
幣制改革如狂飆一樣肆虐整個國統區。金圓券發行僅15天,漢口、重慶和廣州的物價就分別上漲了21%、40%和83%。金圓券出現的危機使整個國統區出現了存款擠兌和物資搶購狂潮,導致當時中央、中國、交通三大銀行從早到晚擠滿了人,各米店面鋪十店九空,許多地方不得不靠軍警維持市面秩序。11月10日,南京爆發大規模搶米風潮,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宣布實行「首都戒嚴令」。為挽救危機,國民黨政府急忙於11月11日頒布《修正金圓券發行辦法》、《修正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但對緩和局勢無濟於事,反而在全國引發更大規模的金融擠兌和物資搶購狂潮。
隨後全國物價如同脫韁的野馬,到1949年4月,上海地區竟上漲了6.3萬倍。抗戰前1937年4月能買3733石米的錢到此時只能買一粒米,廣東一家造紙廠一次竟買進800箱票面100—2000元大面值鈔票充當造紙原料。金圓券發行10個月的暴跌速度已遠遠超過法幣發行14年的貶值速度。這一荒唐的幣制改革,成為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最黑暗時期,它導致無數老百姓拿著—堆的廢紙等死,老百姓痛罵國民黨是地地道道的「刮民黨」。這是王雲五在幣制改革初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王雲五的金圓券幣制改革出臺僅僅10個月就宣告徹底失敗。它非但沒有挽救蔣介石失敗的命運,反而加速了國民黨經濟的全面崩潰和在大陸政權的垮臺。王雲五也轉眼間變成了「黨國罪人」,被迫於11月16日引咎辭職。但蔣介石卻利用幣制改革鬧劇搜颳了2億美元的金銀外匯,這為他以後統治臺灣在經濟發展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此而言,王雲五可謂「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