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喜劇怎麼樣(喜劇中其他類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運用)
2023-05-18 19:07:01 4
放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人,或者說漢人,應該不太能歸集於幽默感非常發達的民族之一。我們悠久的中華文化中,不缺恢弘大氣,不缺晦澀艱辛,也不缺神秘詭異,甚至才子佳人唯美浪漫也汗牛充棟。唯一有些缺乏的,是會心的一笑。
所以,周星馳的出現才如此難能可貴。在香港喜劇發展史上,繼六十年代的都市喜劇、七十年代的許氏三傑和八十年代的功夫喜劇之後,在黃金般的九十年代,迎來了無釐頭喜劇的君臨天下,李力持、劉鎮偉、王晶等一位位導演,也在於星仔的合作中,達到了個人事業的最高峰。
即使以現在的眼光,回望周星馳的巔峰時期,仍然讓人覺得瘋狂。1992年,香港電影票房前五名,全部是星仔作品,五部合計斬獲票房接近兩億!要知道在14年 後的2006年,香港全年本土片票房總和,也不過2.53億元。對這五部影片稍加分析,兩部《鹿鼎記》和《家有喜事》走的是眾星雲集的路數,前者雖然只是 藉助金庸小說之殼,但以原著文本在華人世界影響力之大,成功當屬捷徑。而後者之中,周星馳並非單一主角,至少張國榮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笑料。另外兩部影片 《審死官》和《武狀元蘇乞兒》都是改編自民間傳說,正邪對立黑白分明,戲劇衝突張力十足。五部影片在戲劇模式上,仍然還保有「都市」和「功夫」這幾種類型 片的套路,加上前一年大賣的《賭俠》為代表的賭片,可以說,依然是從六十年代延續下來的香港喜劇傳統餘波。
而在經過了相對低潮的93年後,圍繞在周星馳周圍的一幹導演,連同星仔本人都開始思索一個「求變」的問題。《濟公》票房的失敗,讓根治於傳統喜劇模式的「周 氏」無釐頭走進了死胡同,必須有新鮮血液的注入,才能讓喜劇這種最具票房號召力的電影類型煥發新春。從之後的作品來看,「無釐頭喜劇」的確煥發了第二次青 春,從94年至99年,周星馳佳作不斷,在香港電影逐漸走向衰落之際,幾乎以一己之力,為港片扛起了半壁江山。同時,這一時期周星馳的作品在主題和情感表 達上加入了更多喜劇之外的東西,也讓「無釐頭」從單純的賀歲喜劇和「合家歡」式的爆米花影片,逐步登上大雅之堂。
這裡,我們截取其四,為我們的文章作注。這四部影片,兩部由周星馳自導自演,另外兩部則分別出自劉鎮偉和葉偉強之手。它們分別是《國產凌凌漆》、《回魂夜》、《百變星君》和《功夫》。
從 1994到2004,四部影片橫跨整整十年,也見證著港產電影從峰巔跌落谷底。而周星馳本人,卻在這十年中逐漸從星仔變成星爺,在逆市裡維繫著港產喜劇的 最後尊嚴,面對日益肆虐的韓流和好萊塢大片的多重夾擊,頑強的霸佔著香港本土電影票房排名的前兩位直至今天。而以今時今日港片的持續低走來看,在很長一段 時間內,這個記錄或許還將繼續。
四部作品水準參差不齊,如《功夫》和《國產凌凌漆》,幾乎被公認為星爺的代表作,而《回魂夜》與《百變星君》,卻可能被許多人忽視。之所以將它們作為樣本,因為在這些影片中,我們不難歸納出兩個共同點。
一是在以喜劇為核的同時,充分加入了另一類型影片的元素,較之93年之前的作品,或許舊酒不變,但至少換上了各色的華麗酒瓶。《國產凌凌漆》的特工片類型, 《回魂夜》的恐怖片類型,《百變星君》的科幻片類型和《功夫》的動作片類型,被創作者截取了精髓之「形」,包裹在「無釐頭」的骨肉之上,頓時令人耳目一 新。
