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殺馮盛(70歲老將馮勝無罪賜死)
2023-04-17 09:26:46 1
1395年,70歲的老將馮勝被朱元璋無罪賜死,子孫後代也不能承襲「宋國公」的爵位,但衣食無憂,溫飽沒有問題。侄子馮誠繼續擔任都指揮使,率兵鎮守西南,協助西平王治理邊陲。近代風雲人物,「直系」的主帥馮國璋,就是馮勝的後裔。
垂垂老矣,70歲的馮勝為何被賜死,還是「無罪賜死」,只能說是朱元璋的一種無奈了。馮勝戰功顯赫,位列「勳臣第三」,朱元璋放心不下。朱標死後,朱元璋為太子打造的「文武班底」沒有存在的必要。為了皇太孫朱允炆,朱元璋賜死馮勝,不需要「理由」。
1351年,「紅巾起義」爆發,馮國用、馮國勝兄弟組建「團練」,修築寨堡,抵禦元軍、盜賊,保護鄉裡。1355年,朱元璋率兵渡江,馮國勝兄弟追隨,率數千兵馬來投奔朱元璋,一起建功立業。
馮國勝的到來,朱元璋很高興,將其改名為馮勝,寓意「逢戰必勝」。馮國用過早病逝,朱元璋十分傷心。明朝創業之初,馮國用的地位僅次於徐達,比邵榮還要高。可知,朱元璋十分看重馮氏兄弟,將其視為親信。
「逢戰必勝」,馮勝作戰確實勇猛,又有謀略,從未遭遇失敗。龍灣之戰、高郵之戰、北伐之戰、定西之戰、慶陽之戰、永清沙漠之戰、遼東之戰,馮勝無不是壓著對手打,令敵軍聞風喪膽。但是,馮勝經常犯下「小錯」,被朱元璋責罰;為了朱允炆,乾脆將其處死。
1364年,徐達率兵攻打高郵,張士誠的「大周」軍連戰連敗,但守將嚴防死守要塞,「明軍」損失也不少。接著,徐達奉命攻打宜興,清理高郵外圍,便讓馮勝主持高郵軍務。此時,馮勝犯下了錯誤,就是輕敵,導致悍將康泰陣亡。
高郵守將詐降,派人送信給馮勝,讓他接管城池,確保民眾性命。馮勝認為,高郵被圍困幾個月,已經糧草斷絕,守軍投降也在情理之中。馮勝讓康泰率百餘人入城,與守將談判,結果全被處死。朱元璋大怒,讓馮勝回京說明情況。
回到南京後,朱元璋將其杖責幾十大板,然後讓他步行回高郵,繼續攻城。馮勝很惱火,也很慚愧。步行回高郵後,下令強攻,破城而入,想屠戮居民,卻被徐達勸阻。史載:「太祖怒,召勝決大杖十,令步詣高郵。勝慚憤,攻甚力。達亦自宜興還,益兵攻克之,遂取淮安。」
平定張士誠之戰,馮勝戰功顯赫,僅次於徐達、常遇春,卻因「小錯」而被朱元璋責罰,心有不堪。1367年,徐達、常遇春率25萬大軍北伐,馮勝追隨,橫掃蒙古騎兵。其中,馮勝奪取潼關,阻斷了元朝「關中四將」東徵之路,為徐達奪取燕京,擊敗擴廓帖木兒立下汗馬功勞。
馮勝的功勞很大,但就是不長記性,再次犯下「小錯」。1369年,徐達、馮勝率兵西徵陝甘,馮勝一路所向披靡,降服李思齊,得到十餘萬人。接著,馮勝出兵原州,擊敗王保保,明軍順利奪取慶陽,陝西全部平定。
考慮西北軍務重要,且王保保依然在塞外活動,故而讓馮勝留守慶陽,徐達則班師回朝。徐達剛回到南京,馮勝就呆不下去了,自認為功勞很大,沒能回京接受封賞,心有不甘。馮勝沒等朱元璋下旨,擅自回京,再次被處罰。史載:「勝以關陝既定,輒引兵還。帝怒,切責之。念其功大,赦勿治。而賞賚金幣,不能半大將軍。」
