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1650 6g獨顯屬於高端還是低端(影響獨顯性能的因素你都了解嗎)
2023-05-01 00:37:24 1
CFan曾在《筆記本顯卡如何分類?誰又在影響核顯性能?》一文中分析過影響核顯性能的因素。與核顯相比,影響獨立顯卡的因素就比較複雜了。考慮到當前筆記本領域的獨顯市場英偉達一家獨大,所以本章節我們主要以GeForce系列獨顯為例加以梳理。
從型號名稱看定位
在消費類筆記本領域,英偉達GeForce系列獨顯主要分為MX、GTX和RTX系列。
MX系列主要用於輕薄本,目前最新型號包含GeForce MX330和MX350,其中MX330是MX250的「馬甲」,而MX350則是GTX1050的縮水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本期《GTX1050神砍一刀 GeForce MX350到底有多強?》這篇文章。
GeForce GTX系列定位中高端,目前最新型號包含GTX1050(3GB版)、GTX1650、GTX1650 Super和GTX1660Ti,性能依次增強。GeForce RTX定位高端,包含RTX2060、RTX2070和RTX2080,後面兩款還有更強的Super版,該系列獨顯除了性能更強以外還支持硬體級的光線跟蹤功能。
那麼,MX、GTX和RTX獨顯之間又是根據什麼劃分檔次的呢?
工藝、微架構和核心型號
英偉達平均每隔2年就會更新一次顯卡的微架構,並採用同期較新的製程工藝。
比如,Pascal架構2016年問世,採用16nm工藝;Turing架構2018年誕生,採用12nm工藝,新工藝可以讓新架構在保持功耗不變或下降的基礎上增加電晶體規模,從而塞進更多的計算單元和功能模塊,並進一步提升運行頻率,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增加IPC性能。
為了劃分獨顯定位,英偉達會在同一微架構的基礎上細分出無數子型號核心,用於匹配不同GeForce MX、GTX或RTX家族的顯卡。比如Titan RTX、RTX2080、RTX2070和RTX2060就分別對應TU102、TU104、TU106-400和TU106-200核心。
一般來說核心後綴數字越小,該顯卡的定位和性能越高。
神奇「刀法」劃定位
作為英偉達消費級獨顯中的「皇帝」,Titan RTX採用了Turing架構中最完整的TU102核心,在一顆晶片內集成了6個GPC單元,包含36個TPC、72個SM、96個ROPS、288個TMUS、4608個CUDA流處理器,以及576個Tensor核心和72個RT核心。同時,TU102核心還擁有高達384bit的顯存位寬,搭配的GDDR6顯存頻率更是高達7GHz。
這些單元都屬於「計算單元」,較之核顯的計算單元分類更細
和TU102相比,GTX1650採用的TU117核心規模就非常寒酸了
作為同屬Turing架構的GTX16和RTX20系列顯卡,它們的核心都是基於TU102精簡而來,網友更是習慣將其稱為英偉達的神奇「刀法」——GPC、TPC、SM、ROPS、TMUS、CUDA、Tensor、RT單元和顯存位寬都是可以拿來開刀的部分,只是砍掉的單元種類和數量越多,該顯卡的定位也就越低。
對GeForce系列獨顯而言,比較性能強弱可以先看流處理器單元數量,再看顯存位寬,然後是顯存類型,最後再比其他計算單元的數量。
如果你覺得太麻煩,那就直接比型號後綴,同級別顯卡後綴數字越大性能越強,比如GeForce MX300比MX200強,GTX16xx比GTX10xx強,RTX2080比RTX2060強。
還有一個問題:輕薄本為什麼只能搭配GeForce MX350而不能用RTX2060?
答案很簡單,想在一顆獨顯晶片內塞進更多計算單元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除了成本以外還包括更高的TDP功耗。
對武裝MX350獨顯的輕薄本來說,單風扇雙熱管就算比較豪華的設計了
GeForce MX350的TDP只有25W,只需一根熱管和只比手機充電器大一圈的電源適配器就能搞定;GeForce RTX2060的TDP高達90W,需要多根熱管和多組風扇才能鎮壓它的「熱情」,同時還需輔以1kg以上的電源適配器才能「帶得動」,這意味著搭配它的筆記本不可能太過纖薄,外出時很是累贅。
對了,英偉達為了幫助遊戲本「瘦身」,還推出了Max-Q設計的高端獨顯型號,其TDP較之標準版有著30%以上的較低,代價是降低頻率而犧牲了部分性能,目前移動獨顯的理論性能排行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