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瑤琴人物性格分析 同為花魁莘瑤琴與杜十娘為何結局不同?
2023-12-01 05:43:41 3
明末馮夢龍纂輯《三言》,分別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並稱,稱為「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與《警世通言》為白話短篇小說集,《醒世恆言》為白話短篇筆記集。而莘瑤琴和杜十娘分別是《醒世恆言》與《警世通言》中的兩個人物。
莘瑤琴是《賣油郎獨佔花魁》的主人公,小的時候受到良好教育,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女紅等無一不精。可惜因為金軍南侵,世道混亂,在與父母逃難的過程中走散,隨後又被奸人誘拐,賣入娼家為妓,改名「紅娘」。隨著年歲的漸長,莘瑤琴的姿容越發出色,最後聲名遠播,得了個「花魁娘子」的稱號。
杜十娘則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人物,自小在青樓長大,受到「媽媽」權利栽培,最終也聞名於世,成為當家花魁。
莘瑤琴與杜十娘都是身世悽苦的花魁,同樣的也都存有擺脫現狀,跳出火坑,追求真愛的心。但是最後這兩人卻得到了不同的結局,一位投水自盡,一位生活美滿。到底是什麼,使得兩個同樣背景的女孩,得到的卻是不同的結局呢?
所謂性格決定人生,首先我們看莘瑤琴和杜十娘兩個人的人物性格有何不同。
先看杜十娘此人,歷來我們在分析杜十娘這個人物的時候,都會將堅貞不屈、頑強清高等詞彙加注在她的身上。杜十娘雖然是一位青樓女子,但是她早有從良之志,所以一直在尋找她心中的良人。等見到李甲的時候,她以為李甲便是她心中的良人,所以她開始付出,希望能與自己心愛的郎君相守一生。而當最後李甲負了她的時候,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投水自盡。杜十娘的悲劇,一定程度上源於她性格中太過剛強的一面。
我們再來看莘瑤琴,不說其它,莘瑤琴這個人物身上有一個特質,是亂世中人都應該具備的,那就是為了活的更好而適應環境。莘瑤琴並不是沒有想過反抗,但是在發現頑強反抗根本得不到更好的出路後,她選擇了順從。她的順從不是對命運的絕對妥協,而是暫時妥協,然後靜候時機等待真正的生機。
莘瑤琴十二歲被賣到娼館,十四歲的時候鴇母逼她接客。最開始她是拒絕的,甚至想到絕食反抗。但是後來劉四媽給她擺明情形,她明白現今的情況只有選擇暫時委屈然後存夠銀兩,為自己贖身。所以第二天她就開始接客,此後對待客人都小意溫柔,再不見抗拒。她將這些錢存起來,靜候時機。
後來莘瑤琴被吳八公子在船中強行凌辱,她劇烈反抗,但聽到吳八公子說早點結束便放她離去後,便停住了掙扎的動作,希望能儘快上岸。
正是因為莘瑤琴這種對命運的暫時妥協,讓她等到了後來的賣油郎秦重。
再說郎君選擇上,杜十娘從一開始就打著找一個家世富貴的公子哥兒,希望嫁一門好親事。她為自己準備一個百寶箱,全都是為了未來進門之後,不叫公公婆婆看輕自己。所以跳來跳去,杜十娘選擇了紹興富家公子李甲。我們不能說這個選擇不好,但是這個選擇天生就存在著矛盾,身世清貴的人家一般來講都不願意讓娼家女子入門。所以杜十娘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有錯誤,為後來的悲劇收場埋下禍患。第二,李甲自幼富貴,受到家族重視,因而有著貴族子弟特有的高傲。從另一方面來講,這樣的人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管李甲表現的有多愛杜十娘,但歸結到最後他最愛的還是他自己。所以最後他會選擇銀兩風光回家,而將杜十娘賣了。
莘瑤琴一開始的選擇也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但是她很快就發現這不是自己最好的選擇。儘早的認清形勢,讓她後來不至於沉迷在風流公子的甜言蜜語裡,而是看見了貧困賣油郎對自己的一片真心。歸根究底,還是莘瑤琴認得清自己也認得清他人。所以她能將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而不是像杜十娘悲劇收場。
同樣都是花魁,一個悲劇一個喜劇,兩人相反的結局讓我們看清了社會現實,也傳達了人必須有自知之明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