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對朱瞻基的評價(土木堡慘敗的鍋誰背)
2023-04-17 23:47:33 1
編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朱棣棺材板蓋不住了,打垮3萬瓦剌具裝騎兵,卻被《大明風華》黑》中,我們講述了在忽蘭忽失溫之戰中,朱棣以神機營和大明鐵騎大破瓦剌馬哈木的故事。然而瓦剌人隨後又崛起,並在也先太師率領下給予大明屈辱的土木之變。如果我們探尋其緣由,《大明風華》的男主——好聖孫朱瞻基的錯誤政策無疑要負一定的責任。
瓦剌人的祖先是蒙古崛起前的林中百姓。比起蒙古人,他們實際上擁有更多突厥血統——瓦剌人的突厥血統或許還要多於克烈人和乃蠻人。由於林中百姓中為首的禿馬惕部落以膚白貌美著稱,可以猜測瓦剌人應當有一定的高加索白種人血統。
▲鐵木真麾下「四傑」之一的博爾忽死於林中百姓之手
林中百姓驍勇善戰,其中的禿馬惕部曾經殺死了成吉思汗麾下的大將博爾忽;後來鐵木真派朵兒伯多黑申平定禿馬惕部,進行了慘烈的大屠殺。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瓦剌的直系起源——斡亦剌部,在朵兒伯多黑申平定禿馬惕時,卻為朵兒伯多黑申部提供補給。成吉思汗大喜,與斡亦剌部首領忽都合別乞結為兒女親家,斡亦剌部藉機吞併了禿馬惕部的部眾,才壯大起來,成為林中百姓中的最強部落。14世紀時,隨著元朝皇室衰微,林中百姓的後裔瓦剌遂乘機擴大實力。瓦剌人位於蒙古高原西北部的位置,使得他們可以避開明王朝的封鎖從西域獲得鐵器,也能從中亞得到良馬改善馬種;除了體格要高於一般蒙古人之外,瓦剌人受到內亞影響,有著質量可觀的重騎兵。
▲《大明風華》中的馬哈木劇照
在永樂年間,瓦剌人就憑藉優秀的重騎兵,以區區50萬人口,3萬餘騎的兵力,打得北元轉變而來的黃金家族韃靼部抬不起頭來。朱棣為了遏制瓦剌部的發展,發動了第二次北伐,大破瓦剌;此後瓦剌勢力大衰,首領馬哈木後來在與韃靼太師阿魯臺的作戰中重傷而死。
▲韃靼太師阿魯臺
阿魯臺太師自作聰明,為了控制瓦剌,扶持馬哈木之子脫歡為代理人,對抗親近明朝的土爾扈特部部主太平(太平扶持阿里不哥後裔斡亦剌歹為可汗,對抗東蒙古)。明王朝試圖利用瓦剌當中的土爾扈特部來控制脫歡,但瓦剌本土遙遠,與明王朝並不接壤。脫歡得到阿魯臺的支持,相繼擊敗殺害親近明朝的土爾扈特部部主太平,和被朱棣封為安樂王的另一位瓦剌領袖把禿孛羅,後來又打敗太平之子乃剌忽,徹底壓制土爾扈特部。打著效忠韃靼汗庭的旗號,脫歡扶持脫脫不花為汗,不久之後發動奇襲,殺死了韃靼權臣阿魯臺太師,又追殺阿魯臺扶持的阿臺汗,自己成為蒙古汗庭太師。
▲與《大明風華》劇中明宣宗朱瞻基親徵大破瓦剌不同,正史上朱瞻基親徵打敗的是兀良哈人,宣德一朝都沒有意識到瓦剌重新崛起的危險性
宣德元年脫歡壓服親明的土爾扈特時,明宣宗朱瞻基聽之任之。後來脫歡打擊阿魯臺攻略韃靼,明宣宗也絲毫沒有引起警惕,並未給予韃靼人支援以抵禦瓦剌人來勢洶洶的兵鋒。甚至明朝一直維持著和瓦剌進行朝貢貿易的政策,簡直等於給瓦剌輸血;到正統時代,也先繼位後瓦剌朝貢使團越發龐大,多達2000人以上,從明朝獲得不菲的賞賜強化軍力(朝貢貿易除了回賜外,明廷還會對可汗、太師、諸王、眾頭目以及使臣頭目等予以賞賜,稱為給賜)。回觀乃祖朱棣眼見馬哈木勢大,馬上發動忽蘭忽失溫大戰打殘瓦剌,朱瞻基的戰略意識實在差了太多,而其子朱祁鎮更是讓人不忍直視了。脫歡的勝利,與阿魯臺養虎為患關係極大,而其統御蒙古,也是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路子;其基本盤,仍不過是瓦剌50多萬人,3萬多戰兵而已。
許多蒙古文歷史文獻中都載有關於脫歡在統一蒙古各部後,企圖篡位的傳說:一天,脫歡騎著馬來到成吉思汗陵前,用劍劈其帳壁,出言不遜,說要取代成吉思汗,要做全蒙古的大汗。他的言行惹怒了掛在陵寢帳壁上撒袋中的弓箭,弓箭發出響聲,脫歡背上應聲出現了箭傷,口鼻流血。驚惶的人們看到撒袋中有一支箭還在顫動,箭頭上沾著鮮血。此後不久,脫歡就含恨死去。這顯然是一則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但也反映出了當時脫歡想做全蒙古大汗,而又迫於蒙古社會中佔統治地位的只有黃金家族後裔才能合法繼承蒙古大汗汗位的正統觀念的阻礙,最終也未能當上大汗的歷史事實。
