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山沒爆發之前恐龍都活著(火山活動並不是恐龍滅絕的真相)
2023-11-30 13:10:52 2
小行星一直存在。
這幅藝術家的圖像展示了一種大型裝甲龍,在6600萬年前,這種大型裝甲恐龍見證了小行星撞擊。(圖片來源:Fabio Manucci)
一個新的研究發現,恐龍的滅絕不是由於火山活動所導致,而是由於小行星撞擊所致。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推敲研究於6600萬年前發生的一次大滅絕事件的真實原因,這次大滅絕摧毀了地球上包括所有的大型恐龍在內的約75%的生命。一些人過去認為導致這次滅絕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火山活動,但是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才是罪魁禍首。
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造成巨大的奇克蘇魯布撞擊坑(位於現在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的這次撞擊是導致這次滅絕事件的主要促成因素。但同時發生的火山活動也引起了人們關於地球環境的改變主要原因的疑問——火山活動和小行星撞擊這兩者哪一方是導致地球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布里斯托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表明,小行星撞擊是當時地球上約75%的生命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火山活動,並且它通過顯著地影響地球氣候和生態系統而造成的。
首席研究員Alessandro Chiarenza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發現小行星撞擊造成了數十年的撞擊冬季,這些環境影響摧毀了恐龍生存的適宜環境。相比之下,強烈火山噴發的影響還不足以嚴重破壞全球生態系統,」他在帝國理工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時主持了這項研究。「撞擊冬季」表示一個半永久性的「冬天」,當能夠阻擋陽光的粒子在撞擊後被激揚到大氣中而形成。「我們的研究首次量化地證實,滅絕的唯一合理解釋是撞擊冬季的影響,它在全球範圍內滅絕了恐龍棲息地。」
為了得出這個結論,研究人員模擬了地球氣候對火山活動和小行星撞擊這兩種可能的滅絕原因的反應。在這些數學模型中,包括了降雨和溫度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對物種的倖存至關重要。還包括能夠阻擋陽光的氣體和粒子以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存在。
「除了使用地質紀錄來模擬小行星撞擊或者火山活動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影響外,我們現在也進一步在研究中增加了生態環境維度來展示這些氣侯波動變化是如何嚴重影響生態系系統的。」布裡斯託大學的氣候學家亞歷克斯·法恩斯沃司作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在同一份聲明中補充到。
研究小組通過這些模擬發現巨型小行星在撞擊我們星球的同時也會向地球大氣是釋放出大量的氣體和塵埃,這些氣體和塵埃會持續數年地擋住陽光。這會造成地球上出現半永久性的冬天,使得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無法生存。
研究小組發現小行星撞擊是大多數動物無法在地球上生存的主要原因,同時他們也證實了之前多數科學家得出的結論,火山活動實際上在長久的時間中也幫助了生命復甦。
他們也發現火山活動確實會釋放出短期內能阻擋陽光的氣體和灰塵,同時火山活動也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它們會在大氣中聚積並使地球變暖。
因此,正如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所展示的那樣,儘管小行星造成了毀滅性的冬天,使地球上的大多數生命喪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火山活動中的溫室氣體造成的暖化效應有助於恢復生機。
「我們得到的新證據顯示大約在同一時間發生的火山噴發可能已經減少了由撞擊造成的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后,火山活動加快了氣溫的回升。火山引發的暖化效應助推了那些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動植物恢復生機,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在內的許多生物種群在火山活動影響之後迅速擴大。」基亞倫扎補充說到。
作者:Chelsea Gohd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