二是都向某部經典影片或經典角色致敬。當然,除開在《功夫》中對自己的偶像李小龍致敬外,其餘三部影片更多的屬於惡搞。無論是凌凌漆對應的詹姆斯邦德,還是 回魂夜戲仿的殺手萊昂以及百變星君模擬的金凱瑞,都掩飾不住深深的調侃之意。但這種調侃並非惡意,而是被星爺信手拈來,成為笑料的一部分,讓熟知原作者會 心莞爾。不熟悉的觀眾也並不會因此影響觀片樂趣。
類型元素融合的三種武器
作為喜劇與其他類型電影的融合,其實無論在好萊塢影片還是香港本地電影中,都早已不乏前例。甚至可以這麼說,喜劇作為一種特殊的類型電影,很難單獨撐起一部 故事長片。所以,它必須和其他類型相互糅雜,才能有豐滿的血與肉。畢竟,卓別林和劉別謙的時代已經過去,單純的滑稽動作已經很難搔中人們的笑點。特別是在 網絡段子鋪天蓋地的今天,堆砌笑料的喜劇幾乎百分百都只能淪為爛片一流,而細數近年來獲得成功的喜劇,也無不有其他類型混雜的身影。如《瘋狂的石頭》是典 型的多線式黑色幽默,《失戀33天》和《非誠勿擾》系列屬於都市愛情輕喜劇,而至今仍佔據票房排行榜頭把交椅的《泰囧》,則將公路電影的元素巧妙融入故事 當中,收穫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奇蹟。
《國產凌凌漆》和《回魂夜》的成功,在於選擇了一種很少有港式喜劇用到的類型模式。特工電影的驚心動魄和恐怖電影的步步驚魂,在所有類型片中,離喜劇效果算得風馬牛不相及。但運用之微妙存乎一心,反其道而行之,有時候卻會收穫意想不到的妙處。
其實在好萊塢影片中,這種充滿「間離」效果的結合也並不罕見。前者如《白頭神探》和《王牌大賤諜》,後者諸如《驚聲尖笑》系列,都是經典案例。只不過在華語 影壇,有底氣做這種嘗試的,除周星馳外,暫時別無分號。成龍大哥倒是有些影片涉及特工題材,雖然不無「笑」果,但要歸於喜劇類型,卻有些勉強,這裡就不歸 納在內了。
而《百變星君》與《功夫》,則更多的是在較為成熟的類型片譜系之下,加入周星馳特有的無釐頭表演風格。雖然科幻與動作類型的喜劇原本就是港片得意之作,但能做到這兩部影片這般成功,又不能不說是星爺的獨到之處了。
在此,筆者試圖總結周氏喜劇中類型融合的三種武器,以供各位看管探討。
一、反類型製造笑果
以007系列為代表的特工影片,在劇情模式上有著較為固定的元素——神秘的幕後勢力、作為雙方爭奪焦點的機密或是某種有價值的東西、高科技特工裝備,當然,少不了性感迷人的「某」女郎和刺激的戰鬥場面。這樣的流程,從肖恩康納利第一次在《諾博士》中亮相,到後來的《碟中諜》和《諜影重重》,雖然一直在變化,卻始終不離其宗。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國產凌凌漆》。以上的元素統統齊備,但卻以一種「反類型」的方式,運用到敘事的實際推進之中。
所謂「反類型」,在筆者的理解中,就是通過戲謔、嘲弄或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對某一類型片中的固有元素和體系格局進行一一解構,達到對該類型的諷刺,或者拓寬類型片道路的一種嘗試。以這個定義而言,《國產凌凌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特工類型電影。
作 為特工類型的第一要素,主角本人的個人英雄主義是重中之重。可以說,沒有了主角個人魅力的支撐,就不會有多達23部的007系列。康納利的優雅紳士,布魯 斯南的英姿帥氣,包括現任007克雷格並不經驗但極富滄桑感的男人味,去除了這些因素,詹姆斯邦德就不會成為今天家喻戶曉的王牌特工。但事實上,這種精英 路線和反大眾化的傾向,與周星馳歷來所堅持的草根路線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在《國產凌凌漆》中,周星馳與編劇谷德昭、李力持首先用來下手的,就是主角的身份和行為習慣。
