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恪是誰(阿其那和塞思黑不是豬狗的意思)
2023-11-05 19:23:44 7
據說,雍正皇帝給八弟改名為「阿其那」,給九弟改名為「塞思黑」。
阿其那、塞思黑都是滿語,阿其那的含義,有人說是「豬」,也有說法是「不要臉。
塞思黑,一種說法是「狗」,另一種說法是「不要臉」。為自己的親兄弟改成這樣汙辱性的名字,可見雍正皇帝對二人的憎恨程度。
電視劇《宮鎖心玉》中稱八阿哥為塞思黑,九阿哥為阿其那,是正好相反了,這可能有點不夠標準。
關於阿其那和塞思黑,以前認為是滿語豬狗的意思,不過現在又被認為是凍在冰層裡的魚和討厭的人。
但不管怎麼樣,八阿哥是阿其那,九阿哥是塞思黑是沒錯了。
事實上,許多王公曾經建議處死這二人,雍正皇帝完全可以秉公執法,同意大家的意見,誅殺二人,或者在幾年的關押期間派人暗殺,隨時隨地皆可要其性命。
但他卻沒有這樣做。
後來,八阿哥被以結黨妄行等罪,削去王爵和宗籍,並被圈禁起來,改名為阿其那。九阿哥也被削宗籍,送往保定,改名為塞思黑。
1阿其那」與「塞思黑」不是豬狗,究竟是什麼意思?在目前所見的滿洲詞彙中,這兩個字都詞意不明,乃有專家們做成了不同的解釋。
不過從清官檔案中大略知道他們所改用的新名字是「惡名」,也就是不雅或不含好意義的,更談不上寓義吉祥等等的了。
塞思黑即令某人「抖落」或「厭惡」之意。「雍正更此名,本為辱罵八阿哥是討厭鬼。
玉麟先生的看法「塞思黑」是一般口語,它是從滿語「豬刺傷人」的意思變來的,所以是「像刺傷人的野公豬一樣令人可恨東西」的意思。
另有一說,認為阿其那系口語,在趕狗的意思。這裡將八阿哥比作討厭的狗,轟出門去的意味。
想當年陳寅恪先生曾說:
改名阿其那、塞思黑,世俗以為滿洲語豬、狗之義,其說至為不根。
無論阿其那、塞思黑非滿文豬、狗之音譯,且世宗亦絕無以豬、狗名其同父之人之理。
2阿其那、塞思黑|由來?雍正帝的政敵被削除宗籍後,分別改名為「阿其那」,「塞思黑」由於這改名事件與康熙、雍正兩朝的皇位鬥爭密切相關。
這兩個詞涉及到清朝雍正皇帝時的一件史實。
雍正皇帝的父親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曾經立過皇太子,後來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廢了皇太子,後又再立再廢,直到康熙皇帝死了,也沒有確立成。
為了爭奪帝位,康熙帝生前他的幾個兒子就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康熙死了,胤稹奪得了帝位,當了雍正皇帝。
胤稹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採取措施打擊其政敵,將皇八子削籍離宗、革去紅帶子,囚禁起來,並且改其名為「何其那」。
「阿其那、塞思黑」為滿語,其原義究竟是什麼,當時的檔案以及官書中並未記錄,後來「狗豬」之語卻廣為流行,影響了後人的看法。
3從滿語上看「狗」說查無實據
1984年以來出版的《簡明清史》、《清史》、《清代全史》等權威性清史專著,也因襲此說而不疑。
然則「狗」、「豬」之說並無根據。
事實上,「阿其那」、「塞思黑」不是滿語狗、豬之音譯。
豬狗的滿語詞無一與「阿其那」、「塞思黑」音同或音近者,可見「阿其那」、「塞思黑」二名原非「狗」、「豬」之義。
「狗」、「豬」之說,也沒有漢文文獻依據。
今人多理解為狗和豬或畜生等充滿侮辱、罵人之惡語。
近些年來諸多滿語專家在「豬」和「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阿其那」和「塞思黑」之意,又提出了「討厭可恨可惡」之意。
當然,萬變不離其宗,仍是不恭敬,不吉利,含有辱罵之意。
一文中認為:「『阿其那』滿文acma,是群眾口語,它的詞根是『阿其』又說『愛其』,去、走的意思,加尾音『那』,阿其那就含有對對象討厭和輕視的去吧,走吧的意思。
如果對誰加重語氣地說『阿其那』,就含有把他像狗似的趕走的意思,這裡就可能跟狗聯繫起來了。
事實上,在滿人的禮俗中,對狗比較崇敬,忌食狗肉,忌服狗皮,雍正根本不可能用狗來作為罵人的惡名。
從滿語上看「狗」說查無實據。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滿族同漢族一樣,在一般情況下,父母叫自己的兒子為豚犬或狗彘是自謙之詞,不是罵人語。
甚至男兒小時候的小名叫犬子或豚兒的,可能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卑賤如犬豬,便於養大成人的意思。
至於八阿哥和九阿哥改名為「阿其那」與「塞思黑」,雖可能出於自改,也可能出於他改,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與滿語「狗」和「豬」的譯音,表面上似乎也並無任何意義上的關聯。
不過,無論如何,他們二人的改名還是有被蔑視、輕賤之意,則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不過雍正皇帝畢竟是皇帝,沒有必要「爆粗口」,感覺陳寅恪說得有理,雍正皇帝絕無以豬、狗名其同父之人之理。
一起探討「阿其那和塞思黑」的故事,歡迎關注!
作者|龔柳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