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紋身真實案例(農村紋身文化的前世今生)
2023-05-05 16:14:55 1
當然,我們仍然還是要說一句,紋身和理髮不一樣,理髮理錯了,短時間就能彌補,或者乾脆理個光頭,紋身可不一樣,是會留在身上很久的。黑嫂最後的告誡就是:光滑皮膚不容易,想要紋身要注意!其實,春天是個讓人容易犯懶的季節。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春天人的心情根本不容易波動,情願做一條隨波逐流的魚,飄哪兒算哪兒吧,不是有歌詞說:大好春光,不如夢一場嘛?
黑嫂這兩天老是犯困,看會兒書吧,翻兩頁就困,田裡去幹活,感覺全身乏力,看電視吧,看得兩眼睜不開。同時,春天也是農村集市最多的季節,這個時候,農村萬物復甦,農田裡有些東西需要到集市上去買,農民有些工具需要到集市上去賣,各種樹苗需要在集市上出售,集市是春天的農村最熱鬧所在。
黑嫂這兩天沒少趕集,在集上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兒,那就是,那些農村大叔大爺們,會在午後的陽光下擼起袖子,於是黑嫂看到了不少的紋身,這些紋身有些很笨重,有些很樸實,平凡中帶著淳樸氣息,很有大巧不工的意味。
於是黑嫂就想著這是個有意思的事兒,大叔大爺們辛苦勞作之際,竟然還有心情搞紋身?他們紋身的心理是什麼?是為了讓自己看著像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嗎?帶著這些深深的疑問,黑嫂打聽了幾個人,了解了一些這方面的事,發現農村紋身由來已久,但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在這裡決定給大家說說。
咱們不扯太遠的,什麼一桿子伸到了遠古,講到了明朝章回小說啥的,那樣沒勁,既然是說農村紋身,咱們就直接說農村紋身的兩個階段,扯那麼遠也沒用。
這幫大叔大爺們的年齡多集中在三十五以上,五十以下,想想他們經過的年代,再看看他們胳膊上的紋身,總會感覺有些不倫不類,在黑嫂印象裡,這類人是那種勤勞能幹的一批人,他們早早的就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有些很早就當家了,並且為了自己的家辛苦半生。那麼,他們怎麼還有空紋身呢?
對於紋身這個事兒,很多人是帶有偏見的,認為紋身就是不良青年。其實,這是他們沒有看廣大農民的紋身,看了後,就會發現,在農村,一切東西都是以生活為出發點的,紋身這種東西同樣也不例外,這些紋身沉澱了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也代表了他們對生活的無聲吶喊。
這批人胳膊上紋什麼的最多呢?忍!
沒錯,是個忍字,五花八門的忍字,有的在小手臂上,有的在胳膊末端,有的在胸口,甚至有的在後背上,仿佛這個字是靈丹妙藥,好像有了這個字,他們就能從一個莽撞少年變成理智中年似的。
那麼,這個忍字含義何在?不外乎幾種:忍生活的艱難、忍感情的無奈、忍養孩子難處、忍自己脾氣暴躁、忍一切無法忍受之事。
從這裡我們其實可以看出來,這沒有什麼壞處,這是好事啊,告誡自己要忍,是不少名人的家訓,甚至是雍正在告誡自己時,也掛過「戒急用忍」這樣的字,只不過雍正沒有紋在胳膊上罷了。
另外一個出現最多的字就是「情」字,位置大約跟忍字的位置都差不多,造型也是各種各樣,有楷書,有隸書,有草書,有梅花篆字,林林總總的情字刻在這些農村漢子的身上,他們的用意是什麼?
