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喵喵叫小牛哞哞叫(為什麼貓兒喵嗚)
2023-11-11 04:44:29 1
這真是個大問題,回答起來可不簡單。遺憾的是,牛講牛語,羊講羊語,貓講貓語,而我們都不懂。
「喵嗚」是人們記錄下貓所發出的聲音,其拼寫是按照人的語言規則,而不是按貓的。世界各地的貓叫起來都沒什麼兩樣:一隻柏林公寓裡的波斯貓和一隻巴黎飯店裡的花貓發出的動靜大體相同。貓的叫聲不會改變,而且也只有貓才那樣叫。
可是,當一個日本人想記錄她的貓叫時,她會寫成這樣:「ニャマ」,把它們轉換成英語聽起來就好像是「尼啊」。我們可以肯定日本貓與英國貓的叫聲是相同的,但在日本人聽起來卻可能與我們不一致。
同樣道理,法國人聽到的鴨叫聲是「叩叩」,而不是「嘎嘎」,而希臘人聽起來鴨子似乎「啪啪」地叫。羊叫聲在日本被形容成「媚——」;在俄國,貓在高興時發出的叫聲被記錄成「嚒兒嚒兒」;阿爾巴尼亞人認為狗是「哈姆、哈姆」地叫。
用不同語言所記錄的動物叫聲是如此不同,讓你禁不住會想:到底什麼才是我們真正聽到的?我們聽到「喵嗚」,是因為貓真的那樣叫,還是因為我們被教得要那樣拼寫?不過也許事情並沒有那麼複雜。許多語言有關動物叫聲的詞彙彼此都十分相似。比如,狗叫聲在法語是「wa wa」或「waff waff」,在英語是「woof」,當代希伯來語是「hav hav」,匈牙利語是「vau vau」,瑞典語是「vov vov」,荷蘭語是「woef」,德語是「wuff」。
至於為什麼貓兒「喵嗚」,牛兒「哞哞」(泰國是個例外,那裡哞哞叫的是豬)……也就是說,什麼使貓發出的叫聲令我們要用「喵」和「嗚」來描述呢?好吧,這個問題你應該寄給一個研究動物喉嚨和嘴巴的專家。我的意思是:另有高人能說明白。
----------
大衛·貝洛斯(David Bellos)對語言和人們說話的方式有極大的興趣,他寫的書往往都有個很酷的書名,比如《那魚在你耳朵裡嗎?》(Is That a Fish in Your Ear?)。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也是書中另一位回答者的父親,你能發現他是誰嗎?
本文節選自《孩子提問題 大師來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