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讓我懂得責任與擔當(太陽升起的那一刻)
2023-05-01 02:56:53
時間讓我懂得責任與擔當?太陽升起的那一刻 責任感油然而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時間讓我懂得責任與擔當?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時間讓我懂得責任與擔當
太陽升起的那一刻 責任感油然而生
——記黑龍江黑瞎子島邊境管理大隊的民警們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光明日報通訊員 邱小平
3月17日5時30分,火紅的太陽噴薄而出,陽光瞬間灑滿黑瞎子島。迎著照進祖國的「第一縷」陽光,黑龍江黑瞎子島邊境管理大隊的民警們開始了一天的巡邏值守。
自2012年3月30日黑瞎子島治安管理常態化以來,伴隨著日升日落,他們走過了3600多個日日夜夜。
江上半年飄困苦逼不倒
「在黑瞎子島工作10年,換了4個辦公地點,頭兩年連執勤船艇都沒有,執勤時就在江邊搭個帳篷住。」作為最早一批登島的移民管理警察,閆鵬飛感受最深。
一次,閆鵬飛和戰友巡邏無人小島,發現有新丟棄的礦泉水瓶,還有漁船拖拽下水的痕跡,由於沒有船艇無法追蹤,他們便設伏堵住了出入口,堅守5個多小時,等到了非法漁船上岸,最終人贓俱獲。在水路縱橫的黑瞎子島,沒有執勤船艇,執法猶如「陸軍抓海盜」。閆鵬飛說,硬體不夠,責任心湊,靠的就是一雙腳和維護黑瞎子島平安的決心。
「天當被、地當床,喝江水、吃乾糧,草棍蒿稈做筷子,泥漿塵土裹衣裳。」這是第一代登島移民管理警察的真實寫照。
每年4月,黑龍江開江之後,移民管理警察在黑瞎子島、銀龍島的兩個臨時板房執勤,住在帳篷和躉船上,一年有7個月在江上,被戲稱為「水上漂」。經年累月的江上執勤,大多數移民管理警察患上了風溼、關節炎。
「在這裡,我們經歷過冰封船艇、控機破冰的艱辛,品味過『小咬拌飯』酷暑蟲蠅的自然饋贈,見證過『白毛風』『大煙炮』的肆虐瘋狂。」黑瞎子島邊境管理大隊大隊長王樂感慨。
2012年3月30日,黑瞎子島邊境管理大隊進駐黑瞎子島,執勤民警從最初6個人到現在兩個派出所一個檢查站30多人,執勤船艇從無到有,從40馬力到300馬力,躉船、執勤方艙等硬體實現了更新換代。
十年磨一劍誓守國門安
黑瞎子島地處中俄兩大界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交匯處,盛產大馬哈魚、鱘鰉魚等名貴魚類,但全島是政府劃定的禁捕區域,於是,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偷偷進島捕魚。這種行為不僅違反禁漁規定,還有越界風險,是黑瞎子島治安管理的最大隱患。
2020年5月9日凌晨,黑瞎子島邊境派出所教導員徐旭得到線索,有人在黑瞎子島附近一個無人小島捕魚,他與3名同事立即前往事發水域,登島一番搜索,終於在一個極為隱蔽的地方發現3名凍得瑟瑟發抖的違法人員。原來,由於手機落水,江水太冷,他們遊了一會兒便返回等待救援,如果沒有民警堅持搜索,極有可能遭遇不測。據此,移民管理警察們破獲了系列非法捕撈案,抓獲犯罪分子21人,有力震懾了不法分子。
「在無人島安排輪流駐勤,在複雜水域安裝高清攝像頭進行監控,對人員和船艇無法進入的河汊進行無人機巡邏。」王樂說,近幾年,通過開展江上查、島上清、岸邊堵、天上巡等活動,島上違法捕撈行為幾近絕跡。
據統計,10年來,移民管理警察們在黑瞎子島巡邏裡程10萬餘公裡,創造了黑瞎子島無惡性案件、零越界的平安奇蹟。
國門立風骨永做戍邊人
每到夏季,黑瞎子島天亮得極早,人們還在夢鄉安睡,美麗的黑龍江就已經醒來。天微微亮,徐旭便駕駛著警艇來到河道中心線附近,安靜地停在江面,等待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祖國,打在他的臉上。
今年是徐旭在界江一線工作的第18個年頭,前些年部隊改制,他本可以選擇離開,但十幾年的戍邊生涯,他實在捨不得。「在邊關,祖國從來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形態,是身臨其境的家園。」徐旭說。
為此,他把在哈爾濱老家的父母、大慶的嶽父母都接來撫遠照顧,來了個「逆向團圓」。
黑瞎子島邊境檢查站的新警張鑫家在海口,從南到北、從熱到冷,對親人的思念、對環境的不適使他一度想離開。
教導員李宣震帶他到東極廣場巡邏,讓他感受衛國戍邊的神聖;領他逐一查看島上8個界碑,讓其銘記戍邊的職責;給他講黑瞎子島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艱苦創業的故事,讓他感受移民管理警察對黨不變的忠誠。漸漸地,張鑫思想上產生了變化。
「戍守邊關,才知道國家領土的真正意義。」張鑫說,看到太陽升起的那一刻,心中的責任感油然而生。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1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