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屬於山西哪個地區(縣市名稱來歷山西朔州)
2023-11-01 14:19:59 2
朔州,位於山西省北部,下轄二區三縣一市(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市)。
朔州市
「朔」作為地名,指地之北端,國之邊陲,處於兩國交界的地方。西漢時,置馬邑縣。北齊天保六年於馬邑西南47公裡築新城置朔州,八年移於馬邑故城,即現在的朔州城,自此以後歷經幾千年,朔州地名與置地相對固定。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先隸察哈爾省,後屬雁北專區。1989年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
朔城區
「朔」意同「朔州」之「朔」。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秦始皇派蒙恬率軍北擊匈奴,築土城養馬,故名馬邑。後置馬邑縣,屬雁門郡。北齊設朔州延續到明清,民國初設朔縣。朔州市1989年成立後,朔縣更名為朔城區。
平魯區
明嘉靖中年平虜衛自大同徙治老軍營,即今井坪北30千米平魯城。清初以滿人入主中原,惡「虜」之稱,因改「虜」為「魯」。明置平虜衛,清為平魯縣。1958年平魯和朔縣合併統稱為朔縣,1961年恢復平魯縣,1989年平魯縣撤銷改設平魯區。
山陰縣
春秋為代國地。戰國屬趙。秦屬雁門郡。隋為神武縣地,屬馬邑郡。唐為馬邑縣地,屬朔州。遼置河陰縣,金大定七年(1167年)更名為山陰縣,因位於恆山餘支翠微山的陰坡而得名。
應縣
唐為馬邑縣地,唐末置應州,民國元年改為應縣,因境內龍首、雁門二山南北相應,城當其間而得名。
右玉縣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定邊衛;永樂七年(1409年)復設大同右衛;正統年間又將邊外玉林衛併入右衛,稱右玉林衛。清初為右玉衛;雍正三年(1725年)改為右玉縣。
懷仁市
秦漢屬屬代郡班氏縣。隋為雲內縣地。唐為雲中縣地。遼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分雲中縣,設懷仁縣。因後唐武皇李克用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會盟雲州之東城,有「懷想仁人」之義,取其意而得名。2018年2月,撤縣設市。
朔州市是伴隨改革開放應運而生的一座新興城市。朔州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遊牧文明碰撞交融。境內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現存最古老北齊長城,萬裡長城和萬裡茶馬古道在右玉殺虎口交匯。朔州生態秀美、環境宜人。寒來暑往,四季分明,是全國避暑勝地和京津地區避暑休閒的「後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