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天文歷算學家王錫闡簡介 王錫闡人物趣事
2023-12-06 08:43:06 1
王錫闡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國青年,一生立志向學,尤對天文歷算之學十分有興趣,並且最終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王錫闡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人,從小的時候起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一面。年幼的孩童,大多數都沉迷玩樂之中,但是王錫闡卻並不喜歡與小夥伴們玩耍作戲。他本人喜歡一個人待在家中,讀書學習,11歲以後,「閉戶絕人事者二十年所。」
而且與一般愛好經史儒學,詩詞八股的書生們不同,王錫闡本人對數學上割圓、勾股的測量方法十分著迷。那時候的數學還不像今日這般普及,也不是讀書人的首選。讀書最大的出路,那就是科舉及第,光宗耀祖。而要想成功通過科舉,就必須熟讀經史,擅長八股之作。所以對於數學的知識,一般都不喜歡。
王錫闡出身不高,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所以並不能讀到太多的書。但是王錫闡本人對此卻並沒有什麼遺憾的地方,他自己說就算家中藏書萬萬,他也不一定會去讀,就算讀了也不一定能全部明白記住。而每讀一本就能有所得,那麼就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
據史料記載,王錫闡平日裡沉默寡言,十分的內向。和大家同處一室的時候,也不擅長與人交流。但是一旦遇到志同道合之輩,卻能侃侃而談,古今中外,縱橫不休,仿佛有說不完的話語。
王錫闡自幼跟隨叔父生活,貧苦度日,十一歲的時候開始閉門讀書。如果按照正常情況走下去,他應該會和大部分讀書人一樣,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可惜的是,明朝滅亡,清朝入關,卻改變了他整個人生。
明朝滅亡的時候,王錫闡雖然年幼,但是那份愛國情懷,卻十分的堅定。當城破國滅的消息傳來之後,王錫闡決定以身殉國,以全氣節。
他最開始選擇投水自盡,想要一生清白的走。巧合的是,正好被過路的路人救起。雖然投水失敗,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殉國明節的志向。回到家中之後,王錫闡開始絕食,期間不曾吃一粒米,喝一口水。
這個做法遭到了家中長輩的阻止,最後在家他們的勸導和強迫下,王錫闡放棄了尋死的心思。但是從此之後,也立志不處仕,隱居生活。
王錫闡立志隱居之後,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學習方面。因為他本人愛好天文歷算,當時又決定不再應舉,所以乾脆沉浸於天文算數的海洋之中。在隱居的漫長時間裡,王錫闡通過自己努力研究,留下了不少天文學著作,有《曉庵新法》六卷及《五星行度解》等。
西方學說的傳播,早在明朝之時就已經開始了。西方傳教士雖然根本目的是傳播教義,發展教眾。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卻帶來了不少西方著作,傳播了不少西方學說。學過世界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西方思想上的改革,最開始就是在日心說和地心說的爭論。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西方的天文學在當時還是比較發達的。
西方天文學知識,給予王錫闡很多啟發。但是與其他人要麼一味反對,要麼一味接受的態度不同。王錫闡是抱著批判性的態度學習的。留下精華,去其糟粕。
王錫闡餘生以明末遺民自居,在改換服裝之時,仍然穿著明朝時的衣服,鞋子也破得露出腳跟,一個人獨來獨往,因此有了「狂生」之稱。王錫闡一生最大的傷痛,莫過於亡國之痛,他本人高尚的愛國情懷,是今日的青年應該學習的地方。
1682年10月18日,王錫闡在貧困交加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