1372年,明軍分三路北伐,徐達率5萬出雁門關,吸引王保保南下決戰。李文忠率5萬騎兵長途奔襲,一直殺到科布多。馮勝率步兵、騎兵,總計5萬人西徵甘肅,作為偏師。此戰,馮勝「傲視群雄」,俘虜十幾萬人,牲畜數十萬,比徐達、李文忠還耀眼。
也許是不長記性,馮勝又犯下了「小錯」,就是私藏一些戰利品,尤其是良好的馬匹,讓朱元璋十分惱火。史載:「獨勝斬獲甚眾,全師而還,會有言其私匿駝馬者,賞不行。」不得不說,馮勝真厲害,卻有點貪小便宜,坑了自己。
1387年,馮勝掛帥出徵,傅友德、藍玉、趙庸追隨,率25萬大軍北伐遼東,擒拿納哈出,俘虜三十餘萬人。遼東之戰,馮勝的戰功達到極點。此戰,元朝在遼東的統治瓦解,明軍沒了奔襲漠北的後顧之憂。
馮勝班師回朝,朱元璋非常高興,準備賞賜有功的將士。誰知,朱元璋很快就收回成命,還解除馮勝的兵權,讓他去鳳陽居住。參與遼東之戰的將士,一個也不得封賞,都被責罵一頓。大戰獲勝,朱元璋不賞賜,主要是馮勝的過錯。
私藏良馬,砍傷納哈出,與女婿常茂(常遇春兒子)吵架,向元朝的妃子索要金銀,收納元朝后妃。馮勝此舉,朱元璋豈能不惱火。《明史》記載:「帝怒,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奉朝請,諸將士亦無賞。勝自是不復將大兵矣。」
與唐朝名將侯君集一樣,馮勝喜歡私藏戰利品,甚至向「俘虜」索要財物。馮勝的這些「小錯」可大可小,朱元璋雖說很生氣,卻還是能原諒。但是,太子朱標的去世,改變了朱元璋,也改變了很多將領、功臣的命運,包括馮勝。
歷史上的太子,朱標權力最大,地位最穩定,其他皇子不敢覬覦儲君之位,皇帝也放心,大臣也擁戴。明朝的開國文武大臣,幾乎都是朱標的「老師」,朱元璋很早就讓他接觸這些「元勳」,向他們學習,彼此關係都很好。
朱標成年後,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許多奏摺直接由朱標批閱,朱元璋未做任何改動。朱標不但能力強,人際關係好,還忠厚仁慈,是理想的儲君。為了讓朱標順利接管大明江山,並肅清草原,朱元璋為他打造了強大的文武班底。
「淮西勳貴」,馮勝、傅友德、藍玉、王弼、趙庸、唐勝宗、陸仲亨、費聚、葉升等名將,都是留給朱標。尤其是大將藍玉,此時正當壯年,還是朱標的舅舅,關係非常好。藍玉囂張跋扈,對朱標卻忠心耿耿,這是朱元璋能後「原諒」藍玉的關鍵。
1392年,朱標病逝,改變了朱元璋,也改變了「淮西舊臣」的命運。14歲的皇太孫朱允炆,並不是朱標的嫡長子,也不是「常妃」所生,與藍玉沒啥關係,朱元璋放心不下。1393年,朱元璋開始動手,為皇太子清理障礙,「藍玉案」牽扯到一萬五千人。藍玉被剝皮,填充莎草,製作成標本。
藍玉被處死,傅友德、馮勝等大將也不例外,雖說理由不充分,但也難逃一劫。1393年,馮勝被召回南京,2年後無罪賜死。史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
馮勝有「小錯」,但有免死鐵卷,罪不至死。可惜,朱標病逝,朱允炆年幼,朱元璋只能搶先動手,為皇太孫清理障礙。若是朱元璋能傳位給朱棣,估計眾將都能安享晚年。
參考書目:《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