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偃是誰?他為何能與管仲齊名呢?
2023-12-08 04:11:31 1
郭偃,又被稱為卜偃、高偃,是春秋時期晉文公手下的地位極高的大夫。春秋有五位霸主,一般將其歸納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其中齊桓公是第一位成為春秋霸主的,晉文公則是第二位。也正是因為這樣,兩位國君才會齊名,被合稱為「齊恆晉文」。齊桓公之所以能夠成就霸業,管仲的功勞很大;然而晉文公能夠成就霸業,靠的又是誰呢?
《墨子·所染》篇說:「齊桓染於管仲、鮑叔。晉文染於舅犯,高偃。」這裡的高偃指的就是郭偃。郭偃是不是晉文公霸業的首功之臣呢?想要知道晉文公成就霸業的背景下,是誰的功勞最大,我們先來看一看齊桓公是如何依靠管仲成為霸主的。春秋時期,齊國是周王朝統治下第一個進行封建化的諸侯國,因此齊國首先發展起來,遠遠領先於其他的諸侯國。齊桓公小白和公子糾爭奪君位勝出以後,當上了齊國的國君。繼位以後,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公子糾的黨羽管仲,並對其十分信任。管仲才能很高,齊桓公很看重他,在管仲的建議下,齊桓公在齊國國內搞了一場大型的改革運動。
管仲的改革主要在政治和經濟方面,他的改革措施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劃分齊國國土,分為不同的政治區域,在這些地方組織一定規格的軍事編制,還要設置大小官吏治理這些政區;重視人才培養和選拔,任用官吏要選有才能的,因此要專門設立人才選拔的部門和建立制度;國家徵收稅務應該按照土地來劃分,禁止齊國貴族們霸佔私產;經濟方面,要著重於發展鹽鐵業,鑄造齊國貨幣,根據市場來調劑物價等等。經過管仲的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齊國國力大振。另外,管仲還在齊國的外交發展上建議「尊王攘夷」,為齊國抵抗戎族入侵提供了條件。齊桓公統治時期,齊國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政策,國力強盛,齊桓公因而成為第一個霸主。
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之子,在外逃亡十九年,打敗了晉懷公而順利當上國君。重耳少年就有賢名,而且有五賢士輔佐,又經過了十多年的逃亡生涯,政治經驗十分豐富。他一繼位就著手改革朝政,希望讓晉國強大起來,實現自己多年來成為霸主的願望。《國語》記載了晉文公時期的改革措施:「安排百官,賦職任功,棄責薄斂,施捨分寡。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財、利器明德,以厚民性。舉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類。昭舊族,愛親戚,明賢良,尊貴寵,賞功勞,事耇老,禮賓旅,友故舊。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實掌近官。諸姬之良,掌其中官。異姓之能,掌其遠官。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財用不匱。」晉國在改革以後,不但迅速恢復了實力,而且直接從二等侯爵國榮升為了一等公爵國。
齊國能強大,大家都知道這是因為齊國有一個管仲,齊桓公不計較管仲曾經殺了自己的事情,依然重用管仲。可是,晉國的強大,晉文公時期晉文公能夠成為霸主,人們大多會將功勞歸結到晉文公的舅舅狐偃身上,殊不知還有郭偃這個背後功臣。是郭偃主張改革晉國的社會制度,在經濟、用人制度以及土地政策方面,郭偃都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在經濟上他主張用經濟人才來負責改革,再延伸到用人制度上提倡「尚賢」。郭偃提出國君從此之後將不再保留任何土地,並要求從土地擁有者身上收取稅賦。郭偃的這一系列的改革,促進了三晉法家思想的孕育和產生。齊桓公和晉文公是齊名的,那麼輔佐兩位君主分別有大功的管仲和郭偃也應該是齊名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