黑嫂也問過這樣幾個人,他們一聽問這個,就有些羞澀,有的在短暫的羞澀後開始慷慨激昂,有的則解釋不清,只能嘿嘿一笑搪塞過去。但是,黑嫂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他們紋這個字,並不是被情所傷得多深多深,而是他們對這個字的簡單渴望和樸實了解。
在這些漢子的心中,紋這個字時,他們或許有對情的美麗憧憬、有對情的強烈渴望、有對情的朦朧參透、有對情的炙熱情感。
因為漢子們也年輕過,當他們遇到自己第一個心動的少女時,感覺一腔熱情無處宣洩,一股澎湃的雄風在自己的體內循環往復,如何平息?刺痛自己,紋身明志,此紋身一旦紋上,代表他們經過了一段情,代表了他們知道了情為何物,代表了他們對情的渴望。
除了這兩個高頻率出現的字,還有一些圖案也非常多見,比如盤龍劍,比如一把大刀,比如一把劍啥的,刺法大多是幾根針用線纏住,蘸上墨水直接扎,完了用墨水塗抹,不消炎,不防護,自然消腫後,紋身就會留下,並且一直存在。
但這裡有個有趣的現象,我們會發現,這批紋身多集中在男人身上,那個時代的農村女人紋身的不多。但現在不同,現在農村女孩子紋身的不少,男青年的紋身就更加多了,那麼他們或者她們是什麼心理呢?
新一代農村小夥子和小姑娘跟上一代不同,他們走出過農村,見識過外面的繁華,也接觸過外面的形形色色,於是我們就會發現,在某些打工者打完一段工回來後,他們的身上會多出一些紋身。
跟老一代更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紋身大多絢麗多彩,圖案也更加的豐富多樣,而且紋身的地方也不僅僅局限於胳膊、胸口這些地方,什麼地方都有,但還是有幾個常常出現的地方,比如手臂上端,比如小腿外側,比如脖子一側,比如鎖骨下側。這些是能看見的地方,看不見的地方就不曉得了,也不能胡亂猜測。
他們這一代的紋身跟那幫大叔大爺們的不同,他們的出發點也跟上一代不同,他們紋這些可不是為了什麼感悟,他們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酷。
他們覺得身上帶點顏色很拉風,紋的東西各有不同,但黑嫂經過觀察,其實他們在追求酷的同時,卻並沒有認真考證過有些東西的用意和寓意,比如那些紋佛的,紋菩薩的,看著繁複驚豔,然而有些紋在身上並不合適。
不過不要緊,紋就對了。
但是,以黑嫂的了解,不管這類青年是什麼人,他們的紋身都不是為了鬥狠,更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是個二百五,他們只是追求一種美,那追求美有錯嗎?當然沒錯!
另一個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我們對紋身這種事其實是帶著有色眼鏡的,認為紋身是種不好的習慣,女孩子紋身就更加的讓人所鄙夷,這不是作嗎?好好的身上你紋個圖案,能帶來什麼?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們古代講究「人之髮膚,受之父母」,你身上的每件東西,都來自父母,好好的身體,你刺上圖案,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既然這樣是不尊重,那些整容的算怎麼回事?怎麼很多人就趨之若鶩了呢?僅僅是符合大眾審美嗎?可是事實上,在那張整過的面容下面,曾經藏著一張醜陋的臉啊!
這都是個人愛好,無所謂好壞,我們見過紋身大漢扶老奶奶過馬路,也見過戴眼鏡的斯文人做下讓人瞠目結舌的不齒事。
從上一代紋身到這一代紋身,我們可以看到其出發點都是為了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美的追求,他們跟狠人是不沾邊的。我們不推崇紋身,但也不應該去鄙視,因為這些人紋身跟很多人想要理一個別人都沒有的髮型一樣,是為了展示自己。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身上的紋身時,不應該先入為主的覺得他或者她是個壞人,而是應該了解一下紋身背後的故事。
當然,我們仍然還是要說一句,紋身和理髮不一樣,理髮理錯了,短時間就能彌補,或者乾脆理個光頭,紋身可不一樣,是會留在身上很久的。黑嫂最後的告誡就是:光滑皮膚不容易,想要紋身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