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北京最好的羊湯(青未了馮德良美哉)
2023-04-27 08:33:09 1
美哉,家鄉的羊肉湯
作者/馮德良
我們家鄉地處魯西南,南面是黃河故道,北面有條大沙河,草兒翠綠,樹木成蔭,河水甘甜,陽光充足,氣候溼潤,是一個天然的、優良的牧場,於是,在這片地方,便有了獨特的的魯西南青山羊。
相傳,原始社會末期,舜的老師——單卷帶領著他的部落就生活在我們這一帶,他們過著半漁、半耕、半牧的生活。當時飼養的家畜主要就是青山羊。而先人們對羊的吃法則是架在火上烤,只是到了後來才演變成了吃其肉,喝其湯。
這種青山羊的頭上有著兩隻角,臉部有著好看的須、漂亮的髯,背部、唇、角、蹄均為青色,背部為黑色,這種羊的肉質很鮮美,但是生長速度很慢,不如後來引進的波爾山羊生長的快(通過多年的雜交,波爾山羊的肉質也算不錯)。於是便有了聞名遐邇的單縣羊肉湯。
我們家鄉的羊肉湯分為白湯和紅湯的兩種。白湯的羊肉湯我不會做。儘管網上給做了介紹,但你如果照著去做,肯定做不出那湯色乳白,質地純淨,色澤光亮,水脂交融,入口不腥不羶,香醇不膩,味道鮮美,回味悠長的羊肉湯來。儘管說是配方公開,騙誰呢?要是那樣,人人都能照著配方熬製,那幾家有名的白湯羊肉湯館還不關門,他們還不去喝西北風?
我們鄉下的一些羊肉湯館和我們鄉下人多是做一些紅湯的羊肉湯。這種做法倒是簡單一些,一般把羊肉切成一到二斤的小塊放進鍋裡,有人喜歡放進涼水鍋裡,有人喜歡放進開水鍋裡去煮,反正也沒有紅頭文件做硬性規定。根據你的經驗差不多時再放上調料包或者調料盒,放進一些去過籽粒的紅紅的辣椒,過那麼十幾、二十幾分鐘,撈出辣椒和羊油,將辣椒和羊油剁碎——記住先要剁碎辣椒,再放進已經撈出肉塊的還在沸騰的湯鍋裡熬那麼一下,用勺子把上面的紅紅的羊油盛進小小的盆裡,撈出的羊肉拆好骨頭以後,把肉切片,放進鍋裡稍燉一下,以後每次喝湯時再放進一小塊紅紅的羊油——這便是紅湯的羊肉湯。寒冬臘月北風呼嘯,會把人們凍得齜牙咧嘴,當你喝過一碗紅紅的羊肉湯,一會兒就會感到渾身熱乎乎的了,就會有著說不出的舒坦。
其實,無論白湯還是紅湯的羊肉湯,口感都好,營養都極為豐富,既溫口暖下,又補虛壯陽,健脾開胃,健腦明目……要不,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渠怎會在品嘗過後,還用汽車拉走幾壇每壇五十斤的羊肉湯?要不,解放戰爭時期一些老帥,建國以後的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品嘗過後都讚不絕口,要不,家鄉的羊肉湯會列入《中華名菜譜》?要不,以湯入譜的,怎會只有家鄉的羊肉湯,怎會被國人稱之為中華第一湯?
