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遊記作文600字
2023-11-04 14:45:02 1
寒假是旅遊的好時機,有時間有風景。小編整理了寒假遊記作文600字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寒假遊記作文600字一:
左盼、右盼,終於把朝思暮想的寒假給盼來了。雖然只有二十幾天,但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小假。緊張的大腦在此刻可以放鬆下來,呼吸新的空氣,把學習壓力放下,好好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日子。該玩的時候就玩,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
放假了,當然得好好的去玩一通,早就聽說蘇州的虎丘塔很有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於是我和爸爸媽媽就準備去看看這「吳中第一名勝」。爸爸驅車1個多小時,才到達了虎丘。
剛一進門,步入眼帘的就是那虎丘塔。我興奮地對媽媽說:「虎丘塔果然有些斜。」「是啊,畢竟以是2500多年的歷史了,磚頭都爛掉了。」媽媽溫和地說,眼睛裡充滿了可惜,「幸虧我們來得早,還能看得見,不知道哪一天它就會倒塌了。」
入虎丘後,沿山路而行,一路上可見著名的虎丘十八景。這些名勝古蹟都有引人入勝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要是雲巖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於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磚塔,共7層,高47.5米,但由於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多年前就開始向西北方傾斜。據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距中心垂直線偏離已達2.3米。1956年在塔內發現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窯蓮花碗罕見的藝術品,看著這些介紹,我不禁讚嘆道:「我們的祖先真是厲害,竟能設計出如此精妙絕倫,而又令人讚嘆不絕的藝術品,真令人佩服。」
山上有一石井,傳說為唐代陸羽所挖,稱為「陸羽井」。陸羽是我國第一部茶書——《茶經》的作者。據《蘇州府志》記載,陸羽曾長期寓居虎丘,一邊研究茶葉,一邊著作《茶經》。他發現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評為「天下第五泉」。
最神秘的要數是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攜刻著的四個大字「虎丘劍池」。據說這四個字出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筆。另有傳說,現在虎丘二字已非彥氏真筆,而是後人補書刻上的,所以在當地有「真劍池,假虎丘」的說法。所謂劍池是在崖壁上有一窄如長劍的水池。吳王闔閭墓可能就在這裡。相傳當時曾以魚腸劍和其他寶劍3千為吳王殉葬,故名「劍池」。
就這樣,隨著夕陽西下,伴隨著陣陣清爽的,醉人的臘梅香中,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神秘而又古老的虎丘。
寒假遊記作文600字二:
邁過歷史的鴻溝,探尋水滸的痕跡.北宋的繁榮,水滸的雄風.今日,帶著對水滸恢弘氣魄的好奇,我隨父母來到無錫「水滸城」。
來到威武的城牆下,看到兩座金花武士像,撫摸滄桑的城牆,耳畔聽著那可歌可泣的歷史。踏著古樸的石板小路,我信步來到一間雙層小屋前。「咦,這不是電視劇《水滸傳》中潘金蓮的小屋嘛?」樓下是武松的臥室,只有一張床、一張讀書的木桌和一張木凳。多麼的樸素!武松為給兄長報仇,怒斬王婆、潘金蓮、西門慶……我不由地敬佩好漢武松的俠肝義膽。
出了院子,走著走著便出了城,回頭一看,「高唐州」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印入眼帘。穿過跑馬場,前面就是繁華的京城了。跨過巍然的皇城城門,我們一直來到內城。「天哪!」我驚嘆了,裡面簡直是一個世外桃源:小池清清,雪白的花朵,柳葉依依,涼風習習……走到大殿,殿外擺放著九座大鼎,象徵著九州。我撫摸著古鼎,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正當我沉浸在古代文明中,外面「武大炊餅」「快活林飯館」的吆喝叫賣聲把我拉回了現實中。
皇城之外,更是擺起了一座大擂臺,《武風》的音樂聲把好多遊客吸引到跟前,我也不例外。歌聲一停,只見擂臺兩旁垂下一副對聯。瞧,上聯寫「拳打南山猛虎」,下聯書「腳踢北海蛟龍」,臺上任原和他的一幫弟子擺開了架勢,先後有兩人上臺,都被打傷了。又有一名妙齡女子上臺挑戰,被任原的徒弟抓住,正欲調戲。照劇情安排,這時的燕青應從一座高樓跳下,可我們看到的卻是燕青身上綁著鋼索滑了下來,一腳踢翻了狂徒,而柔柔的棉花拳之所以聽上去震耳欲聾,也是配音的效果。原來,電視劇是這麼拍成的啊。不過,燕青剷除惡霸還是應該稱讚的。
天色漸漸暗了,落日的餘暉承載著我的依依不捨,我們三人離開了水滸城。
寒假遊記作文600字三:
5月1日,我和爸爸、媽媽千裡迢迢來到北京,慕名前往舉世無雙、聞名天下的長城,一覽它那雄偉挺拔、氣勢恢弘的威武身姿,
坐在汽車上,一路風景如畫。臨近八達嶺,只見莽莽蒼蒼的長城蜿蜒盤繞在山梁上,像一條伏臥在崇山峻岭的巨龍,翹首欲飛!
聽爸爸說,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楚、魏、燕等國為互相防禦而建築的;秦國統一中國之後,便把這些長城起來,形成了綿延近萬裡的萬裡長城。巍巍長城經理歲月的風風雨雨,度過了2000多個春秋,這不正是古老中國悠悠幾千年歷史的象徵嗎?
登上長城,撫摸著風雨剝蝕的城牆牆身,我幾乎驚呆了:城牆竟是用如此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構築而成的。俯視女兒牆下,少說也有6、7層樓那麼高。舉目眺望,山勢險峻,有的地段簡直如站在峭崖邊。手扶城牆都不敢探出頭來望望那無底的深谷。遙想當年,古代人民是如何將這麼重、這麼多的磚石搬運上山,又砌在這險要的地勢上的呢?如果說這是一個謎的話,那麼有一點不是謎倒是可以肯定的:萬裡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契機,是我們偉大祖國民族精神的象徵,
成牆上鋪著方磚,平坦寬闊。可供5、6匹馬並排奔跑。城牆外側有垛口相連,更顯幾分為伍。在長城上,差不多每隔400米,就有一座烽火臺,遠遠望去,如同一支支匕首直插雲霄。烽火臺下層大約四米見方,上層是平臺。我和爸爸不顧長途跋涉的疲勞,一個勁的向上爬,一鼓作氣登上了長城北端的制高點,特地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碑前留下了英雄照。
登高望遠,長城漸遠漸隱,在濛濛細雨中融入天際。這氣勢磅礴的畫卷令我思緒翻騰,我似乎覺得我們的祖國就像長城一樣,千年永存,威武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