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巡撫唐景崧簡介 他是怎麼死的?
2023-11-11 00:27:47 5
人物檔案
姓名:唐景崧
別名:維卿、薇卿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朝代:清朝
籍貫:廣西灌陽
出生時間:公元1841年
去世時間:公元1903年
職務:臺灣布政使
唐景崧是廣西灌陽人,字維卿,生於公元1841年。同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865年,唐景崧進士及第,其後選庶吉士,授吏部主事。自這一年起,唐景崧在北京呆了十八年,一直都只是京中的一個小官,鬱郁不得志。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早已不在,只剩下一個壯志難酬,蹉跎時間的人。
光緒八年,法國發動對越侵略戰爭。當時朝中主戰派佔據上風,在朝廷向越南發兵的時候,唐景崧向朝廷上奏摺,自請前往越南招募劉永福的黑旗軍。光緒九年,唐景崧到達越南保勝一帶,招募劉永福成功。劉永福答應與清軍一同聯合抗擊法軍,唐景崧因為此功得賞四品卿銜。可以說此次法越戰爭是他人生中的轉折點,也是他從此青雲直上的起點。
他不僅僅團結劉永福一部,而是四處奔走,團結各部,參與河內、山西兩場戰爭。公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唐景崧在張之洞的支持下,編立四營,成立景軍。此後帶軍進入越南,與法軍對戰。
中法戰爭結束後,唐景崧調往福建臺灣道為官,不久升任臺灣布政使,署理臺灣巡撫。公元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在此次戰爭之中,不僅僅是我們說熟知的北洋軍隊與日軍作戰。同時因為臺灣與日本相對的地理位置,是日軍重點攻略對象。在向中國沿海內陸進攻的同時,也向臺灣派兵。
唐景崧在當時作為臺灣布政使,署理臺灣巡撫,臺灣的防務大多數都是由他主持的。雖然他作了一切能作的準備,諸如不防、聯絡劉永福之黑旗軍共同抵抗,四處募捐籌餉等事。然而中日戰爭隨著時間的流逝,清軍敗局越發明顯。臺灣的抗日戰役,可以說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最後一役。兇悍的日軍好似飢餓的野狼,拼了命的想拿下臺灣這塊肥肉。唐景崧等人最後不敵,臺灣戰敗。
中日甲午戰爭最後以清軍的慘敗結束,此次戰鬥後清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日本在此次條約中要求清廷割讓臺灣島,而腐朽無能的清王朝根本無法抵抗日軍的蠻力, 最終將臺灣島割讓給了日本。
臺灣被割讓的消息傳到臺灣,無數的臺灣人民痛哭流涕,大家聯合起來,紛紛上述朝廷請求不要拋棄臺灣。儘管民意沸騰,但是卻無法改變臺灣被割讓的事實。
馬關條約籤訂後,唐景崧致電清政府,言:「請旨飭戶部速撥餉二百萬兩,以備急需」,又說:「臺將亡矣,賞畀此款,藉慰萬民悲憤之忱,二百年養育天恩,亦遂從此盡。」,「次日清政府同意」電諭張之洞先行籌撥五十萬兩,陸續解往應用。「這是朝廷派發給臺灣的最後一筆中央財政撥款,這筆款項成為臺灣初期抗日的物資保障。
1895年清朝割棄臺灣,臺灣軍民成立民主國,推唐為大總統領導抗日。當日軍登陸臺北,唐便攜款內渡,頗受時論指責。此後他隱居桂林,此後再不出仕。康有為維新變法之時,曾經出面表示支持,後在桂林體用學堂任中文總教習。
公元1943年,唐景崧去世,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