我不是在為家鄉的羊肉湯在做廣告,做代言,就是做代言咱也沒有明星臉啊,也對不起觀眾呀,現在做某品牌的代言人不都多是一些搔首弄姿的美女麼。其實不用去做廣告,家鄉的羊肉湯已經是「隔著窗戶吹喇叭——名聲在外了」。不信你去留心一下,無論是在菏澤、濟寧、濟南、青島或者北京………隨處都能看到掛著「正宗單縣羊肉湯」招牌的羊肉湯館。可是你進去品嘗一下,味道雖然很好,但和我們家鄉原汁原味的羊肉湯不可同日而語,可能和水質有著關係。不過也有人做過實驗,從家鄉帶過一些一些水和肉,熬製出來那也沒有家鄉的羊肉湯那麼的鮮美。朋友,你說,是不是有些神乎啊。人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難道只有在我們家鄉這一方水土上才能做出這麼美味的羊肉湯?雖說算不上走南闖北,但也去過了不少地方,也品嘗過不少地方的羊肉湯,不是貶低他人,也許是家鄉情結作祟,品嘗過後,卻總難以找到家鄉羊肉湯的那香那美的滋味。
在我們家鄉,以前生活困難時,儘管是自己餵著養著山羊,也不是說能經常的喝上羊肉湯。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宰上一隻,狠狠心煮上一隻羊腿,用來待客,用來讓家人們改善一下夥食,其餘的會拿到集市上賣掉換錢。每逢煮肉的時候,我們都會眼巴巴的看著那口「六印」鐵鍋,特別是父母拆羊骨頭的時候,每人都盼望著給自己的骨頭上多留一點肉。這不是憶苦思甜,是當時大部分人家的生活狀況。湯多肉少,會過日子的家庭主婦們,會在湯肉裡面多放進一些做好的羊油,然後放進一綹粉條,放進一刀大白菜葉兒,就是這樣的一碗滿是紅油的,飄著一些白白的蔥碎、青翠的香菜末的羊肉湯依然會讓你喝的滿面紅光。吃飽喝足之後,你會滿意地抹一下嘴巴,自然地打個飽嗝,那個美呀!
以後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人們養的羊兒也多了,逢年過節的時候,會煮上一隻的整羊。不過有那麼一個階段,羊的存欄量下降,羊肉價格飆升,普通人家食用羊肉湯的次數也就減少了。原因是治安狀況不是太好,盜賊猖獗,辛辛苦苦餵養的幾隻羊,會在某一個夜晚全都不翼而飛,成了他人的財物。有些上歲數的老人還會為此心疼得大病一場!絲毫也不誇張,我們的一位鄰居就是這樣,中了風,到現在還是一瘸一拐的呢。此時的美味裡卻夾雜著些許的異味。
隨著社會治安的好轉,一般人家都會養上那麼幾隻青山羊、波爾山羊。農閒時,把羊兒趕到青青的池塘邊,乾涸的小河裡,落滿樹葉的樹林中,任羊兒自由自在地吃草撒歡。而一些「老娘們」則一邊納著鞋底,一邊東家長,西家短的拉呱著,誰家又添了一個胖小子,誰家則生了個丫頭片子,某某的男人鑽了某個寡婦的被窩,老張家的女兒退了彩禮,老李家的羊兒下了三隻羊羔兒,公公多麼惡,婆婆如何偏,小姑怎樣不賢……一邊說著,一邊用眼瞄一下吃草的自家的羊——三個女子一臺戲,這也是家鄉優美的風景圖畫啊!。
夕陽西下,羊兒飽了,小鞭兒輕搖,一聲吆喝,羊群回家。不知不覺間,到了年底,羊兒膘也肥了體壯了。在外打工的男人風塵僕僕地回來了,在外求學的學生回來了,在外工作的兒子兒媳帶著你們寶貝的孫子回來了,別管到沒到春節,拉出一隻羊兒宰了,大鍋底下填滿劈柴,火光熊熊,煙囪裡炊煙嫋嫋,空氣裡瀰漫著誘人的羊肉味兒。不管其他,吃了肉,喝了湯再說,羊圈裡有的是羊,過年再宰它一隻!我們家煮羊肉湯的時候,我呢,想著自己受過的苦,受過的累,想著窮苦的時光,想著以前啃羊骨頭時的情形,會順手擰下一大塊又一大塊說是骨頭,其實是肉比骨頭要多的骨頭,遞給兒子,拿給女兒,讓他(她)們大快朵頤!看他們「貪婪」的吃相,也是一種享受,別有一番美味在心頭。
美哉,家鄉的羊肉湯!
作者簡介:馮德良,單縣黃崗退休教師,中學高級職稱,幹過臨時工,當過農民,扛過槍,詩歌、散文、寓言偶見於報刊雜誌。
編輯:馬學民
壹點號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