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頒獎典禮鞏俐 黃渤(奪冠首輪口碑出爐)

2023-04-19 01:10:00 1

工作日的影院還沒恢復去年國慶檔的熱鬧,放映廳裡人與人之間隔著2~3個空位。

但即使有些「空曠」, 放映室還是有自發的掌聲、歡呼聲,有人一直看到最後影院的燈亮起,才緩緩離開。

當然最多的,還是哽咽的哭聲。

看《奪冠》之前,我其實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陳可辛 鞏俐黃渤,拍女排的故事,怎麼會不好哭呢?

但怎麼也沒想到,會這麼好哭。

《奪冠》帶我們重溫的,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特別熟悉的一段歷史。

就算你不是親歷者,也一定從廣播裡,從電視裡,從紀錄片裡,感受過那份燃,可是當我們在大銀幕上,切身去感受那種熱情,那種沉浸式的體驗,還是感覺特別不一樣。

就好像用一部電影的時間,跟著女排姑娘們一起走過30年,看著她們一次次浴血奮戰,一次次從汗水和傷痛裡站起來,在歡呼聲中高呼,擁抱,落淚。

所以雖然各大平臺還沒出分,但從微博、豆瓣到知乎,觀眾顯然已經用評論,為國慶檔開跑開了個好頭。

而直到看完整部影片,再平復心情寫下這篇文字,我才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懂得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只是贏嗎?她們只是永不言棄

實際上,對《奪冠》的質量,我們還是有個基本預期的。

畢竟,它的導演是陳可辛。

在港產片導演裡,陳可辛始終是個獨特的存在。他拍港產文藝片成名,但對內地主旋律影片的把握,甚至超出許多內地導演,再加上,這樣的陣容和用心,所以一開始就不意外它會好看,但最終看到的《奪冠》的成片,還是會有些驚喜與感動。

簡陋的訓練設施、牆上砸出的一個個排球印、身上「掛著彩」的女排姑娘們訓練時流下的汗水與淚水,80年代練場上五星紅旗距地面距離三米三二,是郎平心裡對標美國隊主攻手海曼的摸高距離,電影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真實。

雖然拍的是無比宏大的歷史,但以小見大,才是影片最好看的地方。

《奪冠》的好,就好在,影片關注的是一群平民英雄,而非神話。

電影統共拍了三場比賽:1980年大阪世錦賽中日對決、2008北京奧運中美對決、2016裡約中巴(巴西)對決。從而把影片分出三個時間段:八十年代中國女排從零到五連冠神話,2008年前後郎平擔任美國女排教練與中國對戰,以及2013年前後郎平重回中國國家隊擔任主教練。

所有的事件是拿郎平這條線牽起來的。但故事並沒有隻聚焦郎平一人,而是將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波瀾一一展開。

這是個無需劇透的故事,因為所有女排的傳奇觀眾早已耳熟能詳。

但陳可辛偏偏有更大的野心——他要還原那些被忽視的傳奇。

影片很多時候選擇了一種視角,將鏡頭對準了那群剛剛開始女排徵途的姑娘們。

在國產體育片中,很少能見到這麼一群鮮活的女孩。她們不再是那麼完美和高大上的傳奇隊員,而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國女孩。

會怕輸、更想求勝,有疲憊、有恐懼、更有勝利的欲望……

而影片就用少年陪打教練這個觀眾們的視角,去打量這些女孩們。

即使是老一輩觀眾,對老女排的印象,也是所向披靡,畢竟在1981-1986年,女排蟬聯了五連冠。

然而事實上,那個年代,歐美排球大國,已經開始引進信息技術。日本隊更被稱作東洋魔女。要贏,憑什麼?

沒錢,沒先進科技,我們只有——人。

透過鏡頭觀眾看到,很多姑娘在一天訓練結束時都瀕臨崩潰,膝傷、背傷、腰傷都是女排常見的傷病。

一次次發球、墊球、扣球,一塊塊鮮血淋漓的傷,一次次承受生理極限完成訓練任務的苦……

這個過程中其實很難不流淚,很難不為女排精神感動。因為中國女排能獲得這麼多的榮耀,真的不是因為哪位隊員的天賦有多高,也不是因為教練多厲害,而是一次次的艱苦訓練,才能換來一次次的奇蹟出現。

就像主教練說的,機器可以預測,而人的變化,無法揣測。

這些年來,大多數人只是看到女排姑娘的光輝,卻少有人知道,她們付出了多少努力。

《奪冠》這部電影,正是帶觀眾一起去見證這群女排姑娘,如何從普通人,一步步成為英雄。

這大概也是《奪冠》精彩的原因。因為這些電影中的人,或許在那個距離我們已經遙遠的80年代,切切實實活過,為祖國拼搏過。

觀眾可能已經不記得老一輩女排隊員的名字,但腦子一定仍然會不斷迴蕩著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那清脆響亮、振奮人心的一聲聲「加油」。

