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新開的古鎮(太原有座古鎮竟是依照頤和園建的)
2023-11-11 00:38:43 3
長街古巷,亭臺樓閣,木雕、磚雕、石雕奇巧精美……雖時光荏苒,但青龍古鎮的風光風貌仍讓人驚嘆、嚮往。作為歷史上北方的聞名重鎮、華北第一軍事重鎮,青龍古鎮有著上千年歷史,古代即為「南北往來通衢也」。
2014年,青龍古鎮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穿行於這座古鎮,古樸氣息撲面而來,聆聽著古鎮故事,內心裡感受著歷史遺留的慨嘆,當有豪情繞懷,亦是一次難得的旅程。
嘉慶御賜青龍旗
青龍,龍旗,仿佛青龍古鎮處處現「龍」,處處與龍有關。王婷說,青龍古鎮整體建築群像一條騰飛的巨龍,之所以這樣,還得感謝王氏族人。
從地形上看,古鎮南北長5華裡,鎮南頭彎道形建築群為龍尾;鎮西彎形建築為彎曲向後蹬的龍右腿;鎮東曲起通向塌崖坡的道為龍左腿,沿此道向河邊,恰似龍爪剛露出水面;風水坡弓形舊道是龍的右前腿;龍王廟彎曲的坡道是龍的左前腿,下街是龍脖,大十字是龍爪;河坡是龍頭,五裡長街為龍身,龍頭上河神廟等兩處廟宇的水井為龍眼。鎮東一條大河由南至北滾滾而去,遠遠望去,青龍古鎮猶如一條出水巨龍,騰空而起。
東造文昌祠,西建龍王廟,北築鳳頭寨,王婷說道:「這是發跡後的王氏族人依託古鎮固有的上下起伏、左右彎曲的地形地貌,依照北京頤和園和昆明湖東文西武、南龍北鳳的建築風格建造的。」
慈禧西逃宿王家
順著長街往進走,可見民國時期山西省電報局局長故居「言慶堂」,還有閻錫山手下的軍長王嗣昌的「養和堂」。王婷說,過去有地位、有實力的家室才能有堂號,像這樣的堂號古鎮裡就有20多個。
養和堂門前有上馬石、下馬杆,彰顯出當時主人家的地位顯赫。其實,單憑僕人所居住的院落規模來看,也足以顯示出當時王家的氣派。既到養和堂,便不得不提慈禧夜宿青龍古鎮的事情。王婷用手指著院內的一座紅色建築,說道:「這是王嗣昌女兒住的繡樓,因主樓、配樓形似於官帽,又叫做『官帽樓』。慈禧西逃時,路過青龍古鎮,就在此夜宿。」據說,當地特有的小米粥和地道的老鹹菜,讓老佛爺讚不絕口。
養和堂對面,還有一處透著古樸氣息的大宅老院,這就是工農兵禮堂,文化大革命期間老百姓曾在此學習。走進一瞧,禮堂內依舊保留著上世紀60年代的風格,不免讓那一輩的人感懷萬千。
軍事古鎮多地道
青龍古鎮坐落在交通要道上,南北貫通,從過去的地勢上來講,中間高,兩邊是數十丈的深溝,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再者,看似普通的長街,地下卻是四通八達、貫穿南北的地道網絡。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老百姓都是在地道中躲避求生。
「城牆上還零星散落著梅花碉堡,是日軍侵華時留下的,孩子們在玩耍時,還可以撿到些許的彈殼。」王婷說。這些特點就是奠定了青龍鎮作為華北軍事重鎮的一個基礎,也叫做古鎮的原因。
不經意間,記者又瞅見遠處一座凸起的土丘。王婷講道,那是漢代的烽火臺,周邊一排是明代的古城堡。或許正是這些歷史遺蹟,早已註定了古鎮作為軍事重鎮的作用。
如今,我們所走的長街僅是五華裡長街中修復重建後的一華裡。這裡的一切都在向我們詮釋著青龍鎮千百年的秘密。隨著開發的進一步深入,相信青龍古鎮會不斷向後人展示其千年的文化和魅力。
山西青年報:田璐/文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信公號「山西青年報根在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