欠繳過夜費的豬肉王子,被「組織」遺忘的過氣特工,這些與高大上毫不沾邊的人物設置,不但突出了主角阿漆的屌絲身份,更為影片製造了最初的爆笑包袱。於是,「反類型」在本片中最大的意義——搞笑作用,也就展露無遺了。
接下來,一眾主創繼續顛覆的,還包括以一系列無聊而搞怪的特工工具與武器,嘲諷每一部007影片中都會登場的高科技裝備。特別是惟妙惟肖的模仿007片頭持槍旋轉的畫面,嚴肅中帶著揶揄,不苟言笑之間點中觀眾笑穴,絕對是神來之筆。
當 然,星爺並非只會破而不會立。在極盡渲染阿漆的脫線、猥瑣、搞怪的同時,卻也以幾場拉風戲,迅速將其威武、多才的形象樹立起來。百貨商場飛刀制敵,富豪宅 中琴歌溝女,瞬間從「屌絲」變成「碉堡」,不但以反差和突兀製造喜劇效果,同時也為女主角李香琴逐漸被阿漆吸引,提供了邏輯上和敘事上的合理性。
文物失竊的謎團和幾大勢力的按照湧動,就這樣被星爺無釐頭的表演和各種辛辣的政治嘲諷衝泡成了一杯帶著威士忌風味的愛爾蘭咖啡。
二、超現實推動劇情
《回魂夜》與《百變星君》在周星馳作品中的特殊,在於採用了較為少見的超現實設計。前者用超能和厲鬼構建起一個陰風陣陣的詭異世界,後者則利用超現代的科學打造出高於生活的幻想世界。
這樣的設定在周氏喜劇裡並不多見,恐怖題材只此一家,科幻題材也要等到十三年以後,才被星爺再次在《長江七號》中祭出。而這兩部影片,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表面上「草根」身份的缺位。
《回 魂夜》裡,LEON是個身懷絕技的超級「整鬼專家」,而《百變星君》裡,李澤星乾脆就搖身一變,成為了牛逼哄哄的富二代。這與周星馳慣用的「小人物心酸血 淚史」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且慢,一眾狡諧的主創輕易想出了辦法。他們讓LEON不被凡人理解,甚至被關入了精神病院,又讓李澤星童鞋驚覺自己是某跟班 的偷情私生子,被趕出豪宅,瞬間過上一文不名的生活。如此一來,周氏喜劇中常見的對小市民和弱勢者的嘲弄又可以盡情的耍出各種花樣了。
無論是靈異也好,科幻也罷,這種元素的運用,除開製造各種笑料之外,更大的功能還在於推動敘事的發展。
如《回魂夜》,整個故事都是架構在恐怖片類型框架之下。而《百變星君》當中,雖然前半部分幾乎沒有涉及科幻,但從星仔被炸之後,如果沒有科幻元素的注入,故事也就沒有了繼續發展的可能。
首 先,超現實元素為電影提供了戲劇衝突爆發的原因。《回魂夜》中,李阿婆的還魂揭開了她神秘死亡的理由,並因此引發了其兒子與兒媳為掩蓋罪狀而導致身死化 鬼。兩名厲鬼為了復仇,而公寓中的其他人為了保命,基本的戲劇衝突由此而誕生。而《百變星君》中,反派出現時雖然是以傳統黑幫的形式,但星仔的死而復生, 則已經藉助了「幻想科學」之翼,雙方後來愈演愈烈的戰鬥,更是在科幻的題材下步步升級。
其次,超現實元素為電影貢獻了反派形成的機制。李阿婆的兒子兒媳固然是頭七還魂的厲鬼,而在《百變星君》裡,最終BOSS小馬哥也是經過科學改造的鐵甲威龍。也正因如此,正邪雙方的爭鬥才能高潮不斷,笑料連連。
最 後,超現實元素還為主角戰勝反派提供了可能。無論是LEON充滿惡搞風格的各種「整鬼利器」,還是阿星變身成的「超級微波爐」,在極盡搞怪之能事的外表之 下,主角都是用超現實的力量,擊敗了超現實的敵人。雖然一個是大團圓的結局,另一個則有些悲劇的意味,但終究都在周氏喜劇中不可缺少的感情線上,獲得了美 人的芳心。
