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於未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防患於未然)
2023-05-05 08:39:18 1
防患於未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再高,它能上;再小,它能進;再髒,它能藏;懸絲走壁,非武俠小說裡的塑造;人不找它它找人,食皇糧,住洋樓,不稼穡,任烈性,無天地之憂,度法外之日……假如當作一個謎語,你肯定已經找到了答案,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防患於未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防患於未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再高,它能上;再小,它能進;再髒,它能藏;懸絲走壁,非武俠小說裡的塑造;人不找它它找人,食皇糧,住洋樓,不稼穡,任烈性,無天地之憂,度法外之日……假如當作一個謎語,你肯定已經找到了答案。
幾天前,一客戶退了房,我去打掃衛生,在柜子底下掃出一窩屎,尿液、紙屑、食品袋碎片拌在一起,臭氣燻天,我納悶了,好幾年來,租主沒採取措施,也不向我反應情況,竟能住下去!大概,「鼠」是她的屬相一一親家。我拿來香水和消毒液,噴灑拖地,以緩解氣味和殺菌。詫異的是:嚴實的房屋結抅,老鼠竟能如此進出自由?估計,租主不是不想整,而是無可奈何。
眼下,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從政府到民間,從國內到國外,如此重視和高頻地熱議這一話題,足以證明它的危害和恐怖。然而,這一波遲早會過去,但它提醒我們,當人們重新恢復平靜生活的時候,又要審慎另一危機一一鼠害。
鼠害包括兩層含義:一個是傳播疾病,特別是鼠疫;一個是對人類產生的其它危害。當然有人可能提出疑問,這個時候談鼠害,是不是小題大作?是不是吃飽了撐著?是不是已經過時?是不是杞人憂天?現在,我們圍繞「鼠害」這一命題展開討論和分析,以加深我們對它的認識。
危害之一,首當其衝的是鼠疫。我們知道,十七年前的「非典」和現在的「新冠肺炎」,以及其它傳染病,專家們都隱隱約約地把罪過追加到果子狸、穿山甲、蝙蝠、候鳥、鹹魚等動物身上,這些動物倒還好,你不去捕捉、獵殺、買賣、饞食,就無緣接觸而致病,而可惡的老鼠,明知是人的死對頭,可偏向虎山行,你不找它它找你,與人的頻繁接觸,危機四伏。鼠疫,又叫黑死病,在歷史上曾多次發生世界性大流行,掠奪了無數人的生命,如:公元五世紀,公元十四世紀,公元十九世紀末,三次世界大流行,均奪走了數以千萬甚至上億個無辜的生命,國內的流行更是頻頻發生。由於當時微生物技術,醫療水準,信息傳播,經濟基礎,政府的管理能力,等等綜合國力,都比較落後,鼠疫的傳播力、毒力究竟有多強,不便與新冠肺炎作比較,感物傷懷的親歷者也已經遠去,但可以想像,屍骨橫流的場景,足以證明病毒的宿主一一老鼠的罪惡。有人說:鼠疫已過去了,成了歷史。而我要反問,難道你有十足的把握,它不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危害之二,除了傳播鼠疫之外,可能還是其它病毒和細菌的攜帶者,或者其它微生物的滋生者,只是我們尚未發掘和尚未見證而已。
危害之三,啃物毀物,屎尿亂倫。有古詩云:碩鼠碩鼠,勿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作者可能發自肺腑地憎恨老鼠,也可能借老鼠指責發洩當時的苛捐雜稅,說明了自古以來,人鼠不共戴天的事實。儘管有個別人認為,時間的延伸,地球上與人共存而未間斷的動物,就是老鼠,並走得近,成「攀親」關係,是自然界的必然。但從人的利益角度考量,這種攀親,只是一廂情願,如果向社會做個調查,願與老鼠共群的人,能佔到多大比例?事實上,它鑽進你的衣櫃,享受綾羅綢緞的溫暖;它蹦蹦蹦地跳躍著,戲耍著床墊的彈性和吮吸著新娘子被褥的清香;廚房裡,它嘗偏美味佳餚;砧板、窗臺、歐派家具,鋥亮的地面,都是它舒適的毛廁;它將你的門緣磨成碎片,將你的繩索切成數段,將你的纖維棉紗打個洞;鼠和雞搶食的場面,氣憤又滑稽;人和鼠鬥智鬥勇的場景和神耗;太多太多的煩惱,太多太多的不情願,人們惱羞成怒,又拿它沒辦法。
傳染病是可怕的,反反覆覆,觸景者輪換,幾十年的安寧,這一次,又把它推到風口浪尖,使現代人真正體會到了它的深淺。過去,我們只感知過地震、洪水、颱風、火災、金融危機、社會動亂等自然災害和社會災難的驚恐,而今日一遇,驚嘆地球上竟還有這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傳染病,除醫學專業者非陌生外,確令我們眾人茫然和生畏。
滅鼠,也就成了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歷史上曾有過多種多樣的措施,解放後,在公共衛生領域,也將老鼠、蚊蟲、蟑螂、蝨子列為四害,且把老鼠排到了首位。現在,人們在專注發展經濟、科技、脫貧攻堅、政策完善、治理體系健全、享受生話、全面實現小康的路上,也不可忽視和忘記這個鼠害的問題。儘管不缺滅鼠行為,但這種有意無意、松松垮垮、民間自發的滅鼠舉措,還遠遠不夠,應該還要有國家層面的動員、鼓勵和政策支持,還要有科技人員的參與,包括滅鼠器的發明創造,滅鼠的科學方法,滅鼠是否破壞了生態平衡,等等,以做到防患於未然。
魏小勇/文
202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