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的真實相貌(潘金蓮原來是一個顏值控)
2023-05-18 21:07:29
初看水滸,有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書中介紹說,潘金蓮是清河縣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陪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然後又說,「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不會風流;她倒無般不好,為頭的愛偷漢子。」
這就有些奇怪了。
潘金蓮連主人的騷擾都堅決不從,應該算是一個貞節烈女。但為什麼在大戶家拒絕誘惑的潘金蓮,到了武大這兒就專門愛偷漢子,變成一個蕩婦了呢?
更何況,後來她不但偷漢子,而且還和漢子一起合謀殺死了老公,箇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按理說,古代的使女地位低下,如果能夠從了主人,再有機會生個一兒半女,做一個小妾,應該算是最好的結局。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救的那個金翠蓮,後來就做了趙員外的外室,和父親金老兒爺倆小日子過得還算安穩舒適。
潘金蓮的手腕要比柔弱窩囊的金翠蓮強得多,將來在主母那兒也不一定吃虧。從了主人,難道不比偷漢子更好?
看完後面的情節,我們會發現潘金蓮其實沒有變,她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她是一個十足的顏值控。潘金蓮不喜歡錢財,不滿足吃飽穿暖的安穩日子,她只是喜歡帥哥!
這一點,從潘金蓮和武松第一次見面就表露無疑。
武松因為打死傷人的老虎做了陽穀縣的都頭,而武大郎因為不堪清河縣浮浪子弟的騷擾也搬到了陽穀縣,哥倆兒在大街上相認。
然後武松跟哥哥來到家裡,和嫂嫂相見。原書裡這樣描寫:
那婦人在樓上看了武松這表人物,自心裡尋思道:「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得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不像人,七分倒似鬼,我直恁地晦氣!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氣力。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裡住?不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
潘金蓮的心理活動有三層:
一是這個小叔子好高、好帥、好壯啊!呀呀,想想就動心!
二是聽說武松還沒有結婚,趕緊讓他搬家裡來住!
三是上天掉下個武二郎,我的機會來了!
那一幅見到帥哥就流口水的形象,躍然紙上。
而且,潘金蓮可不只是在心裡想想,她還迅速付諸行動。
在平時,她不斷用言語撩撥武松,只是武松把她當成親人看待,沒有往那方面想。
不久,在一個大雪天,潘金蓮特意把武大趕出家去做買賣,然後在武松房裡生了炭火,買了酒肉,「我今日著實撩鬥他一撩鬥,不信他不動情……」
只是她沒有想到,武松是鐵骨錚錚的漢子,怎麼可能做這樣的無恥之事!面對潘金蓮的勾引,武松義正辭嚴地痛斥:「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得是嫂嫂,拳頭卻不認得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
在武松這兒,潘金蓮碰了一個硬釘子。但潘金蓮的心,並沒有因此安靜下來,直到她遇到了西門慶。
關於西門慶的長相,書裡有交待。當時王婆告訴西門慶說,要想偷情,必須五件事俱全,其中第一位就是要有潘安的貌。西門慶則回答說,「我的面兒雖比不得潘安,也充得過」。顯然,西門慶長得並不醜,甚至還應該有些帥氣。
然後我們看王婆定計教西門慶勾引潘金蓮,環環相扣,從一分光景到十分光景,簡直絕妙。讓人都不敢把那些步驟在這兒寫出來,生怕教壞了世人。
很多人都讚嘆王婆的計策高超,但孰不知,其實潘金蓮心裡明白著呢!
從潘金蓮在武松房中試探武松我們就看得出來,她絕對是此中高手,並不比王婆的手段差。西門慶在那兒按王婆的步驟一點一點試探潘金蓮,潘金蓮也在不斷試探西門慶。直到西門慶試探到最後一關,潘金蓮也明白了對方心意,乾脆採取了主動!
書中這樣寫的:
那婦人便笑將起來,說道:「官人,休要羅唣!你真箇要勾搭我?」西門慶便跪下道:「只是娘子作成小人!」那婦人便把西門慶摟將起來……
同樣是被勾引,武松是拍案而起,厲聲怒斥,潘金蓮則是「你是來真的麼,別整那沒用的,快來!」然後反客為主。
可見,不是什麼勾引的水平太高,只不過是人心有別而已。
老話說得好,樹根不動樹葉白搖晃。你心裡沒有那事,別人的計謀再嚴密又有何用?反過來,如果心裡想的淨是那種事,別人不勾引你,你還可以勾引別人。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當年潘金蓮的主人,清河縣那個大戶,一定是長得醜,甚至還可能老,不合潘金蓮的心意,所以才堅決拒絕。
但對於男人來講,這樣的拒絕傷害是巨大的。尤其對方還是一個有錢有勢、能夠決定你前途和命運的男人。
所以,潘金蓮遭到了大戶最惡毒的報復:你不是嫌棄我又老又醜麼,我把你嫁給一個比我更醜的武大郎!這一招,夠狠。
對於這樁婚姻,潘金蓮自然是不甘心的。
你想,一個天生愛美男的顏值控,偏偏嫁給了一個又矮又醜的「三寸丁谷樹皮」,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晚上還要同床共枕,心裡的那份窩囊和不爽,可以想像。
但嫁給武大郎比在大戶家,潘金蓮至少得到了一個好處,那就是自由。她從大戶人家的使女變成了家庭主婦,而且老公還是一個「妻管嚴」,所以,才有了她在清河縣「專門愛偷漢子」。
潘金蓮肯定也經常想,離開眼前這個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武大郎,得到徹底的人身自由,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比如她勾引武松不成,倒打一耙,反說武松調戲自己。武大郎不信,於是潘金蓮借勢撒潑:「混沌魍魎!他來調戲我,倒不吃別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話,我卻做不得這樣的人!你還了我一紙休書來,你自留他便了!」
相信潘金蓮這樣的話說過不止一次,但武大郎好不容易撿了這樣一個漂亮媳婦,怎麼可能輕易放手寫那休書!
只不過,英武如豹子頭林衝,有個漂亮媳婦都惹來了殺身之禍,何況一個窩囊無用的武大郎!
他不知道,他撿到的,不是一個寶,而是一場災。
客觀地說,潘金蓮的人生確實是一場悲劇。
她的可悲在於,生在了一個不幸的時代,使得她沒有一條正常的渠道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即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見帥哥就愛、連小叔子都勾引也為社會道德所不容。
而無論古今,殺人都是犯法的行為,無論什麼樣的理由。武大郎無罪,更不該死。
要知道,潘金蓮偷情被武大郎捉姦,理虧的西門慶是嚇得鑽到了床底下的。是潘金蓮慫恿西門慶用武力解決問題,把武大郎一腳踢翻。
即使如此,武大郎也給了潘金蓮一條出路:只要為自己治病,前事則可以一筆勾銷。
怎奈,潘金蓮春心已起,她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也許,潘金蓮的心裡也是充滿了恨意的。
她恨自己生在了一個找不到出路的時代,而她卻非要生生闖出一條路來。
於是,在這個過程中,毀滅了別人,也毀滅了自己。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熱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