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個買鞋子測量腳的故事(國學故事嫁雞隨雞)
2023-11-04 17:23:54 2
國學故事,讀國學經典故事,品百味人世浮沉。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一個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好日子——好夫妻日,設在每年的11月22日,旨在促進夫妻感情與家庭和睦。
提起夫妻關係,有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其大意是無論自己嫁給了誰,不管對象好壞,都應當同他一起生活。但今天,眾語小編要告訴你,這句話可是被誤傳了千年,它的原意恰恰相反。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成語典故:相傳在宋朝年間,有一個楊員外,家境豐厚,但是他的性格非常倔強,而且總是自以為是,他經常教育自己的兒女說:「人一定要相信命運,人的命,天註定。」
員外有個掌上明珠叫楊秀英,不僅精通琴棋書畫,長得也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秀英和她父親的性格一樣,也是個倔脾氣,父女兩簡直是槓精碰槓精,秀英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和父親唱反調,每次楊員外說:「人的命,天註定」的時候,秀英都會極力反駁:「你說的不對,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才不相信命呢」,終於有一天,把父親給惹毛了,他說:「既然這樣,我明天就要把你嫁給街上的乞丐,我就說你一輩子是個乞丐命,你看你信不信,有本事以後啊,你不要回來找我。」秀英聽了後滿不在乎,又開始頂嘴了,「你要把我嫁給乞丐,那我就嫁乞隨乞,嫁叟隨叟,但我肯定不會一輩子做乞丐的。」
這裡的「乞」,就是乞丐的乞,「叟」指的就是老頭的意思,秀英的意思是說:「你就算把我嫁給了乞丐或者老頭兒,我也可以改變命運的」,楊員外一氣之下,還真的就把阿秀嫁給了一個乞丐,阿秀嫁給乞丐後,夫妻兩感情倒是蠻好的,日子過得也挺和睦,還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叫金良,夫妻兩雖然以乞討維生,但是對兒子卻非常注重培養,從小就教他四書五經,夫妻兩寧可天天上街乞討,也要把兒子送去讀書,20年之後,金良通過寒窗苦讀,終於出人頭地,高中狀元,當朝的皇帝招他為駙馬,而金良也相當孝順,把父母接到京城,還把外公一起接了過來,一家人團聚之時,阿秀就對自己的父親說:「爹爹呀,你看我就說了吧,我命由我不由天,嫁乞隨乞,嫁叟隨叟,你看我今天還是乞丐命嗎?「
楊員外聽了之後,老淚縱橫,對著女兒鞠了一躬說:「兒啊,爹錯啦,你是對的。」
後來「嫁乞隨乞,嫁叟隨叟」這句話就流傳了開來,但是這個乞丐的「乞」字和雞鴨的「雞」字諧音,老叟的「叟」又和貓狗的「狗」諧音,結果就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說女人要懂得認命,既然你嫁給了他,那麼就要順從對方,按照他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但實際上啊,恰恰相反,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即便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人的命也是由自己掌控的。
再回到我們今天所了解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眾語小編個人認為這句話並不是一種正確的婚姻觀,現在我們倡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夫妻二人因為愛走到一起,因為愛而有了共同的目標和追求,更應該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如果只是一方無條件地為另一方作出讓步、追隨或犧牲,那麼婚姻出現問題的概率非常大。
婚姻的最大意義不是感動和犧牲,而是成人之間偉大的友誼,彼此不滲透、不求證,不表忠心,以專業收穫尊重,以人格獲得信任,不是事無巨細地參與對方的生活,而是在惺惺相惜中保持和而不同,找好每個人在婚姻中的位置,真正的從幸福的角度出發,不要做婚姻生活中的「雞」和「狗」,而要做能掌握幸福的「龍」和「鳳」。
秀英之所以能逆天改命,擺脫了乞丐的命運,是因為他們夫婦二人注重孩子的教育,即使上街乞討,也要送兒子去讀書,從小就教孩子四書五經,而讀書是人生的分水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非復吳下阿蒙」,這是魯肅對呂蒙的評價。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古往今來,皆是如此。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讀書卻是最公平、最好走的路。唯有讀書這條路,不看重出身,不看重天賦,只看重努力和付出。只要你想,可以隨時徜徉在書的海洋中,只要你付出,就會有收穫。
曾國藩出身農民家庭,家族中500年來沒有出過一個秀才,他天賦不高,甚至稱得上笨,連小偷的天賦都比他高。但是他卻通過讀書這條路,一步步從秀才奮鬥成進士,進士被點翰林。後來又因為讀書,修身養性,成為一代「完人」。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靠的正是讀書。讀書是向上走的敲門磚,如果不讀書,可能連門都找不到。
倘若秀英夫婦不重視孩子的教育,不送孩子去讀書,而是帶著孩子沿街乞討,那恐怕她終其一生也不會改變自己的乞丐命。
Wetalk眾語國際倡導人與人類,和而不同,讀書勸學,和合為貴,致力於將國學文化智慧以更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播給大眾,為中華文化繁榮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侵刪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