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出軌的電影(關於出軌的電影 這10)
2023-04-19 04:40:24 1
星期五言:我們這裡講的出軌就是情人夫妻之間的那事兒。另外伴隨出軌又衍生出了很多相關詞彙,如:小三、婊子、綠帽兒、隔壁老王……奇怪,為什麼這些詞彙大部分都是貶義甚至帶有侮辱性的,這對第三者公平嗎?出軌這件事到底又該怎麼概念呢,是通過肉體、意識,還是行為的尺度?我們又該怎樣劃分背叛、本能、對美好事物的嚮往這三者的界限呢?
以下推薦15部電影大致分成三類:一類是站在倫理角度反思出軌的(這類電影大部分出現在亞洲、義大利、美國等家庭概念比較重的國家和地區);二類是站在理論角度分析出軌的(這類電影大部分出自比較開放歐洲導演之手);三類是不分析也不站隊的(比如說伍迪艾倫那種)。
或許這些電影能幫那些處在「出軌困擾」中的人找到一些解決方法。
廢話少說,「星期五文藝」上片——
(另註:歡迎加入文末的答題環節)
1、《義大利式離婚》(1961)
原名:Divorzio all'italiana
國家:義大利
導演:皮亞託·傑米

「推薦語」一個義大利的落魄貴族中年男人,愛上了自己的小侄女。這下好了,一邊是自己又醜又纏人的妻子,一邊是清純的小仙女…到底這個出軌是哪邊的錯?中年男又該怎麼辦?
2、《母親與娼妓》(1973)
原名:La maman et la putain
國家:法國
導演:讓·厄斯塔什

「推薦語」比起義大利,現代法國可前衛多了,在沒有太多倫理道德的限制下,愛人和情侶會發展成什麼樣呢?思想開放、性開放又會帶來什麼問題呢?這部電影用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的「亂交」充分把這些問題展現了出來。因此這部電影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性。
3、《莫裡斯》(1987)
原名:Maurice
國家:英國
導演:詹姆斯·伊沃裡

「推薦語」如果說為了本性而拋棄了愛人和親人算是一種背叛,那麼為了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範而拋棄了愛情算不算背叛呢?這部《莫裡斯》用兩個同性男人的成長曆程演示了這個問題——從他們年輕時無拘無束、不畏世俗壓力勇於追求愛情,到踏入社會後猶豫不決,最終被現實磨平回歸「正常人」生活…到底本性和道德榮譽哪個更重要?
4、《愛情重傷》(1992)
原名:Damage
國家:英國、法國
導演:路易·馬勒

「推薦語」一個英國上流社會的老男人,愛上了自己的兒媳婦(這軌出的是不是有點大!)。當然,你不說,我不說,出軌雙方只要不介意(我是指沒有其他陰謀,純粹為了愛),不洩露秘密,那也就看似沒什麼問題了。萬能的電影為我們創造了這種理論條件。可這樣真的就能萬事大吉了嗎?畢竟出軌影響的可不是單單兩個人,最終,一切趨向了崩潰…
5、《英國病人》(1996)
原名:The English Patient
國家:英國、美國
導演:安東尼·明格拉

「推薦語」《英國病人》從某個角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理想的夫妻(這裡指的是傳統說的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和感性的愛情是多麼不同的兩件事!不然,電影中的那對出軌戀人的愛情怎麼能如此打動人!
6、《鰻魚》(1997)
原名:うなぎ
國家:日本
導演:今村昌平

「推薦語」故事發生在日本上世紀末的一個傳統家庭中——男人在外工作賺錢,女人在家做飯做家務。一片祥和溫馨……直到男人意外發現妻子跟其他男人在自己家中偷歡。男人憤起痛死了自己的妻子,故事也從這裡真正開始,男主人公之後的一段路該怎麼走……
7、《冰風暴》(1997)
原名:The Ice Storm
國家:美國
導演:李安