影片三段式的結構編排,歷史錄像和電影情節穿插結合,帶來的情感震顫也是一波接一波,陳可辛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拿捏上依舊很拿手,穩穩地把家國情懷、英雄敘事,以及個體化塑造融合到一起,讓影片情緒如海浪一般一波波衝向觀眾。

但歸根到底,影片最厲害的地方,還是讓一群如此鮮活、真實的人物出現在大銀幕上,當然,其中最響亮的名字,一定是——郎平。

鞏俐連聲音都像郎平?但影片演技炸裂的不止一個鞏皇

鞏俐到底交出了怎樣一份表演答卷呢?

飾演「鐵榔頭」郎平絕對是鞏皇生涯迄今的一大挑戰,為此鞏俐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一接下教練郎平這個角色,鞏俐就到女排國家隊訓練基地貼身觀摩郎平指導訓練球員,從眼神氣質到體態小動作,如小學生一般細細記錄在冊。

電影首支預告曝光,觀眾已經盛讚:「鞏俐連背影都會演戲!」

朱婷曾如是形容鞏俐扮演的郎平——「一見面就很震驚,我感覺郎導就在眼前」——

連郎平本尊都蓋章認證。

那么正片呢?只能說,我又被驚到了。

鞏俐真的把自己「藏」得很好,整部電影裡,只有郎平,沒有鞏俐。

鞏俐飾演的郎平,低頭與抬頭瞬間,就連犀利專注的表情,都詮釋地恰到好處。

肢體語言上,身高和常年訓練的傷病,讓郎平有點微微含胸駝背;

同時,傷病造成她有點高低肩,走路時更明顯。平時站著的時候,身體還會略向後仰,八字腳。

這一切,都被鞏俐完美還原。

但鞏俐最精彩的地方,還不是演出郎平的形,而是魂。

當聽到老友說自己「為中國女排帶來暫時的希望」時,她眼神堅毅、以篤定的口吻告訴他:我郎平從來不裝,都是玩真格的。

什麼意思?從曾經的鐵榔頭到歸來再次掛帥,郎平想做的,不僅是出成績,更是要復興女排精神。

她問朱婷:為什麼打球?朱婷的回答令人淚目——「成為你」。

但在郎平眼裡,「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因為中國女排,就是「我們」。

中國女排,從來不是某一個隊員,而是靠一代代球員。

鞏俐還演出了郎平的脆弱。

郎平是很少哭的,只有第十三屆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再次昂首站在世界之巔。

奪冠後的的郎平,在採訪中落了淚。然後轉身,離開記者的視野。

而在整部影片中,只有在「中巴大戰」前夜,鞏俐飾演的郎平獨自站在裡約的奧運場館,腦海中浮現著年輕時訓練、比賽的場景,淚眼朦朧。

但只有流淚的郎平,還不是全部的郎平。

影片中原本打沙灘排球的陳鹿發球前習慣轉排球導致發球超時,郎平「寶寶,我給你五秒鐘」。

有笑有淚,才是郎平。

《奪冠》不只有影后的「一枝獨秀」,影帝黃渤也沒讓觀眾失望。

不少人都覺得感覺黃渤的氣質和陳指導不太一樣,可是看完就明白了,無論是給姑娘們打氣時的氣定神閒,在女排敗北時的無奈與動容,還是卸任後,大夏天穿起那年老女排隊員們一起織的毛衣,看著電視裡裡約的新一代女排,都會讓人感到,黃渤演的,就是陳指導。

在這裡必須為影片說一句,什麼「醜化」,簡直是無稽之談。

當然影片更炸裂的,還是一群女排姑娘們的演技發揮。

劇組最早是讓身高1米8以上的演員試戲,但由於拍攝效果不夠好,最終在上萬名排球運動員裡面進行海選,比如郎平青年時期的白浪,正在郎平的女兒,還有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參與演出,朱婷、徐雲麗、張常寧、惠若琪、丁霞、姚迪、袁心玥均有出境。

電影有一幕,是朱婷依靠在牆角,看著手機上郎平鼓勵她的簡訊,禁不住淚流滿面,朱婷本來一直無法進入狀態。表演指導過幾句話引導,把朱婷帶入到當時的環境中。

朱婷想起了中巴之戰前夜收到的郎平消息:「我的學生遍布全球,你是我最驕傲的一個。大戰當前,我相信你,你更要相信自己。」結果拍攝時一度哭到崩潰。

必須說,《奪冠》真是一部「很好哭」的電影,它足夠讓觀眾熱血沸騰,也足夠引爆國人的「女排情結」,

坦白說,看電影的時候,我已經不記得演員的明星身份,甚至都沒太注意他們是誰,幾個人都藏得非常好,就是普通人,被扔進歷史現場之後,成為英雄。

這背後的精神與熱血,演員演出來了,這就是影片最精彩的地方。

國產體育片怎麼拍?《奪冠》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當然,影片還拍出了許多新的東西。比如,如何看待女排精神?

