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類歷史(唐朝人養狗也瘋狂)
2023-11-11 12:29:39 3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狗作為伴侶犬。但是大家知道嗎?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狗狗就已經作為寵物來飼養了!
在古代,狗狗主要被用作看家護院的工具,最晚在唐朝,小型觀賞犬就已經成為貴婦圈的寵物,描繪唐朝貴婦生活的周昉《簪花仕女圖》裡面就有兩隻小巧玲瓏的寵物犬。
手機左轉觀看
唐·簪花仕女圖
唐朝人都喜歡養哪些品種的狗狗
開元年間,唐朝設立了五坊,專門用來飼養寵物。這其中包括:雕坊、鶻坊、鷂坊、狗坊、鷹坊。當時民間已經出現了買賣寵物的集市。
唐朝宮樂圖(桌下的寵物犬)
在唐朝,一般是按照犬的作用去分類。一種是人的寵物犬,一種是獵犬,還有一種是專門看門的「守犬」。
唐朝人愛打獵,那時就要帶一隻獵狗。當時的獵犬嘴尖、腰細、腿長,也被稱為「細犬」。
細犬
細犬在唐朝風靡,但當時更受大家喜愛的是一種被叫做"拂菻【fú lǐn】」的狗。拂菻犬原產東羅馬帝國。高六寸,長尺餘,性機敏聰慧,能曳馬銜燭。唐武德七年(624),高昌國王麴文泰獻雄雌各一隻,自此在中原繁殖。
拂菻也曾被叫做康國猧子。康國猧子如今也被叫做京巴犬,或者哈巴狗。關於康國猧子,在歷史上的唐朝還發生過一件趣事。
唐猧亂局圖
《酉陽雜俎》提到楊貴妃觀皇帝與親王下棋時。「上數子將輸」,遂放出康國猧子打亂棋局,結果「局子亂,上大悅」。
唐朝對於養狗有立法嗎?
依法、文明、科學養犬不是現今社會才有的話題,在唐朝,養狗的人多了,與之相關的矛盾自然也就產生了。
犬傷人情形
《唐律》針對狗傷人事件的判決,劃分了3大條款:
1.「故放令殺傷人」:即狗主人如果故意放狗咬人,首先要等待20天,20天內如果被咬者身亡,那麼狗主人要以殺人罪論處;如果20天後被咬者無事或因其它原因死去,狗主人以傷人罪論處。
2.「畜產抵人」條規定:「齧人者,截兩耳」(狗咬了人,要剪掉兩隻耳朵,以示處罰)。
3.狗咬人無責的情形:人故意逗狗導致被咬傷,狗無責;狗主人花錢僱人給狗看病,狗咬傷醫生,狗主人和狗都無責。
飼養犬規定
唐朝律法對狗的飼養也有明確規定,為了避免人虐待和殘害狗,唐朝直接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唐律疏議》中關於狗的規定非常詳細,令人讚嘆!
(唐律疏議)
傳承優良風尚,做文明養犬人
為寵物訂立詳細的法律條文。這表明在唐朝人眼中,寵物不僅僅只是玩寵,也是家人。
那麼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傳承這種優良風尚:一方面,做到一旦飼養,終身負責,真正把狗狗當作家人去對待;另一方面,依法、文明、科學養犬。遵守本地養犬管理規定,依法養犬,做好狗狗日常調教,在享受狗狗帶來的樂趣同時,減少對他人的影響,文明養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