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百駿圖》創作背景 郎世寧在中國的生活
2023-12-07 18:57:31
位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百駿圖》,是義大利畫家郎世寧來到中國之後,於清朝雍正六年創作的作品。
郎世寧最開始遠渡重洋來到中國,是以傳教士的身份前來,目的是為了向中國的統治者和老百姓傳播天主教義,擴大宗教影響。不過天主教並不受當時統治者的認同,他們拒絕郎世寧等人向百姓傳播天主教義,並不贊同他們的宗教信仰。
主要目的眼看是不行的,但是清朝統治者卻對郎世寧的繪畫產生興趣,將郎世寧留在宮中,成為一位宮廷畫師。就這樣原本傳教次啊是主業的郎世寧,最終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清朝皇宮中的一位宮廷畫家。
百駿圖創作於雍正六年,雍正皇帝當時對西方傳教士比之康熙帝還更為嚴厲。當時許多傳教士都遭受厄運,幸而郎世寧服務於宮廷,這才免受責難。
歐洲以色彩豔麗,注重寫實的油畫見長,郎世寧自然更擅長油畫。不過因為油畫保存不易,時間久了容易變黑模糊,看不清本來面目,不受皇帝喜愛。於是郎世寧只能拋棄自己原有的繪畫方式,學習使用膠質顏料在絹上作畫的艱難技巧。
另一個方面,清朝有宮廷畫師繪畫之前,必須先在作畫前繪製稿本,隨後將稿本上呈皇帝,在得到皇帝批准之後,才照著稿本繪製圖畫的規定。郎世寧自然也必須遵守這個規定,在繪製《百駿圖》之前繪製稿本,得到批准,這才有了今日大家看見的《百駿圖》。
《百駿圖》的稿本,現如今保留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都充分說明了郎世寧在清朝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受到的限制。
郎世寧受到限制並不僅僅是在創作方面,同時也在生活方面。郎世寧雖然說是宮廷畫師,但是當時的生活和創作條件卻並不好。
他的歐洲夥伴王致誠曾在寫往歐洲的信件中說起他們作畫的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於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廷,無異囚禁……作畫時頗受掣肘,不能隨意發揮。」又因為他不是中國人,是歐洲人,受到的限制則更多。
這種生活條件一直到乾隆帝繼位之後,才逐漸變好。也許是因為乾隆帝在繼位之前,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與郎世寧有了交情。所以繼位之後,對郎世寧多有照顧。他經常前往探查郎世寧繪畫,初始幾乎是每日必至。皇帝的關心,讓郎世寧在宮中的生活好過了不少。
乾隆帝先後幾次打賞宮廷畫師,郎世寧都位在其列,地位堪比當時宮廷的資深畫師,元老級人物冷枚和唐岱等。
郎世寧七十歲的時候,乾隆帝還專門下令為他舉辦了隆重的祝壽儀式,親自寫了祝詞。不過唯一要說的是,儘管已經在中國待了幾十年,但是郎世寧還是沒有忘記自己到中國來的主要目的——傳播天主教教義。所以又一次乾隆帝前來看望他繪畫的時候,他從懷中掏出了請求恩準傳播天主教的奏摺。雖然乾隆帝當時並沒有發怒,但是卻也沒有同意他的請求。從此之後,郎世寧每每出入宮廷,都會被搜身,看是否夾帶有奏摺。
郎世寧最後在中國去世,至死沒有完成在中國傳播天主教教義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