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哲學家楊時簡介 楊時是怎麼死的?
2023-12-08 01:59:11
北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理學派大家,這兩人還是兄弟,後世人稱其為「二程」。我們常說的「程朱理學」,實際上就是以「二程」和朱熹為主體的理學。「二程」,即程顥和程頤。
程顥和程頤,一生著書立學,在很多地方都講過學,絕對擔的起門生遍地,桃李滿天下這一說法。楊時便是遍地門生,桃李天下的其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是,他不僅是哥哥程顥的學生,同時還是弟弟程頤的弟子。
程顥在穎昌講學的時候,楊時以學生之禮拜程顥為師,隨後接受程顥的教導。程顥後來去世,楊時十分悲痛,在臥室設立了程顥的靈位哭祭。
失去了一個老師,楊時依然不放棄探索學習。聽說程顥的弟弟也是一位名士大儒,學識豐富,當時已經四十歲的楊時於是踏上了拜師的道路。
程頤當時定居洛陽,楊時與好友遊酢一同前往拜見。當時冬季大學,拜訪程頤的時候,正好遇見程頤小憩。
楊時和遊酢不敢打擾程頤休息,於是便一直站在屋外,安靜的等程頤醒來。雪越下越大,落在楊時和遊酢的身上,將兩人染成了雪人,但是他們仍然一動不動,靜候一旁。
等到程頤醒過來的時候,對於兩人站在當地也十分的吃驚。感念二人的拜師決心和禮節氣度,將兩人收入門下,傳授學識。
於是繼哥哥程顥之後,楊時又在同為理學大師的弟弟程頤處學習,收穫頗豐。
楊時不僅勤奮好學,而且十分的有天分,小的時候鄉裡間就有了他「神童」的稱號。八歲能賦詩,九歲能作賦,很有名聲。
二十一歲的時候,楊時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後補太學生。又過三年,進士及第,入朝為汀州司戶參軍。楊時推辭不受,回家專心讀書學習,專研經學。
元豐四年,楊時被授予徐州司法。期間拜入程顥門下,與遊酢、伊熔、謝良佐成為程門四大弟子。
元祐五年,父親去世,楊時辭官回家守孝。紹聖元年,楊時赴瀏陽上任。任職期間,正好遇見瀏陽發生嚴重水災。楊時多次上奏朝廷,說明災情,並積極配合各級各部治理水災,賑濟災民,活民無數。
政和二年楊時又赴蕭山任縣令。期間又與蕭山發生嚴重水災,為了能以絕後患,楊時聽從百姓意見,修建「湘湖」。不僅可以蓄水灌溉,同時也可以減少水災的發生。「政和二年,為邑令,經理庶務,裁決如流。以民歲苦旱,開築湘湖,以灌九鄉,至今民賴其利。祀宦祠。」因為任職期間專於政務,為百姓謀福利,楊時不僅政績出色,同時官聲也極好,受到百姓愛戴。
崇寧五年,楊時奉敕差充對讀官,轉授浙江餘杭縣知縣。當時奸相蔡京以「便民」為由,為其母築墳圈地,嚴重損害百姓的利益。當時許多人懾於蔡京的權勢,不敢勸諫,只有楊時不畏權貴,揭露和批評蔡京專權、暴政虐民的罪行。
宋徽宗驕奢無度,蔡京、童貫、朱勐、王鞴等人為了迎合宋徽宗的口味,大肆收刮民間財寶,損害百姓利益,引起民怨。楊時在《餘杭見聞》中,憤然寫道:「今天下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州縣官吏,莫不以欺誕為能事,而未有以救之!」憤然批評:「免夫之役,毒被海內,西城聚斂,東南花石,其害尤甚。前此蓋嘗罷之,詔墨未乾,而花石供奉之舟已銜尾矣。今雖復早前令,而禍根不除,人誰信之?」
宣和六年經張舜民推舉,徽宗召楊時為秘書郎。楊時與先前一樣,不畏權貴,但凡有違法度之事發生,必然上書彈劾,為民謀福利。
金國入侵宋朝,楊時連上奏疏,力主抗金。北宋破滅,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建立南宋,楊時前往為官,又多次上書阻止陳對金國割地求和。
建炎二年,朝廷任命楊時為工部侍郎。楊時力辭不受,後改為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杭州洞宵宮,賜對衣金帶、紫金魚袋。但是當時楊時已經年老體弱,精力不濟,於是上書請辭。歸鄉後,於紹興五年去世,誥贈左太中大夫、太師太中大夫,諡「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