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王九思簡介 王九思結局 王九思詩詞代表
2023-12-06 18:59:41 3
王九思,字敬夫,號渼陂,陝西鄠縣人氏,生於公元1468年,去世於公元1551年,為明朝著名文學家。王九思與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交遊論道,共同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主義,因此被當時人並稱為「前七子」。
王家是書香世家,家境富裕,王九思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之中,不僅衣食無憂,而且自幼便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長大之後的王九思,絕對的一表人才,才華非凡,學識淵博,特別是文學方面,文名遠揚。
王九思青年的時候熱衷功名,一心在科舉取仕上。明孝宗弘治九年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留任翰林院。
據說當時擔任宰相的是文淵大學士李東陽,他本人是「茶陵詩派」的代表。王九思之所以會被選入翰林院,就是因為王九思在會試所作的《端陽賜扇》詩中「誰剪巴江,天風吹落」的佳句。
留翰林院之後,王九思繼續學習文學。等到一年之後,得以參與進國史的編修之中。正德四年,升為吏部考工員外郎。他本人清正剛直,頗有才能,在吏部工作的時候,多次剷除弊端,選賢舉能。
吏部考試之時,早先提攜王九思入翰林院的李東陽之子李臺繁也在其中。但是王九思對他並沒有偏袒,而是向對待其他人一樣,十分公正。他不媚權貴,公正清明的作風,在當時受到大家的稱讚。
王九思在朝廷任職的時候,正好是大太監劉瑾專權擅政的時候。王九思雖然與劉瑾並沒有聯繫,但是在正德五年,劉瑾伏誅的時候,王九思卻因為與劉瑾同為陝西人氏,所以被列入劉瑾一黨,受到牽連,貶為壽州同知。
在壽州任職期間,盡職盡責,處理訴訟、防備盜患、修城防和陽河渠,政績顯著。而在處理政務的閒暇時間,也經常與人交遊論道。當時康海與他一樣在正德九年的時候,因為同鄉而受到劉瑾牽連,被貶為庶民。所以王九思和康海兩人命運相似,於是一來二去的交往之下,成為莫逆之交。
四十三歲的時候,王九思正當壯年,原本是往上爬的時候。最後卻又因為瑾黨根除未盡之由,被迫歸鄉。因為此事回到家鄉之後,王九思徹底息了做官的心思。在家鄉之中帶領鄉親們修澇河橋,施捨醫藥、教育生徒,為家鄉做貢獻。
與此同時,還將精力集中在文學創作方面。就這樣又過了四十年,於公元1551年去世,享年八十四歲。留下詩詞有:
《蝶戀花·夏日》
門外長槐窗外竹,槐竹陰森繞屋重重綠。
人在綠陰深處宿,午風枕箅涼如沐。
樹底轆鏟盧斷續,短夢驚回石鼎茶方熟。
笑對碧山歌一曲,紅塵不到人間屋。
《秋夜》
園亭堪避暑,棲息忽經旬。
雨挾秋風至,涼生夜氣新。
絺衾猶戀枕,蟋蟀漸依人。
容易悲搖落,天涯舊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