頭 七回魂、厲鬼殺人的陰風陣陣,卻變成了被濃鬱奶香味掩蓋可可之苦澀的卡布奇諾。而七十二變、正邪對決的未來童話,則如同哈根達斯的濃香冰淇淋,讓人愛不釋 口。被譽為後現代解構大師的周星馳,如同揮舞著魔術棒一般,在相同的食材中加入不同的配菜和香料,頓時一盤盤口味迥異的美食端上桌來,讓人食指大動,卻又 春蘭秋菊,各佔勝場。
三、混元素贏得票房
從 與李力持共同執導的《唐伯虎點秋香》初持導筒,到《大內密探零零發》的單獨執導,再到21世紀以後的自編自導自演,周星馳逐漸習慣了從單純的演員向操控全 局角色的轉換。而其中集大成之作《功夫》,則是將草根喜劇、功夫幽默、個人救贖和溫馨愛情等各種賣座元素雜糅在一起,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香港都創造了驚人 的票房奇蹟。
發 軔於李小龍之手的功夫喜劇,經過成龍和李連杰兩位功夫巨星的發展,已然成為香港重要的本土亞電影類型之一。而周星馳在早期電影中,已經對這一類型做過嘗 試。無論是新精武門系列,還是無敵幸運星,都有著香港喜劇一以貫之的動作血統。但與傳統無釐頭喜劇不同的是,在功夫中,作為導演的周星馳更多的使用了一種 近似於昆丁.塔倫蒂諾般的手法,將無數流行元素融入到功夫類型電影的主枝幹上,又像《怪物史萊克》的招牌賣點偷師,悄無聲息的藏著許多經典電影的經典鏡 頭。難怪很吃這一套的美國人會連續將華盛頓影評人協會和波士頓影評人協會兩項最佳外語片將一股腦送給星爺,還順帶捎上一座「《時代周刊》年度十佳影片」的 頭銜了。
繼 《少林足球》啟用趙薇為女一號之後,在本片裡,馮小剛和黃聖依的出場,帶來了更多的大陸元素。相對於周星馳過往作品,這首先在電影的地域性上已經是一種混 搭。當阿星摟起黃聖依所飾演的盲女纖細的腰肢,與身後《亂世佳人》中的蓋博與費雯麗遙相呼應,本片的惡搞加糅雜的情趣就已經昭然若揭。
《蜘蛛俠》、《指環王》、《閃靈》和《芝加哥》等影片中的經典橋段都能在本片中找到端倪。如果沒有發現這些充滿著智慧的小細節,固然不會影響你觀影的流暢性,但尋寶般的樂趣,自然也無從享受了。
此 外,好萊塢老式歌舞片中的載歌載舞,西部片中的孤膽英雄,日本漫畫中的「渦輪腿」和港漫中最常見的飛沙走石、山崩地裂,再加上金庸筆下的「神鵰俠侶」對決 黃玉郎筆下的「火雲邪神」,雖然在造型上可謂「一方猥瑣一方相當猥瑣」,卻也造成了「關公戰秦瓊」般的熱鬧效果,讓觀眾有了別樣的體會和滿足。
當 然,作為最主要的類型元素,喜劇和功夫兩大特色,更不會被周星馳所忽視。無論是豬籠城寨中阿星的色厲內荏,還是在公交車上被「四眼仔」輕易制服,都延續著 星爺本人慣用的「草根喜劇」模式,將小人物的可憐與可恨詮釋得淋漓盡致。而在功夫元素上,不但從動作設計和形象設計都充滿了李小龍和截拳道的「即視感」, 還搬出了粵語老片中的「如來神掌」,成為制服大BOSS的終極絕招。
對了,別忘記髮型「飄逸」的火雲邪神扮演者梁小龍,本身就是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電視劇《霍元甲》中的男一號。
曾 經在網上看到有人討論,如果《功夫》放到今天上映,能夠斬獲多少票房?從本片上映時的2376塊,到截至去年11月為止的1.76萬塊,全中國的銀屏數量 獲得了幾何級的增長,2004年時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二、三線城市,現在成為了票房的主力軍。大膽猜測,如果《功夫》能放在今日上映,雖說不一定能夠超越 《泰囧》,但PK過《大鬧天宮》,恐怕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吧。
致敬精神的四種妙用
