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課題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
2023-05-01 14:29:28
學點「三疊式」結構布局
執教 / 曾 怡
執教年級
九年級
選文材料
材料1《三隻小豬》
材料2《鄒忌諷齊王納諫》
材料3《桃花源記》
材料4《散步》
材料背景
《三隻小豬》誕生於18世紀甚至更早,是澳大利亞人約瑟夫·雅各布斯寫的一則童話;
《鄒忌諷齊王納諫》和《桃花源記》均為文言文,分別被編入部編版教材九下第六單元和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散步》是作家莫懷戚的一篇敘事類,也被編入部編版教材。
四篇文章體裁、寫作時間、國家(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卻採用了相同的「三疊式結構」行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材料1閱讀,初識三疊式結構行文方式。
2.通過材料2、3閱讀,探討三疊式結構安排對人物性格、故事情節和作者寫作意圖的作用。
3.梳理材料4寫作思維導圖,學會運用「三疊式」進行寫作構思。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材料1、2、3閱讀,初識並探討三疊式結構安排對人物性格、故事情節和作者寫作意圖的作用。
2.梳理材料4寫作思維導圖,學會運用「三疊式」進行寫作構思。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匯集選文篇目的閱讀材料、學生課前自讀選文材料
教學時數
1課
教學過程
板塊一:識「三疊式」之外形
1.師:聽過《三隻小豬》這個童話故事嗎?請一個同學來講一講。
2.根據同學們的複述,結合材料1,我們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梳理這則童話的故事情節,請同學們填寫下面的表格。
人物 | 情節 |
豬老大 | 修草房子,被狼吹倒了 |
豬老二 | 修木頭房子,被狼撞到了 |
豬老三 | 修磚頭房子,把狼趕跑了 |
3.請生從三個故事情節的異同角度來談談這則童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總結:
故事情節非常簡單,文中出現了三隻小豬,他們修房子的情節三次反覆出現,三個情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都修房子,但是修房材料不同;房主和房子結局各不相同。三個情節相似中富有變化,使得全文曲折而又生動,具有重複與變化之美。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疊式」結構布局。
4.請生試著為「三疊式」結構下一個定義。
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共同明確:
三疊式指在一個故事裡,或同樣的場面出現三次,或類似的情節出現三個,從而表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5.發現中國古代小說中的「三」。
師:剛剛看到的是外國童話中有趣的三疊結構,其實,在中國古代小說中有許多與三有關的故事。你們能說幾個嗎?
(預設: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三讓徐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三攻太平府、三打祝家莊、三敗高太尉、三借芭蕉扇、三戲唐三藏)
板塊二:明「三疊式」之作用
1. 小組討論:
師:從外國到中國,「三疊式」結構被不斷運用到文章中。這些不斷重複的情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構成了一個個完整而曲折生動的故事。
那麼這種結構安排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閱讀材料2、3,先擬出故事情節中的「三疊」再從人物性格和作者意圖兩方面探究「三疊」運用的作用。
2.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3. 歸納總結:
材料2《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問
一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二問妾:「吾孰與徐公美?」
三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三答
一是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二是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是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思
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於臣。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大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三類比
一比:從「臣之妻私臣」聯想到「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拿「妻私臣」與「宮婦左右私王」進行類比;
二比:從「臣之妾畏臣」聯想到「朝廷大臣莫不畏王」,拿「妾畏臣」與「朝廷大臣畏王」進行類比;
三比:從「臣之客欲有求於臣」聯想到「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拿「客有求於臣」與「四境之內有求於王」進行類比
三賞賜
一是上賞:受上賞的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二是中賞:受中賞的是「上書諫寡人者」;
三是下賞:受下賞的是「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三變化
一變:「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二變:「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三變:「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全文6處「三疊」。其中「三問」中為鄒忌一人三問。所聞對象不同,問句不同。「三答」中妻的「私」、妾的「畏」和客的「有求於我」都在看似相同的情節,不同的答語中展現出來。
材料3《桃花源記》
三疊的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漁人發現並進入桃花源——漁人離開並再尋桃花源——劉子驥尋桃源未果。
人物形象:
生動刻畫了背信棄義的漁人形象。
作者寫作意圖:
從偶然發現並進入桃源,再到處處「志之」卻「尋而未果」以及真實人物劉子驥加入尋找仍無果的情節,暗示我們桃花源是一個似真實幻、似有實無的存在,這樣美好的理想生活狀態在當時的社會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板塊三:學「三疊式」之結構
師:三疊式的結構文章在現代文中也常見,只是不像材料2.3那麼明顯。
從三疊式結構行文的角度,擬出《散步》一文的思維導圖。小組討論,推選一名同學上臺展示。
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藉助《三隻小豬》初識了三疊式結構行文的方式,藉助相似情節的重複,使人物性格、故事情節、作者意圖都得以充分展示。
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都有採用「三疊式」的結構行文的文章。其實從名家到我們,都可以用,運用到我們的作文當中。
當然,「三疊式」不是記敘文的終結式和唯一式。我們今天只為習得一「法」,為以後的個性化寫作搭建一個平臺。課後請大家試著用「三疊排比式」,擬出作文《我的媽媽》寫作思維導圖。
作業布置
試著用「三疊排比式」,擬出作文《我的媽媽》寫作思維導圖。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