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齡與張學良是什麼關係 郭松齡為什麼起兵反對張作霖
2023-12-02 12:20:31 1
女人之間的友誼,來得快去的也快,女人們常會因為喜歡同一個東西,或是厭惡同一個人,而將彼此認定為知音,覺得這就是好朋友。但是女人間的友誼很脆弱,經不起打磨。男人間的友情就很奇怪,容易起衝突、吵架甚至打架這些都不奇怪,打完罵完後感情一樣篤厚。男人比女人要含蓄,在對待友情上,他們嘴上不會整天掛著閨蜜、親愛的諸如此類的親暱的稱呼。好兄弟,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足以明白彼此的心意。
時人評價說:」張學良對郭松齡推心置腹,而郭松齡對張學良也鞠躬盡瘁。一般人都認為郭松齡是張學良的靈魂「。可見他們二人的感情之深,張學良在郭松齡去世後很多年,一回想起他和郭松齡的崢嶸歲月,都會收穫滿滿的感動和盈盈的熱淚。那麼問題來了,郭松齡既然和張學良的交情那麼好,為什麼後來起兵反對張作霖呢?
郭松齡,字茂宸,比張學良大七歲,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是張學良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的老師,他和張學良亦師亦友,像父親像兄弟,會爭吵得面紅耳赤會一同並肩作戰。晚年張學良形容自己與郭松齡關係的說法是:」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由此可知,郭松齡在張學良心裡的地位。談到與郭松齡的相識,就像是追憶一部已經年代久遠的影片,字跡斑駁間依稀記得當年的光景。
郭松齡,字茂宸,原籍山西汾陽,1883年生於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早年人私墊,後因家貧輟學,扛過活,種過地。出身不怎麼好的郭松齡遇到了一對好父母,父親雖然年輕的時候也心懷大志,終究不能實現,僅在小山村當個小小的私塾老師,即使這樣父親對郭松齡的影響還是極大的,因為他的思想在無形中就受到了父親的影響。而母親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村婦,但是母親勤勞善良,傳統文化浸潤下的郭松齡長大後自然也有父親的宏圖大志,不同的是,他比父親走得遠得多了。
父親後來總算在省城周到了一份像樣的工作,郭松齡覺得自己終於能夠有機會上學了,即使此時他已經十九歲了,輟學多年幫工的郭松齡或許已經跟學校的教育脫節了,但是絲毫不妨礙他對學習的渴望和熱情。省城東南常王寨董漢儒先生開設的書院,是郭松齡遠大志向起航的地方,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一腔熱血,他積極投入到隨後的學習中。
在這裡,郭松齡接觸並研習了一些新興知識學科,尤其是一些西學使他開闊了視野。日俄戰爭爆發後他投身軍旅,1906年入陸軍速成學堂,後遠走四川,當過營長並加人了同盟會,後又回瀋陽任東三省講武堂軍事教官,與中國近代史上兩位風雲人物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產生了特殊的關係。
日俄戰爭爆發,郭松齡投筆從戎,他有預感一場浩大的戰爭即將到來。1907年,郭松齡以優等成績畢業。投身革命的郭松齡希望能夠有多作為,但是他的革命事業似乎進行得不太順利,
畢業見習期滿後,充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因為治軍嚴謹很快得到陸軍統領朱慶瀾賞識,時隔兩年,朱慶瀾調入四川駐防,郭松齡隨著朱慶瀾入川,之後又加入了同盟會,在這裡他又接觸到了更為先進的思想,民主、自由這些詞語不斷湧入郭松齡的腦子裡,他打心眼裡佩服孫中山。此後,郭松齡在軍營中雖也擔任官職,但是也是在大軍閥手下的一員不起眼的小兵。
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1917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中山。孫中山的運動在1918年失敗了,失敗後的郭松齡又被轉任回了奉天,這次回去的時候,還被張作霖冷嘲熱諷了一番。
雖然與張作霖上下級關係有點緊張,但是與張作霖的小子張學良關係一直都不賴。兩人相識於講武堂,護法運動之後的郭松齡成為了講武堂的一名教官,張學良就在這講武堂與郭松齡成為了摯友。因反滿清和反軍閥而橫戈躍馬、馳騁疆場的郭松齡,是早年的同盟會會員。相差七歲的兩人結識以後,志同道合,相見恨晚,情同骨肉。
張學良結交郭松齡之後,張學良覺得郭松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而郭松齡一改之前對張學良紈絝子弟的印象,覺得張學良與別的官二代不一樣,他充滿正義感,做事有擔當,很聰明一點就通,而且對軍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張學良對這個老師的印象也極好,郭老師是所有老師中最盡責的,他不僅教給學生枯燥的知識,重要的是他知道怎樣把知識灌輸到學生身上,讓學生不僅僅只是成為了一名作戰的冷冰冰的機器,而是一具充滿愛國之情和豐富知識儲備的熱血之軀。在講武堂的日子裡,張學良與郭松齡經常會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也常常一同出入喝酒吃肉,更曾一同並肩作戰揮斥方遒,他們之間的感情在崢嶸的歲月裡變得更加深厚。
因此,當張學良從講武堂畢業後擔任巡閱使署衛隊旅旅長時,便向張作霖推薦郭松齡任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這是郭松齡受到張學良信任和垂青的開始,此時是1920年。之後,郭松齡擔任衛隊旅參謀長後,整治軍紀,整個軍隊面貌煥然一新,軍隊作戰能力也得以提升。同年7月,張學良和老師一同剿匪,成績斐然,這兩次軍事上的行動都讓張學良愈加信任和敬佩郭松齡,郭松齡在軍隊中的名氣也大了,而少帥的父親張作霖也逐漸把目光聚集到這個曾被自己諷刺過的軍官身上。
第一次直奉戰爭開展,郭松齡所率部隊就能讓張作霖全身而退回到奉天,讓張作霖對郭松齡刮目相看,遂加以重視和重用。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內部逐漸形成了」老派「、」新派「,到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內部發生了激烈的地盤之爭,據何柱國回憶:張作霖原先預定由姜登選去接江蘇,郭松齡去接安徽。不料楊宇霆也想要個地盤,結果楊去了江蘇,把姜登選擠到了安徽,郭松齡則落了空。郭松齡在此次直奉戰爭中功高沒封賞不說,還被韓麟春諷刺一番,於是心中極為不滿。
當晚,郭松齡就將此事告訴了少帥。此時,郭松齡已露出反奉的心思,但張學良沒有在意,郭松齡起兵太突然,張學良還沒反應過來,郭松齡和他的妻子被槍決,已經兵敗身亡了。郭松齡被捕時,他想救郭松齡一命,送其出國留學。但電報未發出,即接到電話,告知已將郭處決。張學良得到郭松齡被處死的消息後,痛惜地說:」如郭不走,決不致死。「
張學良對郭松齡夫婦的死很是惋惜,此後一遇到任何困難,張學良都會感嘆到如果茂宸在的話就好了。這句話是張學良對郭松齡軍事才能的一種充分肯定,也是對良師益友郭松齡的深切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