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有哪些故事 在歷史上範蠡是怎麼死的
2023-11-10 13:26:52 1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文種善圖始,範蠡能慮終」,其實評價得十分中肯。文種與範蠡同為勾踐做事,文種最後卻被勾踐賜死,而範蠡最後得以 善終,沒人說得清箇中原因,或許歷史原本就沒有對錯只有真相。
文種三請範蠡
範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戶人,他是春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經濟學家、道學家。範蠡早年與宛令文種一同赴越國,為大夫。說起他和文 種,文種還應該算是範蠡的伯樂,在《三國演義》裡我們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而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文種三請範蠡」的佳話。
文種是春秋末期著名謀略家,越國大夫。吳越交戰,越王勾踐和範蠡一同到吳國當人質時,文種便在越國處理國家事務,而範蠡擅長軍事則多在 軍事上輔助越王。文種和範蠡算作是勾踐的左膀右臂,史書上記載文種首先發現了範蠡,兩人才成為終身摯友。
文種和範蠡同為楚人,只不過範蠡出身貧寒,微時「佯狂、倜儻、負俗」,一直是鄉人眼裡的一個狂人,而志向遠大的文種此時也不被楚王所重 用,但他出入於市井街巷、山野鄉村,就是想體察民情,拜訪賢者,當他聽說城南三戶裡範公村的範蠡是奇才,但一直未被任用時,便有了要見 這位高人一面的想法。第一次沒有見到範蠡,文種第二天又繼續登門拜訪卻依舊吃了閉門羹。前面幾次範蠡躲避了,連續好幾次文種都是碰壁, 直到最後一次,沒有見到範蠡的文種,真誠對範蠡的鄰居們說:叫他們告訴範蠡,他會天天來,直到見到範蠡為止。看到文種求見心切,範蠡有 感於文種的誠心,範蠡想再躲也不是辦法,才答應和文種見面。而兩人一相見就像相識多年的老友一樣親密,十分親切,執手相談,成為好友。 後來兩人一同投奔了越王勾踐,輔佐勾踐建立霸業。
經商有道
人們把商代比幹、春秋範蠡、三國關二爺並稱為「三大財神」;比幹忠誠、範蠡智慧、關羽仁義,這是大家一致認為的經商致富的訣竅所在。範 蠡被稱為「商聖」這個名號可不是白得來的。範蠡經商既有精闢的理論觀點,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越國滅亡吳國後,範蠡看出越王勾踐心胸狹 窄,不是個能夠共事的人,毅然棄官而去。據說,在定陶這個地方開始了他的經商之路。他在這裡既經營商業,又涉足農牧業,很快在經商上就 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範蠡很有經商頭腦,他曾經「三散三聚」。越國強大後,範蠡放棄高官厚祿,只裝少量珠寶,乘舟遠行,一去不返,這是「一聚一散」;到了齊 國,大家都很仰慕他的才能,齊王還要封他為相,範蠡卻說:「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將官印奉還 後散盡千金又再次歸隱山林;第三次到了定陶這個地方,範蠡因經商有道再次致富,因為次子因殺人而被囚禁在楚國,帶千金前往,再次散盡千 金,這便是「三散三聚」的故事。
範蠡的死,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史書上只提到了範蠡返家之後憑藉他自己的魅力和智商獲得巨富,並未提到範蠡怎麼死的。推測範蠡可能 是善終。後人懷念範蠡這位英雄的功績,還建立了範蠡祠來紀念他。
司馬遷評價說:「範蠡三遷皆有榮名。」、「與時逐而不責於人」,範蠡憑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操守獲得了人們的稱讚。世人譽之:「忠以為國 ;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是對他最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