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劉坤一思想的轉變 如何評價劉坤一其人?
2023-11-10 02:34:07
劉坤一,生於公元1830年,去世於公元1902年,又叫劉峴莊,湖南新寧人,廩生出身,清末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洋務運動領袖。
劉坤一自幼接受封建儒家傳統教育,但是去並沒有一直因循守舊。在社會動蕩,國家危難,思想蓬髮,為拯救危難的國家,各方登場之時,這位儒家傳統士大夫的思想,也經由了一系列的轉變。從從信奉儒家經典的封建士大夫發展成為晚清著名的洋務外交活動家,同時也是晚期洋務運動的主導者。他的思想轉變,一共經歷了三個時期:一、保守時期;二、思想轉變期;三、洋務思想成熟期。
以、保守時期
我們都知道劉坤一進入仕途,亦或者說他的升官途徑,是參加湘軍,進而參與了無數次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運動,以功當職。湘西地區,民風彪悍,信息閉塞,所以無法接觸到更多的新事物。而在他思想的成長時期,接受的又是傳統的儒家教育,所以思想守舊也是正常的事情。
在任職期間,劉坤一主要的工作都在軍務和地方政務上。軍事上鎮壓天平軍,地方政務上興利除弊,忙碌的工作也讓他沒有時間接觸到新思想和新事物。最重要的是,他是通過鎮壓叛亂而升官的,所以從最開始他就是以 「忠君」、「安民」為他的政治活動出發點和中心的。所以天然的,對於現有環境和制度具有守護責任。
所以在這個時期,劉坤一對于洋務活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都是鄙夷不相信的。他認為「造炮, 我尚得用; 制船將與洋人爭鋒海上, 以我所短, 敵彼所長, 學孺子之射以射孺子, 恐終為所斃」。也就是說,學習西方之技來對抗西方,以短敵長,沒有作用,反而徒惹笑話,所以他反對洋務運動,反對興修鐵路、架設電線和採用西法採礦。
二、思想轉變期
劉坤一後期任兩廣總督,後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兩廣、兩江地區,是華洋交匯之地, 境內不但開闢有通商口岸, 而且設有洋人公壤區和租界地。在這兩個地區任職期間,劉坤一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接觸到洋務及西方的技術和思想。加之這個時期,又恰好是洋務運動勃興時期,洋務新政在全國各地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劉坤一在任職期間,能夠進一步的深入認識洋務思想。在親眼見到洋務新政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後,劉坤一的思想發生了改變。當然雖然那個時候,他開始接觸洋務,但仍然存有疑問,並沒有擺脫守舊思想多束縛。他說:「洋務有何把握? 能支持一件則一件, 能支持一日則一日而已。」從這兒就可以看出,這個時期,劉坤一的思想基調。
三、洋務思想成熟期
1890年11月,劉坤一再次任職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這個時候,劉坤一對于洋務運動的認識已經徹底的發生了轉變。不同於早前懷疑的態度,而是積極的開展各項洋務新政,表現出了開明吳氏的態度。在任職兩江總督期間,他積極推行新政,修鐵路、開礦、發展農工商。同時還提倡西學,主張改革教育。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期劉坤一經歷了甲午中日戰爭的殘酷失敗。血淋淋的教訓,讓劉坤一的思想和情感受到了創傷。痛定思痛之下,劉坤一思想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變法圖強,改弦易撤,進而富強國家成為他的政治活動的中心。戰後他多次上書《策議變法練兵用人理餉折》、《請設鐵路公司借款開辦折》、《尊議廷臣條陳時務折》等奏疏,無一例外都是變法圖強的主張。他認識到要想中國從貧弱變得富強,就必須「仿照西洋新法, 整頓中國舊法」,而這也使得他成為洋務運動的後期主導者。
劉坤一作為一位典型的封建士大夫,能夠在慘痛教訓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且使自己的思想得以進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加之他在清朝當時所處的重要地位,使得他對洋務活動具有重大的影響。特別是戊戌變法之後,各方失聲,只有劉坤一一人站起來發出變革的聲音,設法維護了維新變法中的一些成就,更是難能可貴。總之,劉坤一是當時難得的清醒之人,是徹底的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