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領導者蔣翊武的貢獻 蔣翊武絕命詩 如何評價蔣翊武?
2023-11-09 22:12:47 1
蔣翊武,原名蔣保襄,也叫保湘字伯夔,湖南澧州普通平民家庭出生,生於公元1884年,去死於公元1913年,享年二十八歲,可謂 英年早逝。蔣翊武是近代著名革命活動家,被孫中山稱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有這樣的一個稱號,想來蔣翊武對革命的貢獻絕對不小,那麼又到底是哪些貢獻呢?
蔣翊武的歷史貢獻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宣傳革命思想,而是組織革命起義。
從宣傳革命思想來看,蔣翊武早在年少之時起就開始宣傳新思想。只不過當時他接觸到的是維新變法的思想,所以宣傳的也是維新思想。蔣翊武十四歲的時候開始在安福梅溪橋私塾讀書,當時的老師蔣作霖是一位倡議變法維新之人。因為老師的原因,蔣翊武接觸到維新政治,並開始幫助老師宣傳維新思想。
二十歲的時候,蔣翊武考入湖南西路師範學堂,那個時候革命思想在長沙各地十分流行,蔣翊武讀書之時接觸到,並很快的接受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的革命思想。此後蔣翊武就開始積極的投身到革命活動中,他先後參與和主辦過《競業旬報》、《商務報》、《大江報》、《民心報》等報紙,通過報紙宣傳革命思想。
除了辦報之外,蔣翊武為了宣傳革命思想,還曾經為此加入過軍隊。蔣翊武在漢口任《商務報》編輯的時候,漢口的革命活動非常活躍,不少革命者潛伏在新軍裡,成立團體,積蓄力量,使許多官兵接受了革命思想。蔣翊武為了發展力量,也經人介紹加入到新軍之中,後來他成立文學社,他所在部隊中的新軍社員佔文學社的五分之一。
發動起義,蔣翊武前後參與了長沙起義和武昌起義等,特別是武昌起義的影響最大,而他本人又是主要的領導人和組織者,所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
1904年,華興會想要發動長沙起義,蔣翊武當時幫助宋教仁集結革命力量。後來起義失敗,蔣翊武還被開除學校,不得不避難家鄉。
1911年9月,文學社與共進社在武昌召開秘密會議,在這次會議中確定發動武昌起義,蔣翊武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後來起義消息走漏,清廷大肆搜捕革命黨人。蔣翊武避走,秘密等待時機。後武昌起義,全城光復,蔣翊武趕回武昌,任湖北軍政府軍事顧問兼聯絡使,奔走於武昌、漢口之間。提議擴充軍隊,組建兩支義勇軍,保衛漢口、漢陽。此後革命軍為保護革命果實,仍然在戰鬥,而蔣翊武也一直指揮全局。
蔣翊武為中國的民主革命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想要復闢帝制的時候,蔣翊武積極響應二次革命,遭到袁世凱追捕。後來在廣西等地宣傳革命的時候,被廣西親袁派軍閥逮捕,隨後就義。蔣翊武去世之前,留下四首絕命詩,當然也有人說四首其實合起來是一首。
《絕命詩》
其一:
當年豪氣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
嗟我寂冤終無了,空留弩劍作寒鳴。
其二:
只知離亂逢真友,誰識他鄉是故鄉?
從此情絲牽未斷,忍餘紅淚對殘陽。
其三:
痛我當年何昧昧?只知相友不相知;
而今相識有如此,滿載仁聲長相思。
其四:
斬斷塵根感晚秋,中原無主倍增愁!
是誰支得江山住?只有餘哀逐水流。
蔣翊武死後,時人作輓聯贊其:「」立功在楚北,殉節在粵西,推翻專制,擁護共和,英雄成敗均千古;奮跡於涔陽,首丘於嶽麓,昔年歡迎,今日追悼,故鄉風雲又一時。「孫中山也高度讚揚他,說他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辛亥武昌發難,以公功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