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怎麼撿漏(買書不看紙張品相的)
2023-04-19 05:32:00 2
閱讀家說
熙早
在這個ipad、kindle肆虐的時代,
好事之徒都鼓吹紙書的末日。
不過「大閱讀家」則相信紙書不死!
紙書的獨特氣質從你決定買書就開始了:買書是極其無效率的。
買一本紙質書,你要考慮內容、作者、譯本、出版社,甚至還有紙張和裝幀設計。而且讀書時和紙張之間的互動,翻頁、劃線、褶角、筆記,翻開紙書,便是進入出版人精心打造的物質的世界。
電子書的無縫式消費體驗太強了,買到書以後你經常會忘記它。
書架上整排的紙書,和讀書APP或kindle書架上一列一列的小封面相比,你很容易估量紙書的藏書量,而很容易遺忘你的電書書櫃裡到底塞了多少書。
1
從某種意義上說,蔡倫是人類的精神導師。
自從他發明了紙,便讓人類有了印刷崇拜。所以,紙工奉他為「造紙鼻祖」、「紙神」。《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蔡倫榜上有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便是以中國的「四大發明」開場,紙排在了第一。
2
「蔡侯紙」是人類發明的第一張紙。樹膚、麻頭、敝布、漁網便是造紙的原料。
蔡倫造紙術,如今已被總結為古法造紙術,分五個步驟。
第一步是「斬竹漂塘」 將造紙的原料破布或者竹材在水塘內浸泡,100天後,取出、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讓原料軟化。
第二步是「煮楻足火」 將原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個晝夜,經過鹼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質素、樹膠、樹脂等雜質被除去。然後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內漂洗,然後再放進鍋裡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覆進行十幾天。經過反覆蒸煮、漂洗,竹子、破布的纖維逐漸分解。
第三步是「蕩料入簾」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裡用力舂成泥面狀,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裡面。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紙膜。用植物催化劑來控制紙纖維懸浮液的濃度。這道工序在造紙過程中是最費力的,工匠站在紙槽旁重複著舀水、抬起竹簾等動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達20公斤。另外撈紙時還得靠經驗,抄得輕紙會太薄,抄得太重紙又會嫌厚,完全憑工匠的手法。
第四步是「覆簾壓紙」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板上,然後小心地移開竹簾,這層紙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疊起一層層的紙頁,再以重物擠壓,排出紙頁中的水分。重物擠壓之下紙膜也慢慢成形,成為一張張四四方方的紙張,手工造紙每日每個工匠平均只能做300到500張紙。
第五步是「透火焙乾」焙乾紙張的夾巷是兩道土磚砌成的磚牆,磚塊之間有空隙能讓熱氣透出。焙紙時先在夾巷內生火,然後將將一張張溼紙攤在牆上,從空隙中散發的熱氣使紙張慢慢乾燥,幹透後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
3
時代日月星辰,科技一日千裡。
如今造紙的技術已經非常進步了。
紙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書籍的印刷選擇也越來越多。
而我們在買書的時候,也該認真關注一下書的紙張。
4
膠版紙是我們國內書市最常見的紙張。
膠版紙,也稱舊稱「道林紙」,也就是我們辦公室用的A4複印紙。
這是一種較為高檔的印刷用紙。紙面潔白平滑,一般而言,我們市面上看到的書基本都是膠版紙。
如果你讀過外文原版書,會發現外文原版書比國內的書要輕得多。
這就是國內的書籍印刷的特點:幾乎各大出版機構都選用70克-80克重的膠版紙。而外國政府,處於環保的需要,制定了法律規定,強制出版社使用可循環再用的再生紙。
再生紙,比較輕,有點泛黃,據好事之徒說這種泛黃比較保護眼睛。這種紙一般只有50克左右,所以外文原版書都比較輕。
許多誇國外進口外文原版書比膠版書好的人,其實真的是「人云亦云」的偽書蟲。買過的都知道,外文原版書的印刷效果很差,摸上去粗糙,放久了會泛黃變脆,而且特別容易生蟲子。國外之所以用再生紙,完全是因為國家強制要求。當然,再生紙環保是真的。
5膠版書刊紙則是比膠版紙要輕便的一種紙。
因為,它的克重一般都是52克、60克。可供印刷普通圖書。比如大家熟悉的《讀者》雜誌,
根據「大閱讀家」的判斷——
應該就是50克左右的膠版書刊紙。
6
銅版紙的學名叫做塗布美術印刷紙。
因為表面平滑、吸墨性能好,所以印出來的書色彩光澤鮮豔,所以一般都用於印刷畫冊。
7
近年來,隨著圖書「貴族化」傾向的愈演愈烈。
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開始用特種紙印書。
特種紙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產量較小的紙張,特種紙不僅有與普通紙有相同的功能,還因其特有的色彩、光澤、質感、肌理與藝術內涵,所以受到書籍設計師們的青睞。
設計師們會利用特種紙,施加UV、燙金、專色等工藝,豐滿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當然了,原本默默無聞的書,也會因此身價暴漲。
仔細地撫摸《戀上書》,便可以感受到圖書設計師的匠心獨運。
8
燙透紙,在日本又稱雪之子,是一種手感舒適的紙張。
通過一定的熱壓燙透表現出半透明的效果,紙本身的白色與透明部分形成質感上的對比,展現出新奇的視覺效果。燙透紙能夠喚起人們對踏雪的記憶,
9
相較於雪之子,另一種半透明紙的典型代表硫酸紙,具有強度高、不變形、耐高溫等特點,被廣泛運用於雜誌、書籍的扉頁。
在硫酸紙表面進行燙印、壓花、專色印刷等工藝,能帶來朦朧典雅的美感。
廖一梅的《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封面便是使用的硫酸紙,多了一種朦朧美。看完了今天的「大閱讀家」,是不是對書的紙張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了呢?書,是我們最好的伴侶。所以,選書跟選對象一樣,也要拿出一點腔調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