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確定是盆腔炎還是盆腔積液(盆腔積液就是盆腔炎)
2023-05-06 02:36:42 3
20多歲的小王(化名)單位體檢做B超,提示盆腔積液,因為沒有結婚,她怕別人說三到四,去了一家小診所,開始了「治療」:
輸了一周抗生素(消炎藥),複查B超還是有積液,於是又開始了第二個療程:
小王為此間斷治療了半年之久,花了不少錢,可是每次B超都會有積液,只是有多有少,她非常傷心:
「炎症老也治不好,以後會不會影響生育?我還沒有結婚呢!」這是她最擔心的。
像小王這樣的女性並不少見,多半是消炎藥、中成藥用了很久也不見效。
盆腔積液到底是不是炎症?需不需要治療?治療了怎麼還是反覆出現?
盆腔積液到底是什麼?就是積聚在盆腔的液體,可能是水也可能是血;
盆腔積液如果量不多,多數就會積存在盆腹腔最低的位置,也就是子宮直腸陷窩,B超檢查就是看這個地方有沒有液體,如果有,不管多少都會報「盆腔積液」,如果多,就不止這個地方會有,盆腔其他地方甚至腹腔都會有,B超就會報「盆腹腔積液」。
盆腔為什麼會積液?1、月經期
來月經的時候,少量經血會倒流,從輸卵管傘端流入盆腔,另外月經期盆腔充血,腹膜會有滲出液,所以在月經剛結束的時候做B超,就會看到子宮直腸陷窩裡有積液。
2、排卵期
排卵的時候,卵泡液流出刺激腹膜會引起滲出;排卵後,卵泡液、輸卵管內壁柱狀上皮細胞分泌的輸卵管液也會積聚在子宮直腸陷窩,所以排卵後做B超也會看到少量盆腔積液。
3、盆腔炎
盆腔有炎症的時候,腹膜就會有炎性滲出而導致盆腔積液。
4、盆腔結核
腹盆腔會有淡黃色滲出液。
5、子宮內膜異位症
正常的子宮內膜是長在子宮腔裡的,如果長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長在腹膜上,在來月經的時候也會雌孕激素的影響,出現脫落出血,這些血日積月累就留在盆腔內,B超檢查就會看到盆腔積液。
6、卵巢腫瘤
會有進行性增多的盆腹腔積液。
7、宮外孕/黃體破裂
這時候的盆腔積液就是血。
8、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盆腹腔甚至胸腔都會有積液。
盆腔積液是否需要治療?上述8種情況都會導致盆腔積液,月經期、排卵期導致的,屬於生理性的,當然不需要治療,其餘6種情況都需要治療,所以只有清楚盆腔積液的原因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治療。
那麼怎麼區分這7種情況呢?
主要是根據量和是否有其他伴隨症狀。
1、量少無伴隨症狀(沒有什麼不舒服)
月經結束後和排卵期導致的盆腔積液,量一般很少,B超測量1-2cm之內,也一般不會引起什麼不適。
2、量少有經期腹痛
這種情況多數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需要治療內膜異位。
3、量少或者中等伴隨腹痛和/或發熱
急性盆腔炎:腹痛、發熱,婦科檢查見到陰道裡有膿性分泌物,按壓子宮及雙側附件區(輸卵管卵巢)會疼;
慢性盆腔炎:反覆出現下腹疼痛,婦科檢查附件區增厚或者可以摸到包塊,B超提示盆腔積液,甚至有輸卵管增粗積液或者盆腔不均質包塊。
注意:並不是所有盆腔炎症都有盆腔積液。
4、量多伴隨低熱消瘦
結核或者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比如腹水穿刺、結核菌素試驗等來明確診斷。
5、量中等或多伴突發腹痛
宮外孕/黃體破裂,行腹腔穿刺有不凝血結合妊娠相關檢查就可以明確診斷。
6、量多伴卵巢增大,使用促排卵藥物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講完這些,大家應該清楚了:
少量盆腔積液,沒有任何不適的,就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跟炎症扯不上關係,不需要治療。
另外,提醒大家,複查盆腔積液最好不要選擇在月經剛結束和排卵期進行,因為這時候多數有生理性的少量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