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下司古鎮和青巖古鎮哪個好(行走貴州古鎮名寨系列)
2023-04-17 09:45:34 3
導語中央電視臺一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的廣告詞,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貴州山水。一位貴州領導的「貴山貴水迎貴客,貴茶貴酒敬貴人」推介語,讓貴州開門迎客、熱情好客的情懷盡顯人前。黃果樹、梵淨山、織金洞、韭菜坪、烏蒙大峽谷、百裡杜鵑、青巖古鎮、茅臺酒、都勻茶、羊肉粉等聞名遐邇,蜚聲海內外,吸引無數人。貴州山好水好人更好,全世界都知道。本人退休賦閒,正好可以走偏黔中大地,通過所見所聞把這黔山貴水、茗茶醬酒、多彩貴州推介。分為江河湖瀑、山川峽谷、古鎮名寨、民族風情、名酒名茶、餐飲食宿等六個系列,與天下愛好者共享。
底蘊厚重的下司古鎮下司,即貴州八大古鎮之一的凱裡下司古鎮,素有「人文下司,天造山水」的美譽。又是節假期,一幫朋友相約外出旅遊,最後一天是遊歷歸途,由於順路,大家提議去下司古鎮看看,這其中有許多人是已玩過的,於是眾口難調,給我們這些沒有去過的新客只有2個多小時的時間,雖然不悅,也只有隨集體而行。從G60凱裡下高速,10分鐘就到了下司古鎮。當我們在桃花路停車場停好車到西面下司大橋橋頭入口處時,已是上午11點了。古鎮景區有好幾個入口,我們走的應該是正門。由於仍處於新冠疫情防控期,入門仍需出示健康碼。雖然管理部門及宣傳上要求做好防疫工作,但人們似乎感覺到貴州是很安全的,帶口罩的人很少。
下司古鎮大門
下司古鎮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麻江縣與凱裡市之間,屬清水江上遊,古鎮臨江而建,是古時以江河水道作為重要交通、貨運要道而形成的商貿集散地。清水江發源於貴州省都勻市谷江鄉西北,在都勻稱劍江,都勻以下稱馬尾河,至岔河口重安江匯入後始稱清水江,至湖南黔城匯入㵲陽河後稱沅江,最後經洞庭湖流入長江。故而在古代便是理所當然的水上交通要道。這裡也因「人文下司、天造山水」而得名。曾被人譽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中國紅蒜之鄉,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
站在風雨橋上看清水江
下司古鎮歷史沿革久遠,早在清嘉慶十三年(1808)下司就被闢為商埠。清雍正七年(1729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和貴州巡撫張廣泗令民工疏浚河道,後又經乾隆二年(1737年)、二十六年(1761年)和光緒八年(1882年)多次整治,航道暢通,下司逐漸發展成為水碼頭和物資集散地。民國二十年(1931年)始置下司鎮,發展為鬧市,有水陸碼頭,是黔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商業重鎮。
進入大門後便是跨江的下司大橋,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風雨廊橋。在橋上能俯瞰清水江寬寬的河道,清清的河水以及在江面上航行的遊船,訓練的皮划艇。
風雨廊橋
過橋後便到了古鎮的主街清江街,街頭的牌坊很雄偉。據說這是清代的八柱三開間牌坊,是下司古鎮的標誌性建築物,雕刻的精美且保存的完整,頂部的八角象徵「八仙」,寓意著古時往來的生意人各顯神通,給下司古鎮帶來了繁榮與昌盛。
古鎮牌坊
因為是國慶長假,古街上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很多都是外地遊人,在來去匆匆的人群中不時有一些遊人穿上苗族服飾拍照留影。街兩邊林立的是商鋪和青瓦屋以及一些清末民初的古建築,鋪子以經營特色食品,特色服飾,手工製品為主。這裡的每一座房子都帶著自己的韻味。
街頭鋪子
這是一家手工打造銀器的鋪子,在貴州苗家特別喜好銀器,特別從苗族的服飾上可以看出來。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鏤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這些銀製品非常精緻。苗族銀飾的種類較多,從頭到腳,無處不飾。除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背飾、腰墜飾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貴州的苗族銀飾經過歷史磨礪形式了三大藝術特徵:即以大為美,以重為美,以多為美。苗家人以一個人身上的銀飾多少來判斷家庭是否富裕情況。了解這些風俗,才會明白凡屬苗寨的景區裡面,賣銀飾、銀具的鋪子那麼多,苗家人為什麼那麼愛穿一身銀光閃閃、走起來叮叮噹噹響個不停的盛裝。
街頭有特色的房子
古街的另一端是引人注目的蘆笙廣場 ,它是下司古鎮的核心,每逢少數民族節日,當地的苗族、侗族就會在此舉行慶典。這裡文化相融,既有苗族的寨門,也有侗族的古樓,還有漢族的古戲臺。早晨,這裡經常會有「喜遇下司」的表演,據說該廣場還是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黔東南分會場的舉辦地。
下司古鎮有很多清代建築,融合了江南多省的建築風格,侗族鼓樓、苗族吊腳樓,江南院落、微派建築、閩南建築等多種建築形式集於一體,並相互借鑑吸收,構成多元化的建築特徵和文化。雖經歷史滄桑,但基本保持完好,其格局、結構仍然體現當年的歷史情景。其中禹王宮、廣東會館、陽明書院等最具代表性,體現了清康熙以來以水運為主線的商幫文化。下司"禹王宮"修建於清代,為湖南、湖北兩省同鄉會所,也叫"壽福寺"或"兩湖會館"。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功績、祈求行船安全所修。廣東會館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可惜現在不對外開放,只能站在門外看看。
兩湖會館
廣東會館
因為同遊的大隊伍還在另一個地方等著我們幾個遊古鎮的人吃中午飯,我們的遊覽也就只能匆匆忙忙而過。從北向南到廣場,然後到一些有故事的建築、文物速覽。匆匆而過後,便急忙開車離開去黃絲吃中午吃飯去了。
下司碼頭
這是一個沉澱了幾百年歷史的古鎮,蜿蜒的青石板路、被煙塵燻黃的板壁、殘破又完整的老屋,無不講述著下司水運興衰、商埠變遷的歷史記憶。這個古鎮真值得一遊,一定要找個時間再來一次,慢慢觀古蹟,慢慢品小吃,臨江沐江風,憑欄聽笙簫,去細細品味這座因水而盛的古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