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深度分析(從未見過像葉問4這麼)
2023-04-17 18:21:23 3
這是一個英雄謝幕的年代。
前有史泰龍在《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中再次重出江湖,又正式與蘭博這個角色道別;後有施瓦辛格在《終結者:暗黑命運》中最後一次以T-800機器人的鋼鐵身軀出現。
兩位70 硬漢動作巨星,選擇這樣的落幕方式與他們曾經的經典角色道別,讓人在感嘆之餘不禁也有些唏噓。
英雄遲暮,除了在落寞與不甘中說出一句「I won’t be back」,拼盡全力作最後的道別,還有什麼其他走向嗎?
最近上映的《葉問4:完結篇》,就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實際上,每個英雄都有他的最後一段旅程、最後一場戰鬥,或是英雄力竭的唏噓,或是再不相逢的不舍……而葉師傅的最後一段旅程,發生在美國;最後一場戰鬥,是對戰美國海軍陸戰隊。
與大家印象中道別的「勉力維持、迫不得已」不一樣,《葉問》系列的完結篇少不了道別的傷感,卻也沒有過於悲壯,以儒雅著稱的一代宗師從不主動惹事,卻也絕不會無條件退讓。
遇到不公義的事,他還是會主動站出來。
如此道別,十分硬核。
《葉問4》中的葉問,跟前三部比,顯然有變化。或者說,《葉問》系列的每一部,葉問都在變,因環境、因時勢、因家人。
剛開始在《葉問》的時候,葉問還是大戶人家少爺,生活無憂;後來遭遇日軍侵襲,家宅被毀,家底被破,作為一家之主的葉問,唯有站出來頂上,想辦法養家餬口、為家人謀生計。
到了《葉問2:宗師傳奇》,葉問與妻兒輾轉到香港,這次他開武館教拳主要為生存;為了在武術界立足,他接受其他武館師傅的挑戰,但對於洪師傅提出的「交會費保平安」,他斷然拒絕。
在《葉問3》裡,葉問已經在香港落地生根,成為武術界有聲望的師傅,面對兒子學校被流氓滋擾鬧事而警察無暇顧及,他毅然站出來,帶著徒弟一起接下守護學校的責任。
從富裕少爺到一家之主、好師父、好丈夫、再到一個好爸爸,葉問這個銀幕角色一直有著明晰的成長線,到了《葉問4》中又有了新的高度。
這次完結篇裡,葉問的性格相較前三部更沉穩淡定。面對奚落或欺負,他能忍則忍。
在美國幫兒子找學校的時候,他需要中華總會會長的推薦信,沒想到赴約時卻遭受了以萬會長為首的在美各大武術家對他,及其徒弟李小龍的非議;甚至被拿推薦信來壓迫,要挾他去阻止李小龍教洋人功夫。
在葉問的理念裡,他並不排斥教洋人功夫,因而他對李小龍的做法也是持認可態度。如果按《葉問2:宗師傳奇》裡葉問一旦不認同就「有一說一、歡迎挑戰」的態度,這次見面勢必是要「打一架」。
然而他無心開戰,在與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的談判中,二人以桌為介比拼掌力,在將圓桌之上的玻璃震的粉碎之後,葉問隨即轉身離去。既然彼此不能互相認同,他的選擇是那就到此為止。
遇到校園欺凌,他去阻止,與其說他下手是為了懲罰,不如說教育教訓的味道更重些。
揪耳朵、掐鼻子、打屁股,自己就身為人父、性格更沉穩的他「幫人教子」也不願下重手,阻止到位、略加教育就完事了。
到了年紀,葉問除了對周遭事物看法更偏平和以外,想要守護的方方面面也較以往更多,處事之上就更為忍讓。
他想守護兒子,希望兒子在自己絕症難治的日子裡也能獨立更生、好好地活,因而他去美國找學校、見校長、見中華總會的人,受盡白眼卻依然和和氣氣。
他想守護徒弟,面對眾人詰難之時,寧願自己兒子赴美留學無望,也堅持己見,公允的為徒弟辯解。
性格上的愈發沉著平穩,體現到武術上,就是葉問的拳法變得更加老到了。
近年來,中西拳術較量的新聞總是不時湧現,雙方各有勝負、高下難辨真假,以至於大家對傳統武術對上極其追求體力的現代格鬥到底戰鬥力如何,多有質疑。
毫無疑問,現代格鬥除了在招式以外,在肌肉爆發力以及持續力研究方面走得很遠,對比之下,大家傳統印象裡的中國武術在體力上就展現出了明顯的弱勢。
《葉問》系列從來不避免談這方面的差距,甚至是儘可能真實的還原。在《葉問2:宗師傳奇》裡,葉問對上英國拳擊手,一上來就被重拳打個措手不及。