一是政治嘲諷。《國 產凌凌漆》拍攝於1994年,其時正是香港回歸前夜,香港民眾普遍的恐慌心理,在許多影片中都能展現一二。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的香港電影中,「移民」 與「九七」是出現頻率相當之高的兩個詞語,富人乃至中產階級群體中,不少人存在某種程度上的「末日情結」,這一點,在倪匡的小說《追龍》裡更是極其直白的 表露而出。
與 某些電影人的一片惶恐相比,周星馳多少屬於處變不驚的那一種。細細品味他在那一時期作品中流露出的蛛絲馬跡,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對於香港的「改朝換代」他 大概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的。不像某些人猶如英國殖民當局遺老遺少般的如喪考妣,星爺的心態,更像是王朝更迭時期的低層民眾——皇帝換誰坐,總有 我的一口飯吃。
但 這種態度,卻並不妨礙他心目中對大陸各種醜惡落後根深蒂固的影響。這即與當時大陸的現狀有關,也是某些媒體添油加醋宣傳的結果。不過與電影關係不大,我們 暫且不做討論。回到星爺的作品《國產凌凌漆》。在本片中,周星馳借「愛國特工」之名,以惡搞詹姆斯邦德的方式,將他心目中的大陸嘲弄的體無完膚。
首 先,整個陰謀的幕後主使,正是軍方的高層,而他監守自盜的行為,也象徵了以周星馳為代表的香港人對於大陸政權高層的不信任。蘇聯解體之後,前蘇各國領導人 確實有過變賣國家資產的風潮,那一時期的港片中也有所體現,如成龍的《警察故事之簡單任務》。而周星馳改頭換面,將舞臺背景移到中國,從整個故事架構來 看,與冷戰過後的007系列其實非常接近。但醜化的對象從歐洲前社會主義國家變為中國,其中的諷刺意味,就不言而喻了。
特 別是片中對大陸執法機構的嘲諷,化作了一場經典的搞笑橋段。不識字的文盲被誣衊為偷看國家機密、而無論是高官之子的威脅,還是功夫高手的輕功,都難逃一 劫,只有拿出人民幣的阿漆,不但安然無恙,還瞬間與行刑者稱兄道弟起來。一條性命的代價不過區區一百元而已,聯想起開場時司令拿出五毛錢囑咐達文西去買奶 茶,並鄭重叮囑一定要記得找零。周星馳對大陸從政治到經濟全方位的嘲諷打臉,也就可見一斑了。
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必要翻出二十年前的舊帳,來斥責星爺當年的「反動」與「無禮」。諷刺喜劇允許誇張,唯有如此戲劇化的表達,才能夠讓人於笑聲中啟發思考。
二是戲謔經典。與 其他三部影片不同的是,《回魂夜》雖然處處都在模仿《殺手萊昂》,但其本身卻並不屬於同一類型的影片。《殺手萊昂》是含裹著警匪題材的劇情片,而無論是恐 怖元素還是喜劇元素,都難尋蹤影。所以,與其他幾部影片或多或少存在致敬之意相比,《回魂夜》中的港版「leon」對原版leon,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惡 搞。
正 因其完全的惡搞精神,所以才能夠更加的肆無忌憚。在《回魂夜》中,造型師不僅把周星馳對LEON的模仿學了個十足十,就連《殺手萊昂》中的女主角也沒放 過。莫文蔚在片中有些怪異的少女裝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戲仿《殺手萊昂》一片中的娜塔莉波特曼。而兩人雖然永隔陰陽,卻終究牽絆的愛情,終於也可以一 慰為了《殺手萊昂》的慘烈結局而心存遺憾的觀眾之心了。
除了男女主角外,《殺手萊昂》中萊昂標誌性的萬年青盆栽,也被移植進了《回魂夜》的LEON手中。不過這一次,小小綠植不再是主人公寂寞的象徵,而變成了高科技的「尋鬼雷達」。原著中兩人一「植」的「鐵三角」,至此在戲仿之作中大團圓,譜寫出另一段影壇佳話了。