每個人第一次聽到「女排精神」時,都會想起,勝利,冠軍。

可黃渤飾演的女排主教練摸著牆上的坑告訴你:「那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

那時候,什麼時候?八十年代。

陳可辛把鏡頭對準當時的排球訓練基地漳州小城,球員們用的訓練場是用竹子搭起來的竹棚館,四面漏風。但你能感受到那種充滿生命力和精氣神的質感就如一層柔光鏡,照在每個人臉上。

這種被影片拍出來的時代感,就叫「希望」。

在當年,中國女排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知道,贏對於女排來說,一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唯一的目標。

所以那個時代,除了勝利,無需問別的問題。

可是影片中,在郎平在成為主教練之後,問新一代女排隊員們的問題是:「你們愛排球嗎?」

她還發出叩問:新的女排隊員們,也有信念嗎?

在這個階段,影片還有一個讓所有觀眾心生暖意的片段:郎平某天突然對年輕的姑娘們說,今天放假,大家去談戀愛吧。

剛才還筋疲力盡的女排姑娘立刻恢復活力,譁啦啦潮水般退散。

這一處看似與劇情無關緊要的「閒筆」不僅讓這群花季姑娘們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活。更突然讓觀眾理解,排球,無論輸贏,對於這些普通姑娘們來說,面對的都是「失去」。

但,重新審視女排信念,帶姑娘們找回生活以後,女排還是女排嗎?

賽場才是最好的證明。

電影一共有三場女排大戰,很多觀眾的感受和我一樣:最愛的,應該是並非決賽的那一場——裡約奧約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

那場比賽,中國隊面對的,是衛冕冠軍、東道主巴西女排,世界一流球隊。

而此前的中國女排,已經8年未曾打入奧運半決賽,小組賽中以2勝3負的成績才勉強出線衝進八強,上來就碰到了巴西。

而且2008年到2016年,中國女排碰到巴西的對決中,有著連敗18場的魔怔歷史 。

危機關頭,怎麼打?

電影用了11臺機器同時拍攝,去呈現女排姑娘們的每一次扣殺、救球、攔網,觀眾似乎能聽得到排球在球網上呼嘯而過,當朱婷突破巴西隊層層攔防一擊致命,觀眾仿佛懂得:中國女排的姑娘們,不信命。

「咬一口是一口,反正不能讓巴西輕鬆過了中國這一關。不能讓她們隨便欺負我們,每個人上去都是我放出去的老虎。」

結果是,頑強撐到第五局後,最後一局:15-13,兩分之差,鎖定4強,女排姑娘們跨越12年的低谷,一鼓作氣拿下奧運冠軍。

這一刻的中國女排,早已超越了勝負和冠軍本身,《奪冠》抓住了時代的變化,也抓住了女排精神:中國女排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圖騰,不是一直贏,而是不怕輸,不管在哪個年代、不管面對多大困難,她們不言棄。

在那一刻,我感到電影已經打開了我們體育電影的新格局。

在曾經的《女籃五號》、《女足九號》等體育電影之後,國產體育片,終於拍出了這個時代的體育精神。

經歷9個月漫長等待,《奪冠》定檔時,導演陳可辛感慨的發文:拍了三十年電影,以前歷盡的所有酸甜苦辣,在這都不算什麼。能熬到今天,就靠中國女排四個字。中國女排是精神,是信仰。

其實我們全國人民在經歷過特殊年份疫情的深刻影響之後,中國人,或許也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女排精神。但在女排精神背後,永遠是人。

女排姑娘們的敏感和脆弱從不示人,真正敢流淚的時刻,永遠是勝利的時刻。

而《奪冠》不僅拍出了從郎平到朱婷,不同時代女排姑娘們殊途同歸的命運,拍出了中國女排只爭朝夕,不問西東,也拍出了女排姑娘們作為人的一面。

所以明明我們都知道故事的結局,這部電影,依然值得觀眾為她們走進電影院。

依然值得觀眾再在影院裡感受一遍——「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將這一傳奇勁旅變成電影故事,呈現在大銀幕上,《奪冠》是頭一遭。好在,最終,它對得起這麼多人,這麼長時間的付出。

那麼,上場吧,女排姑娘們,去「奪冠」。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