在被多次打擊,又被受限不能用腿束手束腳的情況下,葉問可以說是被「打得很慘」,但在適應了比武規則之後,他也找到了制敵獲勝的技巧,取得最終勝利。
到了《葉問3》,對戰外國拳王,葉問在招式上就有了一定的應對辦法,雖然依然被力量壓制,但也不至於被重傷,加上雙方約定時間點到為止,葉問在技巧上也是稍微有了些駕輕就熟的感覺。
因而,在這次《葉問4:完結篇》中,當葉問對上美軍空手道教練以及美軍軍官,他對日本武術、西方武術已經是有相當實戰經驗了。
如何用詠春去應對空手道的套路,如何選擇攻守之勢去減少體能壓制,擊敗對手,葉問是有一定想法的,所以上來出手就比較看穿破綻,甚至可以先發制人對對方施行壓制。
當然,拳法的老到,並不能讓葉問完全立於不敗之地。
一是歐美人體質本身與亞洲人體質就有所差距,而且對手是美國軍人,軍人對體能的訓練又比較「地獄式」,所帶來的體力力量差距也更大。
二是,經驗雖已豐富,可體能上較之以往,已確有不及。這種衰退,表現在細節上,便是第四部當中的葉問在每次動手之前都要活動下關節,舒展下筋骨了。
在前幾部愈戰愈勇、被重傷也能因為心中那口氣起身再戰的葉問,在這部裡教訓校園欺凌的毛頭小子時被門夾傷手腕,之後三戰就有點被影響,每次對戰都需要有所顧忌,甚至被對手看出破綻專門針對。
在最後與美國軍官的對戰中,明顯能夠看出葉問的疲態,當鏡頭正面打到他臉上時,觀眾們猛然發現——
葉問的兩鬢居然有些斑白,而表情,也隱隱透出被重病纏身的痛苦和疲累。
這些真實細節,讓觀眾更加真切感受到,這次真的是完結篇了,葉問是一代宗師,但也是個平凡人,會生老病死,也沒有那麼勇可以一直打下去。
之所以還會打,並不是他夠勇夠猛,而是因為他武學的初心——遇到不公義的事,就一定要站出來。
這句初心,為《葉問》系列四部作品,添上了最完美的註腳。
要說《葉問》系列與其他功夫片對比,有什麼最獨特珍貴的地方,那一定要提到葉問對家人的態度。
「葉問怕老婆」,是《葉問》系列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梗,也將葉問這個人物,一下子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功夫高手,變成可能出現在你我身邊的那個普通人,變成大家親切可感的「葉師傅」。
開武館教拳是為生計,日常也要面對柴米油鹽、也要去買菜跟街坊嘮嗑。在國家大義之中,葉問首先是一個極其顧家愛家的男人。
不因為武術之高而一味「耀武揚威」,反而是不忌諱展示葉問日常的弱項,這是《葉問》系列始終讓人眼前一亮、會心一笑的部分。
而這樣的日常,也是有成長和變化的。
在《葉問》裡,葉問曾說,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葉問2:宗師傳奇》裡,葉問勸洪師傅,身邊的人才最重要。
而在《葉問3》裡,妻子患上癌症命不久矣,葉問拋下武術界的一切陪妻子跳舞;兒子在地痞流氓手裡被拿來威脅葉問,葉問沒有一絲猶豫和不願,說跪就跪。
到了《葉問4:完結篇》中,親情這一點也更加戳入人心——知道自己重症難愈,葉問跑去美國給兒子找學校、想要為兒子鋪設好一條理想的路,以便在以後沒有自己的日子裡,兒子也能生活的很好。他每晚準時給兒子打電話詢問近況,即使面對兒子的不解和冷漠也無絲毫怨言。
《葉問》的完結篇,不僅僅著眼於功夫有多能打、達到多高的頂峰,而是講道義、講親情,講那些平凡人都深有感受的點。
這樣一種英雄謝幕,才是真真實實打在每個人的心上,柔軟而深刻。
正如甄子丹跟功夫片的告別。
相信很多人從小就看甄子丹,看他演陳真,看他演殺破狼,看他一部一部硬橋硬馬的功夫片,實打實的「打」過來。
港片黃金時代已然遠去,功夫片式微,說《葉問》系列是這十年間最打動人心的、有著黃金時代光輝的功夫電影,一點也不為過。
如今,《葉問》系列也迎來了完結,大家要跟葉問告別,甄子丹也要跟功夫片告別,曾經的那個時代,似乎也真正地遠去了。
既然挽留不住,那就趁英雄謝幕時,好好地道個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