「推薦語」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也就是性解放運動的後期。當然,華人導演李安並沒有正面追述歷史,而是從微觀上描寫了幾個家庭的內部生活。當然,這其中包括夫妻交換與出軌,而正是這種「性開放」,成了最終瓦解家庭的罪魁禍首。
8、《大開眼戒》(1999)
原名:Eyes Wide Shut
國家:美國
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

「推薦語」庫布裡克人生的最後一部作品。他通過一對典型美國中產夫妻各自的社交經歷,深入地探討了現代人的空虛、本能、罪惡感、疏離等問題。讓人回味無窮。
9、《最後一吻》(2001)
原名:L'Ultimo bacio,
國家:義大利
導演:加布裡埃萊·穆奇諾

「推薦語」電影用主人公,也就是那個出軌當事人第一人稱的口吻,向觀眾講述了他交女友、結婚、出軌的全過程以及心理描寫。另外,這部電影也是一部再典型不過的「義大利味道」的電影了!
10、《午夜巴塞隆納》(2008)
原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國家:西班牙、美國
導演:伍迪·艾倫

「推薦語」一個性感奔放的靚妹,一個滿口三從四德的綠茶妹,一對濫情的藝術家夫婦,這四人湊一塊會發生什麼事?一切都跟我們表面預想的不一樣了!且看這片擱伍迪·艾倫手裡能成什麼樣…
11、《浮城迷事》(2012)
原名:浮城迷事
國家:中國
導演:婁燁

「推薦語」很少有人去真正為「小三」鳴冤、打抱不平。更沒人敢隨便把「戴綠帽」的人反轉成批判的一方,讓那些本該被同情的怨婦成了反角。在中國,婁燁就這麼幹了!在這部電影中,他深入挖掘了社會矛盾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12、《女性癮者1&2》(2013)
原名:Nymphomaniac: Volume I
國家:丹麥
導演:拉斯·馮·提爾

「推薦語」這是部絕對的概念性電影,它似乎在對我們發出一句宣言:不以性為目的的愛情都是耍流氓!因此,劇中的女主角不顧家庭,不顧丈夫,不顧任何道德約束地去找男人「做」。這種女權到底意味這什麼,或者說到底什麼是女權,我想大概是這部電影要去闡述的。
13、《消失的愛人》(2014)
原名:Gone Girl
國家:美國
導演:大衛·芬奇

「推薦語」片中的男人本該是大眾眼中的渣男,他經歷了通常出軌人的套路:熱戀、結婚、厭倦、消極、欺騙、出軌…然而,這個故事似乎又顯的這位渣男有點值得同情,這全然在於渣男的老婆是個高智商,她奮起反擊了!於是,出軌的雙方(出軌方和受害方)被拉到了平級PK,而這種對抗下顯露出來的便是現代婚姻的虛假。
14、《完美陌生人》(2016)
原名:Perfetti sconosciuti
國家:義大利
導演:保羅·傑諾維塞

「推薦語」又是一部探討當下婚姻與家庭倫理的義大利電影。不同的是,這部電影直接把當事人(幾家人)拉倒了一個屋子裡,通過一場遊戲(公開手機簡訊)將所有人的秘密暴露出來。而這些事兒,不就出軌那些事兒嗎!
15、《摩天輪》(2017)
原名:Wonder Wheel
國家:美國
導演:伍迪·艾倫

「推薦語」這部電影中的出軌者是個家庭婦女。她的一邊是酗酒、無所事事、對女兒過分溺愛的丈夫,另一邊是個文藝青年 小鮮肉。如此出軌的絕佳機會換誰願錯過!而最終這位追求自由放縱的家庭主婦換來的又是什麼呢?是自由,還是審判?
看完這些片,你覺得,「出軌」到底誰該承擔更多的罪責呢?(單選)
A、出軌者B、第三者(小三、隔壁老王)C、出軌者的妻子或丈夫D、都有責(對等E、其他關注【星期五文藝】,聊聊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