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個人財富策略(私人財富管理師PWM)
2023-04-27 17:32:29 2
稅務規劃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在遵守稅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法人或 自然人)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稅事項作出事先安排,以實現合理合規納稅和降低涉稅風險。稅務規劃的本質是業務籌劃,徵收流轉稅針對的是交易,徵收所得稅針對的是資本。
在商業模式稅務規劃設計中,考慮的是如何保護企業的利潤,做好利潤和資本化的平衡。在稅務規劃的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影響企業稅負。企業要想有合理、有效的稅務規劃策略,在設計商業模式時,必須對投資、盈利模式、業務流程、財務核算、管理制度、稅務管理配合等六方面進行合理安排。以下內容從稅務規劃的基本思路、基本原理以及六大合理安排進行展開:
一、稅務規劃的基本思路
稅務規劃=法律規定 業務流程 稅收政策 規劃方法 會計處理 專業團隊
①法律規定:行政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刑事監察法律制度
②業務流程:稅收產生於業務流程,合同決定業務流程,業務流程產生稅收
③稅收政策: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稅收規章、稅收規範性文件、稅收協定
④規劃方法:綜合運用十大稅務籌劃方法
⑤會計處理:存貨計價、資產折舊、費用處理、分別核算、證據鏈設計
⑥專業團隊:財務、法律人才、行業人才
二、稅務規劃的基本原理
①稅收優惠政策:利用免稅,利用減稅,利用稅率差異,利用分劈技術,利用稅收扣除,利用退稅。
②價值鏈設計:企業價值鏈全流程納稅方案設計,採購、生產、銷售、投資、融資等各個環節系統設計,將供應商、銷售、產品、研發等業務部分切分成主體公司,可以給稅務籌劃創造很多空間。
③轉換設計(稅收窪地):通過轉變業務關係或者改變商業模式和對象等合理合法方式將部分收入或利潤導入低稅率窪地;將股東分紅、員工勞動收益轉化為個人獨資企業服務費收入,從而使實際綜合稅負大幅下降。尋找一個企業所得稅稅率極低的稅收窪地,將所有業務轉移到新的稅收窪地。
④業務模式設計(商業模式調整):通過關聯方借款安排,在所得稅稅前抵扣利息;通過租賃安排(包括經營租賃與融資租賃),調整集團整體稅負:以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替代貨幣投資,推遲承擔納稅義務;通過改變業務模式、部門設置、流程切割,減少增值稅或消費稅成本;利用委託代銷或分期收款約定,推遲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⑤納稅人身份選擇(納稅方式選擇):合理利用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核定徵收與查帳徵收。
⑥組織形式設計:通過設立個人獨資企業(個人工作室)進行稅務優化。
三、稅務規劃的合理安排
①投資安排:投資安排包括投資協議(稅務條款)安排、投資地點(稅收優惠地區)安排、投資方式(實物、現金、無形資產)安排、投資人安排、投資結構安排、投資行業安排、併購重組模式安排。
②盈利模式安排:盈利模式安排包括關聯交易稅務安排、銷售折扣與折讓安排、有限公司或個體戶安排、個人獨資企業的選擇安排、銷售與服務模式安排、採購模式安排。
③業務流程安排:合同決定業務流程,業務流程產生稅收。納稅人應將業務流程與現行的稅收政策結合起來。在發生業務的全過程中,納稅人自始至終必須了解會涉及哪些稅種,與之相關的稅收政策、法律、法規是怎樣規定的,稅率各是多少,採取何種徵收方式,有哪些優惠政策。
④財務核算安排:納稅人應將稅務規劃方法與相應的會計處理技巧相結合。不同的稅收要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來解決,否則會產生稅務風險。
⑤管理制度安排:管理制度安排包括設置稅收管理機構、設置稅務管理崗位、培養稅務人才、規範稅務管理職責、規範稅務管理流程、嚴格稅務管理考核。
⑥稅務管理配合安排:稅務管理配合安排包括稅務制度管理、稅務風險管理、發票管理、合同管理、開展納稅自查;稅務稽查論證;協調納稅爭議;稅收法律救濟;組織稅務培訓;集中稅務諮詢;指導納稅申報;稅務審批;稅務備案;稅務備查事項;定期收集、整理、更新、解讀、傳遞稅法;稅收統計分析;關注稅制改革;稅務登記管理;稅務資格登記管理;稅務發票管理;稅務檔案管理;其他涉稅工作。
四、結語
稅務規劃人員不但要懂得稅務規劃的基本思路、稅務規劃的原理,還要把業務搞懂、把政策搞透、把問題搞清、把架構搞好、把安全搞定。在全面推進稅收法治化、稅收執法規範化的背景下,稅務規劃越來越需要專業背景人士來完成,在稅務規劃中可以充分將涉稅法律風險考量進去,使得稅務規劃的方案真正實現落地!
,