三是復刻佳作。《百 變星君》在四部影片中的獨特之處,在於與其他幾部作品或充滿敬意、或不懷好意的效仿不同,本片更大程度上應該被歸結於「跟風」一流。一年前的1994年, 《變相怪傑》憑藉絕佳創意和金凱瑞癲狂的表演,斬獲全球3.51億元的票房。第二年,《百變星君》宣告誕生,在彈丸之地的香港,也收穫了3500萬元入 袋,在當年票房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一個被稱為「好萊塢的周星馳」,一個被叫做「東方的金凱瑞」,但兩人之間的表演軌跡,直到此作才初有交匯。周星馳用風格 與金凱瑞類似的無釐頭表演,遙遙的向太平洋彼岸的同行偷師一招。好在《百變星君》上映後票房與口碑都屬上乘,倒是沒有砸了兩人的招牌。
不 過與《變相怪傑》中略帶魔幻色彩的神奇面具相比,《百變星君》選擇了中規中矩的科幻路線。所以,片中正邪雙方爭鬥的焦點,也從對面具的爭奪,變成了各自憑 借「科技」的力量變來變去。是不是有些熟悉?對了,不就是《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戰二郎神嗎?看來,在仿效西方名作的同時,周星星同學也沒忘記向中國古典 名著致敬一把。
其 實在本片中,除開無拘無束的變化功能十足十的仿效了《變相怪傑》外,本片其他的著重點與金凱瑞的經典喜劇關係不大。星仔本人從無惡不作、人見人憎的富二 代,變成正義化身的超級英雄,還有雖為榮華富貴而拋棄親生老爸,卻在危急關頭捨命相救的豪情偉業,以及麻雀變鳳凰的梁詠琪銀幕處女作,這些才是更讓本作受 歡迎的賣點。
順便一提,你知道《變相怪傑》中那個面具的來歷嗎?它是北歐神話中惡作劇之神洛基的神器。是的,就是《雷神》中那個永遠的悲催小弟,和《復仇者聯盟》中被綠巨人浩克掄起來當枕頭般虐成渣的那個「好弱的神」。
四是致敬偶像。作 為最有誠意的致敬之作,《功夫》致敬並不是具體的某一部電影,而是香港影壇最為傳奇的人物,也是導演和男主角周星馳心中最崇拜的偶像。可以說,如果沒有李 小龍當年在熒幕上的叱吒風雲,就不會有日後的周星馳。若非從小受偶像的感染,當年他不會拉上好友梁朝偉一起報考無線藝員培訓班,而這兩位註定留名華語影史 的巨星,或許根本就沒有邁上影壇的機會。周星馳本人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承認,比起成為演員,他更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李小龍式的功夫高手。
雖 然在現實生活中難成高手,但電影卻幫助他在熒幕上實現了這個夢想。就像姜文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和王小帥的《我11》一樣,《功夫》也是一部導演為自己 的青春做註解的電影。雖然不像前二者那般寫實,但從草根的混混到名震一時的喜劇之王,誰又能說《功夫》中星仔的人生軌跡,和周星馳不是如出一轍呢?
很 多人不知道的是,周星馳之所以選擇元華來飾演「包租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曾經做過李小龍的替身。而在阿星神功大成後,對戰斧頭幫小嘍囉時使出「無影 腳」,將一種黑衣人腳掌踩入地面,其實也是在向李小龍童星時代的作品《細路祥》致敬。另外,白衫黑褲的造型,與包租婆威脅斧頭幫老大的橋段等等細節,都有 典有據,無不寄託著星爺對早逝偶像的致敬之情。
不朽的功夫之王李小龍,加上終將邁向不朽的喜劇之王周星馳,《功夫》這部作品,也就註定將不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