▲也先太師也先承其父餘烈,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向東徵討女真,向西逼迫明朝的關西七衛中哈密衛、沙州衛等數衛向其稱臣,與東察合臺汗國爭戰,多次打敗東察合臺汗王,又派其子阿失帖木兒西徵,兵抵錫爾河。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瓦剌即便一次次擊敗東察合臺汗國(其時西察合臺汗國已經被帖木兒帝國取代),但不過被侵奪一些牧地。憑藉阿爾泰山的天險阻隔,察合臺汗國仍舊頑強地將巔峰的瓦剌阻於西域之外,無法獲得大量農業人口支持國力。也先的土木堡之役,號稱以2萬兵擊敗明朝50萬大軍(實際上20萬);不過2萬隻是瓦剌本部的兵力,算上韃靼兵則有12萬以上。後來也先圍攻北京,兵力在6——9萬。
▲土木之變
也先晚年妄自尊大,殺死反抗自己的脫脫不花汗,脫脫不花之弟阿噶多爾濟被擁立為傀儡可汗。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殺死阿噶多爾濟,盡殺黃金家族宗室,自稱「天聖大可汗」,建號「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兒為太師。重臣阿剌知院圖謀太師之位被也先拒絕,也先為了削弱阿剌知院,先後將其兩個兒子暗殺。也先的集權政策逼迫阿剌知院起兵反抗,也先在鎮壓時死於兵變。也先之死,是其沒有黃金家族血統而自稱大汗的必然結果。也先死後,韃靼部孛來又攻殺了阿剌知院,奪去了也先的母親和妻子,以及他的玉璽。也先之子阿失帖木兒出徵中亞歸來,收拾殘局,趕跑了韃靼人,又藉助其父留下的影響力,繼續幹預韃靼內政。
在汗廷內鬥不已的時候,阿失帖木兒頻頻發兵東徵,成化元年(1465)將汗廷勢力全部逐出漠北草原。成化五年(1469)又擊敗欲圖收復漠北的齊王孛羅乃,使之逃往遼東後不知所終,並趁勢滲透到遼東以西,降服了兀良哈三衛。東蒙古各部雖然沒有如脫歡、也先時代被完全徵服,但也狼狽不堪,紛紛撤入漠南草原,甚至爭相到河套「恃黃河以為險」,「懼瓦剌阿失帖木兒,與之仇殺,不敢渡河而北」。但是,阿失帖木兒沒有黃金家族血統而如此窮兵黷武,其在世時就已經表現出衰落之兆。成化五年(1469),其部下作亂,拜亦撒哈平章等率眾駐牧哈密,瓦剌實力開始衰弱。
阿失帖木兒去世之後,沒有黃金家族血統支持的瓦剌霸權快速崩解。其繼承者為了重振霸權,向當時大汗甚為年輕的韃靼汗庭發起進攻,卻被達延汗之妻滿都海擊敗。阿失帖木兒去世前後,其親族癿加思蘭、亦思馬因在韃靼汗庭謀求權力。癿加思蘭成為太師後,被亦思馬因設計殺死,亦思馬因亦未曾取得決定性權力,二人的行動反而將不少瓦剌部眾帶入韃靼系統而融合其中,削弱了瓦剌人的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阿失帖木兒時代,瓦剌本部雖然強大,但因為不接壤,和明朝並沒有交戰。瓦剌本部騷擾明朝邊境,僅也先一代。阿失帖木兒時期及隨後20年,與明朝交戰的是韃靼太師毛裡孩,率眾從哈密南下與韃靼融合成為永謝布部領主的癿加思蘭,效力於韃靼汗庭的輝特部部主亦思馬因,以及第31代蒙古大汗滿都魯。隨後則是達延汗的時代,而後一直到明朝滅亡,韃靼一直都是明之邊患,即便是林丹汗時代與明為盟友,但亦時有爭戰。【正德十三年,土魯番犯肅州。守臣陳九疇因遺卜六王彩幣,使乘虛襲破土魯番三城,殺擄以萬計。】正德時代,吐魯番侵略肅州,明朝於是調略瓦剌人攻打吐魯番,【殺擄以萬計】,說明到了明朝中期,仍然維持著對草原進行調略的政策。
明代中期以來,也先死後瓦剌盟主部落是和碩特部。到明朝滅亡前兩年(1642年),和碩特部固始汗率軍入藏,推翻了附庸於大明的噶瑪噶舉派藏巴汗王國,西藏脫離明朝統治。但是率軍入藏及控制青海分散了和碩特部大部分的力量,於是留在科布多故地的衛拉特人轉由準噶爾部來領導。
▲準噶爾汗國
考慮到瓦剌在明代霸權的短暫,我們可以看到,準噶爾部作為瓦剌的繼承者,其成就最高也不可能高到哪裡去。參考資料:《明正統時期蒙古瓦剌朝貢與大同貢道》、《明帝國邊防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海雲天,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